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日期: 2024-04-29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

积累与运用(26分)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各题。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曾子烹彘,不欺孩童,言出必行的教诲是诚信最初的模样;商鞅立木,取信于民,上行下效的公正是诚信力量的象征;子胥辅吴,

不改初衷,dā n jī n g jié l ǜ的谋划是诚信治国的范本。范蠡经商,童叟无欺,从最初(    )到后来的富甲一方是诚信理财的榜样。先人高尚的情操流淌在历史长河之中,诚信的品质永远闪耀着人性。我们青少年应知信、守信,以诚信 zh ā ng x iā n中国好少年的力量。 

试题详情
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子烹彘、上行下效都是并列短语。
B、 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这句话运用了扩大夸张的修辞手法。
C、 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如“自康乐以来”中的“康乐”和“元丰六年” 中的“元丰”都是年号。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 
试题详情
班级开展“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试题详情
默写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试题详情
下列对《饮酒(其五)》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 诗人虽身处人境却没有感到车马喧嚣,是因为他居住之地偏僻幽静。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C、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飞鸟结伴而还的温馨情景。
D、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迷惘的情形,也表达出诗人因辞官归隐后淡淡的忧伤。

阅读(46分)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 , 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 , 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 , 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 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主旋律影视作品为什么备受年轻人追捧 

从《觉醒年代》到《理想照耀中国》,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父辈》,从《战

狼 2》到《长津湖》,近年来一批主旋律影视作品纷纷“出圈”。在视频网站的弹幕、留言中,在各类社交网站上,社会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关于主旋律作品的讨论越来越多了。 

[材料一] 

《长津湖》网友评论词云图及豆瓣影片评分 

 [材料二] 

①新华社广州12月2日电  电影《长津湖》11 月 25 日登顶中国电影票房,票房突破 57 亿元。《长津湖》总制片人于冬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津湖》对中国电影产品最核心的意义在于树立了电影工业化的新标杆。 

②“以前国内很多电影大片都去国外做后期,依赖于国外的技术。其实中国电影的工业基础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程度。《长津湖》几乎把中国所有的后期制作、特效技术支持的力量都调动起来,90%以上都在国内完成。可以说,从工业化水准上见证了中国电影的一次飞跃和大踏步前进。”于冬说。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本土电影市场的主旋律大片《建国大业》《建军大业》《湄公河行动》等呈现出新特征,比如借鉴商业片的制作模式,包括发挥明星效应、增强娱乐元素、注重视觉效果等,凸显制作模式的新发展。

(《外媒如何看待中国主旋律影片走红现象》) 

[材料四] 

国内外网友对中国主旋律影视作品的评价 

①在《长津湖》这部影片中,我感受到了中国年轻战士的勇气,他们愿意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自己的家园,保卫国家。在这部电影中,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不得不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但中国人民是不可小视的。(国外某网友) 

②好的艺术作品,要在情感上打动观众,也要在表达方式上贴近观众。如今许多主旋律影视剧受欢迎。尤其是受年轻一代的青睐,其中有观众被红色信仰与革命激情所感动的因素,也因为创作者在表达方式上做了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创新。正如《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所说:“年轻观众从来不排斥主旋律。他们排斥的是悬浮的、不接地气的、粗糙的、不严谨的作品。”如今的年轻一代并不是垮掉的一代。只有贴合年轻观众以及年轻观众需求的变化才是主旋律成为“主旋律”的核心原因,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经典主旋律作品问世,成为人们日常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餐”。(国内某网站编辑) 

③新主流影视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融合了不同风格的导演和编剧的集体创作,同时注意汲取和借鉴具有世界水平的电影工业技术,打造出了源于现实生活、却高于现实生活的高品质的影像奇观与视听盛宴。极大地激发与满足了受众的视听审美欲望,为新主流影视作品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内某评论者)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那盏叫父亲的灯  

迟子建 

①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 

②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热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赶紧用废棉花将灯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飞旋的灰尘为止。灯的底座是圆形的,木制,有花纹,面积比灯罩要大上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个眼,将铁丝从一只眼穿过去,然后沿着底座的直径爬行,再扎入另一个眼中,铁丝在手的牵引下像眼镜蛇一样摇摆着身子朝上伸展,两个端头一旦汇合扭结在一起,灯座便大功告成了。那时候从底座中心再钉透一根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钉子上。待到夜幕降临时,轻轻捧起灯罩,“嚓”地点燃蜡烛,敛声屏气地落下灯罩,你提着这盏灯就觉得无限风光了。 

③每年除夕,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④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⑤“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 

⑥“还真顾家啊。”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芬芳的光,的确是亮丽至极。 

⑦除夕夜,院子里里外外都是光明。不仅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院子中的灯有高有低。高高在上的灯是红灯,它被挂在灯笼杆的顶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灯是冰灯,冰灯放在窗台上,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冰灯能照亮它周围的一些景色。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⑧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⑨年一过去后,新衣服就脱下来了,灯也收了,【A】院子里黑漆漆的,那时候我就会望着窗外的雪花发怔。心想:原来一年之中只有几天好日子啊。人为了那几天充满光明的好日子,就要整整辛苦一年。 

⑩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⑪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B】别人家的院

子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了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啊? 

⑫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接受灯的那种福气了。 

⑬腊月廿六我赶回家中,母亲知道这个日子我会回去的。因为腊月廿七我们姐弟要请父亲回家过年。我们给他献过烟和酒,又烧(捎)了些钱。弟弟把新家的门牌号重复了几遍,怕他记不住。我又补充说:“离综合商场很近。”父亲生前喜欢到综合商场买皮蛋来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会忘的。 

⑭父亲的房子上落着雪,周围都是雪,还有树,有时从树林深处传来鸟鸣。太阳极端明亮。 

⑮我们一边召唤着父亲回家过年,一边离开墓地。母亲推起自行车,哄孩子般地对父亲说:“慢慢跟着走,街上热闹,可别东看西看的,把你丢了,我可就不管了。”我心想:这回母亲要把父亲丢了,一定是丢到街上的酒馆了。 

⑯初三过后,父亲要被送回去了。我愿意请他回来,而永远不希望送他回去。天那么冷,他又有风湿病,一个人朝回走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⑰正月十五到了。这天是我的生日。二十八年前,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了。那时窗外还没有挂灯,天似亮非亮,似冥非冥,父亲便送我一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时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 

⑱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 

⑲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 

㉑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选自《迟子建散文》,有删减) 

试题详情
名著阅读,完成各题。

作文(45分+书写3分)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那盏灯,在黑夜中给我们光明,在寒夜里予我们暖意。成长中,这种令人温暖的光芒,

可能是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贴心的安慰,一声真诚的问候,一次不求回报的帮助,或者是一句善意的提醒,一次坦率的批评…… 请以“那盏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 字;文中不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