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升九科学专题(9)-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

日期: 2024-06-16 八年级下学期科学

单选题

试题详情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装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⑥验满。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①④③⑤⑥
C、 ②①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①⑤⑥
试题详情
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会使人感到窒息,原因是(   )
A、 二氧化碳有毒
B、 二氧化碳有刺激性气味
C、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试题详情
人在储存甘薯的地窖中待时间长了会感到窒息的原因是地窖中(   )
A、 氧气过多
B、 二氧化碳浓度大
C、 见不到阳光
D、 太潮湿
试题详情
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装置A中滴加的稀盐酸可用稀硫酸代替,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 装置B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③比①先变红
C、 装置B中①③变红,②不变红是因为生成的CO2呈酸性,能使石蕊试纸变红
D、 装置C中点燃的蜡烛自上而下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
试题详情
实验室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A、 稀硫酸反应太慢
B、 稀硫酸比盐酸的价格高
C、 生成的气体不纯净
D、 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会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试题详情
下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试题详情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点有(   )

①都具有氧化性  ②都具有还原性  ③都易溶于水  ④都能和碳反应  ⑤都是气体  ⑥都是氧化物  ⑦都可以灭火  ⑧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

A、 ②④⑤⑧
B、 ①③④⑤⑥⑧
C、 ①④⑤⑦⑧
D、 ①④⑤⑧
试题详情
下列各种生活现象中,不能表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
A、 贮存大量蔬菜的地窖比空地窖暖和得多
B、 地窖内的蔬菜因腐烂而散发出霉味
C、 萌发种子释放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进入贮存水果的仓库,发现点燃的蜡烛燃烧不旺
试题详情
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封,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 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B、 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的种子
C、 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D、 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的种子
试题详情
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曲线表示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吸气
B、 bc段曲线表示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呼气
C、 cd段曲线表示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 ab段和cd段曲线都表示呼气
试题详情
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氧气浓度
B、 图乙中③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④处
C、 图甲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图乙为肺泡
D、 图甲中②处氧气浓度小于①处
试题详情
下列各项表示平静呼吸时的吸气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B、 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C、 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从肺排出
D、 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从肺排出
试题详情
春雪过后,有些植物会被冻死。植物被冻死的主要原因是( )
A、 春雪过后温度过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停止
B、 雪天光照不足,植物光合作用停止
C、 细胞液结冰,体积增大,导致细胞破裂引起
D、 地面结冰,植物无法吸水
试题详情
下列关于人体肺泡内气体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泡内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B、 在肺泡内气体交换过程中,氧气从血液扩散进入肺泡
C、 经过肺泡内气体交换后,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D、 氧气从肺泡扩散进入血液,必须要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试题详情
进行肺部激光检测时,医生通常要求受检人深吸一口气,这样胸片上病灶更清晰。深吸气时人体的相应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深吸气时肋间肌处于舒张状态、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 深吸气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腹部也会向外鼓 
C、 深吸气的过程中,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 
D、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大于二氧化碳的浓度
试题详情
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入的气体中只有氧气
B、 吸入的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
C、 呼出的气体中氮气含量最多
D、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氧气多

填空题

试题详情
如图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
试题详情
如图所示,在大烧杯中,有红、蓝两个彩色气球,红色气球中充有CO2 , 蓝色气球中充有空气,两个气球沉在杯底。小亮同学收集好一瓶CO2气体,倒入大烧杯中,发现其中一个气球竟然浮起来了,用手轻轻将其按下,手一松,气球又会上浮。请你判断哪一个气球会浮起来,并说明理由:。 

试题详情
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要学会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试题详情
静呼吸时,一般成年人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相等,约为500 mL。在平静呼吸之末,肺内尚存有气体约2400 mL。经测定还表明,吸入气、呼出气和肺泡气之间,各种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差别很大,如下表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类别 

O2体积分数/%

CO2体积分数/%

吸入气

20.96

0.03

呼出气

16.20

4.5

肺泡气

14.0

5.6

试题详情
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与呼吸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请回答:

试题详情

甲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图表示人体呼吸时,膈肌的不同活动状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如图所示,把细木条作为横梁,在它的中间穿一个孔,固定在支架上。分别将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气球封口后挂在细木条的两端。调节它们的位置使得细木条保持水平。然后分别在图A、B位置剪了一个同样长的缺口,(假设气球不缩小,保持原来的形状)请问:

最终细木条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如不平衡,端下倾(如平衡,忽略此问)。请你解释原因:。 

试题详情
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使用人工肺是有效的支持疗法。通过使用人工肺改善患者血液中的含氧量,从而使患者获得生机。图甲为呼吸系统结构图,图乙为人工肺原理示意图,图丙表示呼吸过程肺内相对气压变化,请分析回答:

实验探究题

试题详情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不多,但用途广泛。某小组同学为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了下列实验。

试题详情
科学小组将制得的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那么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试题详情
数字化传感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能实现实验数据采集自动化,形成相应图像,更好地解决化学中的疑难问题。化学兴趣小组打算在实验室用贝壳和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在实验中使用了压强和温度两种传感器。

【查阅资料】①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贝壳中的其它杂质对实验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探究实验一】选择药品

分别取等质量颗粒状和粉末状的贝壳样品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在图1的三颈烧瓶中反应,采集数据,形成如图2和图3的图象。

试题详情
如图甲是小潘同学设计的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图,小王同学认为甲图设计有问题,于是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如图乙所示。这个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试题详情
小丹在学习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后,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步骤如下:

①将两个广口瓶分别编号甲、乙,向甲中放入萌发的种子,乙中放入    的种子,将注射器活塞推至底部,注射器与广口瓶连接并将装置密封好。

②以上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4 h。

③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烧杯,加入   的澄清石灰水。

    。

⑤将注射器中剩余气体通入另外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瓶(20 mL)中,将点燃的竹签分别放入这两个小瓶中,观察竹签燃烧情况后,立即将竹签取出。

试题详情
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Ⅰ.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

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和图3。(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试题详情

 根据所学的知识并结合图1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试题详情
当感染“非典”、新冠肺炎等疾病时,病人最后往往会因为肺部呼吸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此时为挽救患者生命只能借助一种俗称“人工肺”的仪器帮助病人进行呼吸。人工肺的主体部分由中空纤维膜制成,可在病人自身肺功能出现衰竭时使用。下图为人工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解答题

试题详情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蛋壳的成分开展了有关探究。同学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蛋壳放入容器中;②往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较多的气泡产生;③……④得出结论: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如:碳酸钙)。

试题详情
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如图甲是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试题详情
在2.0g的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假设杂质不与酸反应),用数字检测仪分别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甲曲线表示粉末状大理石与10%的盐酸反应过程,乙曲线表示块状大理石与10%的盐酸反应过程。已知:①该条件下,二氧化碳密度为1.98g/L。②一般来说,其他条件相同,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试题详情
为研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小明选取成分相同的大理石碎屑、块状大理石两种样品各 6 克,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每 2 分钟读取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并记录前 18 分钟数据如下。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大理石碎屑生成的 CO2 质量/克

0

1.45

1.75

1.98

2.18

2.30

2.36

2.40

2.40

2.40

块状大理石生成的 CO2 质量/克

0

0.45

0.80

1.10

1.36

1.60

1.81

1.98

2.11

2.20

综合说理题

试题详情
揭开“屠狗洞”的秘密:意大利那不勒斯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走进这个山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洞里就一命呜呼,因此,当地居民就称之为“屠狗洞”。迷信的人还说洞里有一种叫做“屠狗”的妖怪。为了揭开“屠狗洞”的秘密,一位名叫波尔曼的科学家来到这个山洞里进行实地考察。他在山洞里四处寻找,始终没有找到什么“屠狗妖”,只见岩洞上倒悬许多钟乳石,地上丛生着石笋,并且有很多从潮湿的地上冒出来的气泡。波尔曼透过这些现象经过科学的推理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波尔曼有相关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资料一:钟乳石和石笋构成的岩洞也叫石灰岩岩洞。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在地下深处高温下分解会产生生石灰(主要成分是CaO)和二氧化碳气体。

资料二:二氧化碳能与地下水、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而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在压力低时又是很不稳定的,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 H2O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波尔曼的相关资料写出其“科学的推理”,从而揭示“人走进这个山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洞里就一命呜呼”的秘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