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题

日期: 2024-06-16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

选择题(本题共计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试题详情
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 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 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试题详情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八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
A、 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 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D、 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试题详情
2020年5月26日,港澳知名企业家何鸿燊逝世。何鸿燊曾出资拍下遗失的圆明园十二兽首中的“马首铜像”,并将其捐赠给国家。“十二兽首”流失于(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试题详情
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是列强套在中华民族脖子上的沉重枷锁。下列条约与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
A、 《南京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试题详情
1851年,中国爆发了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目标的农民运动。这次运动(   )
A、 彻底推翻了清朝反动统
B、 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C、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D、 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试题详情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写成的书籍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天演论》
D、 《海国图志》
试题详情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由此得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    )
A、 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都是失败
B、 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文化,层层深入
C、 都借鉴了外国探索成果
D、 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试题详情
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 黄海海战
B、 平壤战役
C、 辽东半岛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试题详情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构成了近代化探索的一条艰辛之路,这四条探索道路的相同点是(    )
A、 都在向西方学习
B、 都接受“三民主义”
C、 都在寻求变法维新
D、 都努力创办军事工业
试题详情
有人曾感慨道:“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在“苛刻的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  )
A、 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B、 九龙司地方一区
C、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D、 香港岛
试题详情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
A、 挽救了民族危机
B、 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C、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试题详情
“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    )
A、 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 清政府的软弱可欺
C、 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 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试题详情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则对联反映的是(    )
A、 金田起义
B、 黄花岗起义
C、 武昌起义
D、 萍浏醴起义
试题详情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屡遭挫折,但从未放弃理想即建立一个基于社会正义的民主社会;他一生策略多变,但目标坚定不移即实现中国的统一和富强,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他为拯救和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    )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强学会
D、 中国国民党
试题详情
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 金田起义
B、 武昌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萍浏醴起义
试题详情
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
A、 《钦定宪法大纲》
B、 《中华民国约法》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共同纲领》
试题详情
1925年孙中山临终前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的“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
A、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B、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 社会习俗没有发生变化
D、 没有推翻帝制
试题详情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有关部门启动“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采访活动。该活动寻找红船精神发祥地应是(    )
A、 南京、广州
B、 北京、上海
C、 上海、嘉兴
D、 武汉、广州
试题详情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D、 改革开放新时代
试题详情
如表所示是小强同学学习历史某单元的内容,该内容的主题应该是(   )

A、 近代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B、 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试题详情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试题详情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
A、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B、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 香港海员罢工
D、 广东海丰农民运动
试题详情
史论结合是基本的史学素养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
B、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D、 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试题详情
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试题详情
某著名学者指出:假如没有遵义会议,不要说当时当境的党、红军与中国革命是否会有后来的发展,就连当时已经陷入危厄的红军这革命火种的最早产生与继续存活都是问号。这名学者强调了遵义会议(   )
A、 确立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
B、 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C、 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D、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试题详情
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始于(    )
A、 1931年九一八事变
B、 1936年西安事变
C、 1937年七七事变
D、 1937年八一三事变
试题详情
从1941年7月至1945年6月,大后方通过征购和征借等方式从农民手中所获得的稻麦总量约为4亿石,从而保证了正面战场官兵和非农业人口的粮食供应。在敌后解放区战场,广大农民为了支援战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这段材料体现了抗日战争胜利离不开(    )
A、 国共合作
B、 正面战场的抵抗
C、 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
D、 广大农民的支持
试题详情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这是有人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总结。国共两党在近代史上先后有过两次合作,其中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重要成果是(    )
A、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C、 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本侵略者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试题详情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在三大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    )
A、 平津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孟良崮战役
D、 辽沈战役
试题详情
文学艺术可以反映历史。《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中华民族不会亡》《救亡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创作的共同历史背景是(时空观念)(    )
A、 国共十年对立
B、 抗日战争
C、 人民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3小题,31题14分,31题12分33题14分,共计40分)

试题详情
有人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侵略史。请你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收。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到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录自法国作家雨果

请回答:

试题详情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文献

试题详情
国共两党90多年的风雨历程,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摘编自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三: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