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金衢山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9月质量监测试题

日期: 2024-06-16 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

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试题详情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 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 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了( )
A、 维新运动中妇女解放的思想迅速传播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礼教的地位
D、 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试题详情
下图为“1912年-1918 年杭州各厂每年共增织机数"示意图。导致该时期织机数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B、 杭州被开放为商埠,外国人开始来杭创办工厂
C、 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国民党官僚资本进一步扩张,垄断了棉纱购销
试题详情
《______》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A、 凡尔赛条约
B、 开罗宣言
C、 联合国家宣言
D、 九国公约
试题详情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该死的联盟体系”包括(   )

①三国同盟
②三国协约
③国际联盟
④联合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 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B、 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C、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试题详情
某中学开展“图说上海”活动。下列“图说”正确的是(    )

《新青年》杂志      《申报》               淞沪会战旧址                               浦东新区

A、 1915年新青年提出的口号是“自强”、“求富”
B、 1872年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C、 1937年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胜利
D、 1990年浦东新区成为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
试题详情
下表交战国军需品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表  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

 

1914年8月

1917年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22

50

15

19

21

58

16

394

331

851

340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
C、 经济危机在德国国内蔓延
D、 美国参战使形势发生变化
试题详情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有关“一战”的表述中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是(   )

①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中德法双方伤亡惨重——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 

②一战期间英国首先发明并使用新式武器坦克——科技进步造福人类 

③《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瓜分——一战是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战争 

④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一方——意大利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也是文明多样性的见证。下列关于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B、 华盛顿是世界上唯一以行政职能为主的大城市
C、 韩国蔚山、德国斯图加特、日本丰田都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城
D、 巴黎人对文化的敬重、对艺术的追求,造就了这座世界文化艺术之都
试题详情
读漫画,2022年我国开展“清朗”行动能有效(       )

《“清朗”行动》

①杜绝各种侵权行为              
②保护青少年成长     
③提高文化传播速度              
④弘扬网络正能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试题详情
2022年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这体现了我国(   )
A、 把“三农”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B、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促进农村发展
C、 城乡差距大,要彻底消除城乡差距
D、 支持农村率先发展,践行同等富裕的原则
试题详情
2023 年,我国迎来改革开放 45 周年。45 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深 化改革开放。这是因为( )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也是富民之路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改革开放是引领中国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改革开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唯一捷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为打造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金华样板,各级各界在努力。下列做法中可行的有(   )

①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休闲,生态旅游,提高农民收入

②围湖造田,增加水稻的种植面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③实施八婺同心结对行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④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聚力打造美丽乡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试题详情
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我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位居世界第一。这表明(   )

①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须坚持   
②对外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④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主导力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试题详情
近日,“人民日报+明星”开启公益扶贫助农直播,为大众推荐更实惠、更多元、更品质的好物,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助力加油。这一做法(   )

①拓宽了扶贫渠道,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②彻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③说明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④表明我国坚持开放的发展理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试题详情
李强总理答记者会上提到“我国人口问题”时指出,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都超过1500万;更重要的是,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材料说明我国( )

①国民素质不断提高

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③人才红利逐渐显现

④是人口众多的国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试题详情
某学习小组为宣传我国新时代的发展成就,搜集到以下资料:

☆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空间站全面建成

☆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福建号”航母下水

☆自主设计的“华龙一号”核电工程全面投入运行

如果要为这一宣传确定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改革开放,强国富民
B、 中国科技,整体领先
C、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D、 大国重器,自主创新
试题详情
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交付,“华龙一号”全面投运,这一系列成就说明(    )
A、 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B、 我国目前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够高
C、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 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试题详情
2022年9月,天问一号任务团队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2022年度“世界航天奖”,国际宇航联合会表示,天问一号研制团队提供了成功探测火星的创新路径,为推进人类火星探索事业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这表明我国(   )

①科技创新引领世界发展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③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④改革创新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进门”从钥匙到刷卡再到刷脸,下图《“看脸”时代》表明(    )

①我国当前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水平

②我们的生活因创新而变得更加便捷

③技术的创新有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④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非选择题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镜头一·欧洲】100多年前,欧洲的第一次分裂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生灵涂炭,文明衰退。但它却给中国创造了第一次成为战胜国的喜悦……1919年,到了巴黎和会,中国却被一瓢凉水浇下来。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啊!……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出现在签字现场。

——改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镜头二·中国】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完成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同时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试题详情
中国各社会阶层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材料一:

①“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③“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④“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试题详情
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民族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抗争和不懈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如下图所示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的发展线路。

——据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改编

材料二: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抗争的光辉历程。

材料三:“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摘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科技创新促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人工智能(AI)研发是当前最前沿的科技创新项目,广泛应用于安防、金融、医疗、交通、销售和工业制造等领域。为了抢夺研发新高地,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

【科技创新有行动】

材料三  2019年,来自政府和产业界对人工智能的热情正迅速升温。省政府支持高校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产学研融合,重点培育引进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并布局一批产业基地;11家创投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浙江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联盟”;阿里巴巴、虹软等企业加紧多个人工智能平台的落地进行前沿技术的探索,并成立相应的团队来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步伐。

试题详情
赓续“四千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领悟精神,“浙”里出发】 

(%)   2019-2022年浙江民营经济在全省的占比情况 

 

注  民间投资占比反映民营经济主体的投资信心

资料卡片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它发源于改革开放之初的浙江。疫情期间,民企遇到融资难、准入难、抗风险能力较弱等诸多挑战,今年全国两会上强调“四千精神”,无疑为民企纾困壮大提供了一剂良方。

【赓续精神,“浙”里底线】

过去的40多年里,浙商始终与国家大政方针同频,他们始终心存敬畏,坚守底线:一是敬畏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走适合自己的路。二是敬畏制度,浙商筑牢经营底线,维护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努力让民营经济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赓续精神,“浙”里有为】

温州民营企业开展了“百团千企万人”拓市场促招引行动,远赴各地开拓市场,洽谈项目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民企将党建融入企业发展和治理,同时又脚踏实地干实事,铆足马力促生产,实现了一季度生产“开门红”。 

试题详情
凝聚关爱力量,关爱未成年人成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二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