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日期: 2024-06-15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

单选题

试题详情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空气
B、 海水
C、 氧气
D、 食醋
试题详情
向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
A、 奶粉
B、 食盐
C、 花生油
D、 面粉
试题详情
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 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
C、 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 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试题详情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人吃进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B、 将葡萄酿成酒
C、 植物的光合作用
D、 水放在冰箱里结成冰
试题详情
下列物质由分子均成的是(   )
A、 氢气
B、 金刚石
C、 铜
D、 氯化钠
试题详情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 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
试题详情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十月金桂花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 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
D、 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
试题详情
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极难溶于水
C、 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 具有可燃性
试题详情
利用化学反应可以获得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能量。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是(   )
A、 酒精燃烧放热
B、 蜡烛燃烧发光
C、 煤燃烧火力发电
D、 电水壶通电放热
试题详情
化学反应中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对下面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 铜粉在空气中灼烧时,有黑色固体生成
C、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试题详情
物质性质决定其用途。对下列实际问题做法解释错误的是(   )

实际问题做法

解释

A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B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C

稀有气体制造多种用途电光源

稀有气体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

甲烷用作生活燃料

甲烷具有可燃性

A、 A  
B、 B 
C、 C  
D、 D
试题详情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白色固体
B、 用闻气味方法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C、 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D、 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纯羊毛和合成纤维
试题详情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a粒子轰击金箔。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有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前进方向,原因是粒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方向
B、 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原因是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C、 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相对很大的原子核
D、 卢瑟福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试题详情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 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 中的“2”表示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D、 2N中的“2”表示两个氮元素
试题详情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化学方法”消耗氧气,从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实验结束后要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否则测得的实验结果偏小
C、 若硬质玻璃管的体积是40mL,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是20m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体积是12mL,则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0%
D、 装置二设计优于装置一,它能让空气更易流通且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完全耗尽
试题详情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
B、 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质的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微粒的运动速率
C、 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D、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试题详情
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组成物质的元素是有限的,但有限的元素可以形成多样性的物质
B、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C、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主要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D、 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
试题详情
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均为氧化物
B、 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 该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
试题详情
化学概念之间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关系。下列各图中概念之间关系错误的是(   )
A、
B、
C、
D、

多选题

试题详情
化学学科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下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特点,根据下图信息所做分析正确的是(   )

填空题

试题详情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水和溶液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2021年10月16日,我国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带着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又一次将我们的航天员送入了天空。制造运载火箭用到钛合金,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实验小组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硝酸钾的固体的溶解实验。
试题详情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试题详情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通过两个月学习,我们认识了多种物质,体会到人类对物质的研究是一种科学探究的过程,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研究会大大提高研究的效果。

请认真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填写下列空格:

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能溶于水的气体,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二氧化碳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低温条件下能够变成白色块状或片状固体,俗称“干冰”。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部分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与溶质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没有毒性,可用作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的保护气;它既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来灭火。但存储镁粉的仓库起火,消防员会采用覆盖沙土等方法灭火而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因为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黑色颗粒炭,放大量热。二氧化碳是农业生产中最好的气体肥料,还是工业上生产尿素、甲醇、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等的重要原料。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碳中和”是指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被植物光合作用、人工转化等途径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相对零排放。“碳中和”的基本途径是“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增汇”(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我国在尽可能“减排”的同时积极探索“增汇”的途径,例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的工业原料二甲醇,有效实现增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