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我爱你,汉字》

日期: 2024-06-16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

单选题

试题详情
中国最早的汉字是(    )。
A、 金文
B、 小篆
C、 甲骨文
D、 草书
试题详情
我国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人是(    )
A、 王国维
B、 王懿荣
C、 刘鹗
D、 盘古
试题详情
下列汉字的演变过程,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B、 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C、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
D、 甲骨文→小篆→金文→楷书→隶书
试题详情
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它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已经出土的单字有1700个左右。
B、 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金朝时期使用。
C、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D、 隶书形成于春秋时期,通行于两汉。魏晋时期有了楷书。
试题详情
下面作品中,是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之一《九成宫醴泉铭》(局部)的一项是(    )
A、
B、
C、
D、
试题详情
看图选择。

阅读鉴赏

试题详情
课内阅读。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秦朝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今天的书法作品特别是印章中仍然较多地使用这种字体。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完全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试题详情
课外阅读。

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或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成“策”。这个“册”,像在几片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新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