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1年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声学(中等难度1)

日期: 2024-06-01 中考阶段科学

单选题

试题详情
下列关于骨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指经过听骨链的传导途径
B、 敏感性与气传导基本相同
C、 在声波正常传导中作用很小
D、 耳蜗病变时通常不受损
试题详情
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 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
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 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D、 是一种条件反射
试题详情
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D鼓膜能将振动转换为声波
B、 G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形成听觉
C、 F听神经,与咽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
D、 听觉形成顺序为C→D→A→G→F→大脑的听觉中枢
试题详情
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耳的是( )
A、 遇到巨响时赶紧捂住嘴巴
B、 用微型耳机听大声的音乐
C、 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D、 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
试题详情
某同学对下列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B、 乙图中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C、 丙图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声音的响度不同
D、 丁图中利用声音的音调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
试题详情
幼教机器人能跟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器人的声音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B、 机器人的声音的响度无法改变
C、 机器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D、 机器人声音的音色和普通人一样
试题详情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的是( )
A、 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
B、 公共场所请勿喧哗
C、 燃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
D、 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
试题详情
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下列现象中表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 利用超声波对孕妇做常规检查
B、 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C、 电话铃响说明有电话打进来
D、 人突然暴露在150 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试题详情
我们可以通过耳朵的听力确定发声物体的方位,对于用听力来确定方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只有通过两个耳朵才能完成
B、 利用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来确定
C、 耳和脑的共同作用能分辨千分之几的声音大小差异
D、 声音传播的速度不相等
试题详情
如图所示,在做“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时,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盖好玻璃罩,当用抽气机向外抽空气时,一段时间后还是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下列有关原因分析,不可能的是( )

A、 玻璃罩与底板的密封性不好
B、 电铃的振动变慢了
C、 玻璃罩内还有空气
D、 电铃和玻璃罩底部接触
试题详情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声音音调高
B、 乙图:人听到瀑布的流水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C、 丙图:倒车雷达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丁图:人戴耳罩是用阻断噪声传播的方法控制噪声的
试题详情
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试题详情
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 推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色会发生变化
D、 推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发生变化
试题详情
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3×108m/s
C、 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 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试题详情
图中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球被弹开得越远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

填空题

试题详情
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一般比男同学(选填“快”或“慢”)。
试题详情
小明做了下面的探究实验:第一次他把铅笔放在离嘴不远处,敲击铅笔,耳朵听到了声音;第二次他用牙齿把铅笔咬住,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敲击铅笔,这时他也听到了声音。
试题详情
根据人耳的示意图上的编号及所指部位回答问题:

试题详情
现代城市的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61.1的数字,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试题详情
中考进入考场的铃声响了,考生都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交警部门在考场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处减弱噪声的。
试题详情
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运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发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超声波或次声波”)可以探测海洋深度,但是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试题详情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从钢琴和长笛等乐器中发出有规律的、悦耳的声音叫做。如图所示,蝙蝠靠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试题详情
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
试题详情
如图所示,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高脚酒杯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按住高脚酒杯的底座,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手指不要脱离杯口),使其发出声音。当高脚酒杯中的水量减少时,音调会(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解答题

试题详情
如图甲所示,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如图乙所示,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试说明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罩选取材料的要求及其作用。

试题详情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试题详情
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小衢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材料长度粗细松紧
钢丝10cm0.2mm
钢丝10cm0.1mm
钢丝5cm0.1mm
钢丝5cm0.1mm

试题详情
小明等同学在“探究声音是什么”的实验中,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试题详情
小明看见妈妈在往热水瓶里倒入开水,他一听声音,告诉妈妈,热水瓶里的水快满了,果然过一会儿水真满了,妈妈表扬道:“小明真厉害!”
试题详情
某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700次,问
试题详情
一只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4秒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问:
试题详情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试题详情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大。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试题详情

我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高铁能够以如此快的速度运行,轨道的无缝焊接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图为芜湖北焊轨基地生产的钢轨,长达500米。如果甲同学在钢管的一端用铁锤敲击,乙同学在另一端听,求乙同学听到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间隔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 m/s)


实验探究题

试题详情
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见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2.50

1.50

2 131

2

31.00

2.00

1 284

3

48.50

2.50

656

试题详情
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做了以下研究。
试题详情
如图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噪声一向为人们所厌恶,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能利用噪声造福人类。

①噪声除草。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样。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制造出噪声除草器。

②噪声诊病。科技人员研制出一种激光听力诊断器,先让装置发出微弱短促的噪声波,使人的耳膜振动,然后由装置中的微型电脑根据回声,把有关耳膜功能的数据显示出来,供医师诊断。此法测试快速,对人体无害且不痛不痒,很适合儿童诊病。

③噪声武器。目前已研制出一种“噪声弹”,能在瞬间释放出大量噪声波,麻痹人的中枢系统,使人暂时昏迷。该弹可以用于对付恐怖分子,特别是劫机犯等。

试题详情
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绷紧程度等有关。于是他做了以下探究:

试题详情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为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试题详情
某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一只手捏住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同学们讨论后设计出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同学们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

同学们选择5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L/cm)

铝棒横截面积(S/mm2)

频率(f/Hz)

1

71

29

3500

2

78

29

3146

3

71

52

3530

4

71

75

3572

5

105

29

2693

【交流分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