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科学家采用体外受精技术获得紫羚羊胚胎,并将其移植到长角羚羊体内,使后者成功妊娠并产仔,该工作有助于恢复濒危紫羚羊的种群数量。此过程不涉及的操作是(    )
    A . 超数排卵 B . 精子获能处理 C . 细胞核移植 D . 胚胎培养
  • 1.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态工程应用了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B . “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C . “西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要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树种,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D . 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 1.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B . 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为醋酸 C . 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 D . 制作泡菜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 1.  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科研人员分别诱导人参根与胡萝卜根产生愈伤组织并进行细胞融合,以提高人参皂苷的产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融合前应去除细胞壁 B . 高Ca2+—高pH溶液可促进细胞融合 C . 融合的细胞即为杂交细胞 D . 杂交细胞可能具有生长快速的优势
  • 1.  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微生物的培养都需要提供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缺一不可 B .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 C . 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D . 培养基只能培养细菌
  • 1.  如图为使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三亲婴儿”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三亲婴儿”的出生属于有性生殖 B . “三亲婴儿”同时拥有父亲、母亲及卵母细胞捐献者的部分基因 C . 使用该技术母亲细胞质中的致病基因不会传递给后代 D . 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色盲基因传递给后代
  • 1.  M基因编码的M蛋白在动物A的肝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现设计实验,将外源DNA片段F插入M基因的特定位置,再通过核移植、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获得M基因失活的转基因克隆动物A,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无菌、无毒等适宜环境中进行动物A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时,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
    2. (2) 常用的去核方法:法;选择卵母细胞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3. (3) 鉴定转基因动物:以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细胞进行融合,筛选融合杂种细胞,制备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的应用有哪些(至少答2点)
  • 1.  研究深海独特的生态环境对于开发海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在"科学号"考察船对中国南海科考中,科学家采集了某海域1146米深海冷泉附近沉积物样品,分离、鉴定得到新的微生物菌株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回答下列问题:

    1. (1) 研究者先制备富集培养基,然后采用法灭菌,冷却后再接入沉积物样品,28℃厌氧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了含拟杆菌的混合培养物,为了获得纯种培养,除了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采用法。据图分析,拟杆菌新菌株在以为碳源时生长状况最好。
    2. (2) 研究发现,将上述样品置于各种培养基中培养,仍有很多微生物不能被分离筛选出来,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答一点即可)
    3. (3) 深海冷泉环境特殊,推测此环境下生存的拟杆菌所分泌的各种多糖降解酶,除具有酶的一般共性外,其特性可能还有
  • 1.  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有“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诗句,菹就是现在的泡菜。川渝的人们在制作泡菜时会加入老盐水,即原来的泡菜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需将被腌制的材料做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的污染 B . 在菹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亚硝酸盐,其含量先上升再下降 C . 加入老盐水可缩短腌制时间并保持泡菜的原有风味 D . 菹在发酵早期会出现一些气体,需要定期打开坛盖排气
  • 1.  花椰菜常因感染真菌而患黑腐病,导致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为解决菜农困扰,研究者用一定剂量紫外线照射含黑腐病抗性基因的某植物叶肉细胞,使其染色体片段化从而失去细胞分裂能力,再与花椰菜幼根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进而培育抗黑腐病杂种花椰菜。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 (1) 过程①是用果胶酶和酶处理植物组织获得原生质体,过程②常用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的原理是
    2. (2) 融合较好的原生质体呈哑铃型。研究者用不同浓度PEG诱导,然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融合原生质体,获得结果如表。

      PEG质量分数

      原生质体状态

      25%

      有破碎现象,哑铃型原生质体比例<0.01%

      30%

      形态正常,哑铃型原生质体比例0.03%

      35%

      原生质体出现缩小现象,哑铃型原生质体比例0.01~0.02%

      40%

      原生质体出现缩小现象,哑铃型原生质体比例0.01~0.02%

      当PEG质量分数为35%和40%时原生质体出现缩小现象,原因是。该实验结果说明质量分数为的PEG溶液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效果最好。若需要进一步确定最适PEG浓度,需要配制质量分数在之间的PEG溶液重复上述实验。

    3. (3) PEG诱导后需要筛选。筛选时用光学显微镜挑选出含叶绿体且形态为的原生质体,在(选填“光照”或“黑暗”)的环境中进一步培养获得愈伤组织。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