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1课《邹忌讽...

更新时间:2024-04-17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填空题
  •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形貌丽   服衣冠

    于齐                        

    时时而进                     

  • 2. 重点字词 
    1. (1)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与: 
    2. (2) 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 
    3. (3) 而复问其妾曰     复: 
    4. (4) 旦日,客从外来     旦日: 
    5. (5)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 
    6. (6) 皆以美于徐公     以: 
    7. (7) 闻寡人之耳者     闻: 
    8. (8) 期年之后     期年: 
  • 3. 按要求填空。 
    1. (1)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题中“讽”的意思是:。我们学过的课文《》也出自《战国策》。 
    2. (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对群臣吏民进谏的中等奖赏的句子是:;描写群臣吏民进谏的第二阶段的句子是:。 
    3. (3) 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的道理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4. (4) 邹忌借助类比,以“”推导出了“”的结论。 
    5. (5) 齐王接纳邹忌的谏言取得的成果是:。 
  • 4. ​ “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 

     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 

     请对以下各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1. (1)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2. (2) 忌不自信,复问其妾日() 
    3. (3) 窥镜自视,又弗如远甚()       
    4. (4) 暮寝思之 () 
  • 5.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该书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由西汉编定,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二、语段阅读
  • 6. 再读课文,借助“知识卡片”,简要剖析文章从邹忌的讽谏写到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写作特点。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人云:“东风解冻,散而为雨,故名雨水。” 《尔雅》曰:“天地之交而为泰。”天地和同,联手“yùn niàng”了雨水,所以春之水为泰。 “雨水”不负其名,以润泽之势____残冬的痕迹,亦带来了____的喜悦。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想来以青色形容雨水这个节气最恰当不过——无论是新抽的嫩芽或初绽的新叶,都展现出新生、蓬勃、健康的姿态,给人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抹被雨水____的青不仅给予了诗人灵感,留下了诸多名篇佳句,也勾起了人们外出踏青在自然中寻找春的心情。倘若不想被风雨所阻,扰了赏玩的兴头,一把轻盈的伞是必不可少的。伞与雨之 xiāng dé yì zhāng,不仅仅在于实用性,传统竹伞“展如花,收似竹”的造型,本身就 qì hé东方之美。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yùn niàng ( ) xiāng dé yì zhāng ( ) qì hé ( )

    2. (2)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洗刷 容光焕发 浸润 B . 刷新 焕然一新 浸泡 C . 刷新 容光焕发 浸泡 D . 洗刷 焕然一新 浸润
三、语言表达
  • 8.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后人依据这篇文章的内容撰写了许多精妙的对联,如:妻美妾美客美,美丑自晓;上赏中赏下赏,赏罚分明。请你为下面的对联写一则下联。

    上联:邹忌比美谈国事

    下联: 

四、文言文阅读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1) 本文选自《》。
    2. (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王之甚矣

      讥于市朝

    3. (3) 齐王纳谏之后,从“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到“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再到“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 (4) 邹忌和齐王是本文的两个重要人物,最后齐国的昌盛与两个人的努力都有关,任选一人,说说他是怎样使齐国强大昌盛的?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5. (5) 请根据本文内容自拟一副对联。(不少于五言)

      上联:

      下联:

五、微写作
  • 10.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你认为这与本课中邹忌的做法矛盾吗?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不少于100字)

    例文:我认为二者并不矛盾。“忠言逆耳利于行”意在说明忠言的作用,启示人们要善于听取批评,主要侧重于针对“听者”而言;而邹忌的做法启示人们在给别人提意见或建议时,要尽量选择一种能让人愉快接受的方式,这主要针对“言者”来说的,尽量做到“忠言顺耳利于行”,这样既有利于达到劝说的目的,又有利于和谐相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