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5课...

更新时间:2024-03-05 浏览次数:4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中国拓展自己的海上力量,是受最内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的历史(    )
    A . 郑和下西洋 B . 玄奘西游 C . 鉴真东渡 D . 文成公主人藏
  • 2.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明朝”“倭寇”“民族英雄”等关键词有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
    A . 岳飞 B . 戚继光 C . 文天祥 D . 袁崇焕
  • 3.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如此盛大的远航,却突如其来,悄然而去,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其根源在于( )
    A . 封建制度的腐朽。 B . 科学技术的落后 C . 西方列强的侵略 D . 八股取士的影响
  • 4. 明代戚继光的《韬钤深处》诗云:“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中“但愿海波平”的含义是( )
    A . 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愿望 B . 为渔民的出海捕鱼保驾护航 C . 扫尽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侵扰 D . 为郑和下西洋提供安全保障
  • 5. 美国《百科全书》这样写道:“15世纪初期的中国将领,几乎于葡萄牙人乘船绕过非洲抵达印度一百年前,就率领海军对印度洋做过七次远征。”这里的“中国将领”是( )
    A . 玄奘 B . 鉴真 C . 郑和 D . 戚继光
  • 6.  1405年到1433年间,来明朝朝贡的共有292国次,每年平均有近10个国家的使节来华朝贡。这一材料说明( )
    A . 明朝的疆域辽阔 B . 亚非海上交通线得到开辟 C . 郑和远航规模大 D .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交往
  • 7. 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社会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 .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 . 增进对亚非国家的了解 C . 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D . 促成明朝调整对外政策
  • 8. 回顾历史,在1553年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是( )
    A . 西班牙 B . 葡萄牙 C . 荷兰 D . 英国
  • 9.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派遣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的皇帝是( )
    A . 明太祖 B . 明成祖 C . 明惠宗 D . 明仁宗
  • 10. (2023七下·海口期末)  下边为小明同学的学习笔记(部分),据此,小明同学正在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 

    以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严格训练:招募矿工,农民,操练新阵法
    解除倭患:1561年,台州九战九捷

    A . 郑和 B . 郑成功 C . 李自成 D . 戚继光
  • 11. (2023七下·唐山期末)  在郑和下西洋期间,各国来华使节络绎不绝,渤泥、苏禄、满刺加等国的国王甚至亲自率领庞大的使团访问中国。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 . 炫耀了大明国威 B . 加强了对各国的控制
    C . 促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D . 发展了对外贸易
  • 12. 下表所示内容表明郑和下西洋是( )

    时间

    船队规模

    船载物品用途

    最远到达

    1405—1433年

    60~200多艘

    慷慨送礼、贸易

    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A . 研习交流的远行取经 B . 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C . 传播文明的远渡弘法 D . 开疆拓土的远道征伐
  • 13. 法国学者弗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记载了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的一段话:欲国家富强……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郑和( )
    A . 七下西洋实践了 “天朝上国”的理念 B . 船队主要是为了扩大经商和控制南洋 C . 有海洋开放、财富、主权和忧患意识 D . 这一言论和日益严重的东南边患有关
  • 14. 某历史剧含有这样三个篇章: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该历史剧的主题应该是( )
    A . 明朝的军事科技 B . 明朝的民族关系 C . 明朝的对外关系 D . 明朝的反抗侵略
  • 15.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等地,戚继光率部队在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倭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戚继光抗倭的性质是( )
    A . 反抗君主专制的斗争 B . 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C . 抗击荷兰统治的战争 D . 反暴政的农民战争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材料三: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材料四:如下图

    1. (1) 材料一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3. (3) 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现象?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4. (4) 结合材料四中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说说郑和能成功远航的条件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