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四单元经济大危...

更新时间:2024-02-14 浏览次数:14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有学者认为,“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二者的相似之处是( )
    A . 为了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 B . 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 . 帮助本国渡过了严重危机 D . 提出“政治多元化”的主张
  • 2. 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国人侵波兰②太平洋战争爆发③诺曼底登陆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②④③
  • 3. 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而德国和日本则( )
    A .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 发动内战 C . 走.上法西斯道路 D . 实行新经济政策
  • 4.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的危机。这最能反映危机( )
    A . 波及范围特别广 B . 持续时间特别长 C . 破坏性特别大 D . 来势特别猛烈
  • 5. 威廉●爱洛克腾堡在《罗斯福与新政(1932-1940年)》中写道:“1933年至1938年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作者旨在说明“新政”( )
    A . 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B . 改变了自由放任经济的旧传统 C . 促进了美国制度上的变革 D .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 6. 《德意日法西斯覆灭记》中记载:“举世瞩目大会战,歼灭德军百余万;战略转折开始了,大举反攻在眼前。”这评述的战役是( )
    A . 珍珠港战役 B . 莫斯科保卫战 C .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 诺曼底登陆战.
  • 7.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在总统就职演说中,他鼓励美国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事情是( )
    A . 法西斯势力猖獗 B . 经济大危机严重 C . 罗斯福推行新政 D . 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 8. 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对策。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与这次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 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C .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D . 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 9. 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A . 中国是世界强国 B . 美国重视中国抗战的作用 C . 中国会打败日本 D . 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 10. (2024九下·期中) 1930-1932年期间,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下降了54\%,纽约的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宾夕法尼亚和肯塔基乡村的人民靠挖野菜根、嚼野葱头充饥……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
    A . 《农业调整法》限制农业产量 B . 内战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C .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 D . 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11. (2024九下·期末)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其中①处应为(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 . 诺曼底登陆 D . 德国无条件投降
  • 12. (2024九下·期末) 从“1929-1932年欧美国家经济数据(部分)统计图”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有( )

    ①经济危机将引发社会动荡

    ③商品市场是列强争夺的焦点

    ③商品市场是列强争夺的焦点

    ④资本主义世界遭受沉重打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九年级(6)班的同学开展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同学们展示的史料包,由此可以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史料( )

    A .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B . 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C . 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D .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 14. 美国在《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通过)生效的第一年,屠宰了两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实施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 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C . 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D . 增加失业者就业机会
  • 15. 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论述,正确的是( )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③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莫斯科保卫战、诺曼底登陆等。

    ④启示: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6.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描写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遭受集体屠杀的电影。该片讲述了一名叫作辛德勒的商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雇用了1100多名犹太人在他的工厂工作,帮助他们逃过被屠杀的劫数。在影片中大肆屠杀犹太人的国家是…...( )
    A . 意大利 B . 德国 C . 日本 D . 波兰
  • 17. 下图为1932年美国完全失业人数占工人总数的比重示意图。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 整顿金融体系 C . 调整农业政策 D . 推行“以工代赈”
  • 18. 从《慕尼黑协定》的签署到《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英法美对法西斯侵略国家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 法西斯实力的不断壮大 B . 法西斯的败势已显 C . 对法西斯本质的正确认识 D . 各国根本利益遭受巨大损害
  • 19. 照片锁定了瞬间即逝的历史片段,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若要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选择下列哪些照片(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20. ”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这段材料应该出自( )
    A . 雅尔塔会议 B . 波茨坦会议 C . 《联合国家宣言》 D . 开罗宣言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4九下·期中)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世界历史风云突变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争端。相反,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界大战。”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材料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用了试验性疗法。

    1. (1) 材料一中欧洲通过建立什么新秩序“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充满了忧虑和失望”主要是因为哪一事件的打击?
    2. (2) 材料二中斯大林的“创造”指什么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什么?它给苏联带来了什么影响?
    3. (3) 材料三中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种“试验性疗法”与材料二中苏联的做法有何相似之处?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材料中所述内容对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的启示。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刚刚揭开,局部战争渐次显露时,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始终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德、意、日法西斯虽处劣势,但流澯一气,狼狈为奸,他们以有限战争方式,实行……各个击破,以取得有限目标,先后在东非、东亚和中欧燃起了战火。

    一一黄安年《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改动

    【材料二】(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一《联合国家宣言》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占有绝对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未能遏制法西斯侵略的原因。
    2. (2) 概述材料二中《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联合国家宣言》。
  • 23. 某校九年级某班的同学们以《经济危机下的资本主义世界》为主题收集了如下资料,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相同困境]

    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表(与1929 年相比)                                     

    项目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产量

    -46.2%

    -40.6%

    28.4%

    - 16.5%

    -8.4%

    -1/3

    外贸总量

    -70%

    -69.1%“

    5 0%

    - 60%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不同选择]

    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迅速行动起来。

    ——罗斯福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块面包!而是一个生存空间!一个民族的生存空间!这生存空间,不是靠乞求和抗议来实现的,而是靠铁和血来实现的!

    ——希特勒

    内求国基之巩固,外谋国运之发展……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之地位的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

    ——广田弘毅

    1. (1) 出现”相同困境”与哪一事件有关?表格中的信息体现了它的哪些特点?
    2. (2) 结合材料,谈谈美国和德国、日本分别作出怎样的”不同选择”来摆脱“困境”。
    3. (3) 美国和德国、日本的”不同选择”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 (4) 从这次”相同困境”的”不同选择”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24. (2023九下·安达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注:普特=16.8千克)

    年份

    1921年

    1925年

    粮食产量(普特)

    22.13亿

    44.24亿

    ——《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兴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救济工作,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材料三:在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政府不敢干预经济也就无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福利,于是,人民对胡佛失望了,甚至对美国的政府体制也产生了动摇……(罗斯福)于危难之际大胆启动新政……这些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政府要直接地对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负起责任。

    ———摘编自郑连根著《柔软而坚硬的自由———读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1. (1)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材料二中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特点各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大胆启动新政”的背景。作者是如何评价“新政”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