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6月月考...

更新时间:2017-07-31 浏览次数:2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2017八下·阳信期中)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 .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 2.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对“站立”一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人民成为新国家的主人    ③中国人民富裕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 3. (2016八下·虞城期中)

    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

    A . 土地改革 B . 农业合作化 C . 人民公社化 D . “大跃进”运动
  • 4. 以下对应关系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

    A .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始 B .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 C . 抗美援朝——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 . 土地改革完成——我国农村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 5. 学校举办“抗美援朝英雄事迹展览”,你将选取下列哪些素材(    )

    ①黄继光以身躯堵枪眼    ②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      ③罗盛教冰下救少年      ④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6.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

    A . 交通运输业 B . 重工业 C . 农业 D . 轻工业
  • 7.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确定却是在(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 中共十二大上 C . 中共十三大上 D . 中共十五大上
  • 8. (2017八下·路南期末) 请判断下列哪一选项与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无关(    )

    A . 时间:1954年9月;地点:北京 B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C .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9. (2017八下·市中期中) “谁说人民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首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高指标、瞎指挥严重泛滥     ②“共产风”盛行

    ③全国陷入动乱        ④人们充满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②③④
  • 10. (2017八下·市中期中) 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好战士是(    )

    A . 焦裕禄 B . 雷锋 C . 邓稼先 D . 王进喜
  • 11. 面对经济困难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决定从1962年开始,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方针是(    )

    A .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 . 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C . 大量节俭国家机构所需经费 D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12. (2017八下·市中期中)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说明了(    )

    A . 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B . 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 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 D . 农民反对“大包干”
  • 13. (2017八下·市中期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

    A . 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 . 经济体制的改革由农村改革转移到城市改革上来 C . 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 . 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
  • 14. (2016八下·东莞期中)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发区      ④内地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③②①
  • 15. (2016八下·梅江月考)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因为( )

    ①他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②他经历了战争与和平年代

    ③他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④他具有卓越的才能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6.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精确的理解是(    )

    A . 不同于苏联、东欧模式的社会主义 B . 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C . 不受马克思主义条条框框的束缚 D . 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
  • 17. (2017八下·市中期中) 2015年 3月5日-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全国人大有2907名代表,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占代表总名额的12%左右,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这说明我国在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原则是(    )

    A . 民族平等 B . 民族团结 C . 民族共同繁荣 D . 民族区域自治
  • 18. (2016八下·城中期中) 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

    A . 社会制度不同 B . 外交政策不同 C . 主权归属不同   D . 经济政策不同
  • 19. (2017八下·市中期中)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向一次成功的试验现场发的贺电,这次成功的试验是指(    )

    A . 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B . 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 . 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 . 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 1月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奖励证书。材料表明(    )

    A . 科技创新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原因 B . 我们必须优先发展科学技术 C . 我国科技总体水平不高 D . 我国正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 21.

    十多年前,正是图中的那双充满对知识渴望的大眼睛震撼了无数人的心,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一项活动中来,这项活动是(    )

    A . 希望工程 B . 春蕾计划 C . 五个一工程 D . 光彩工程
  • 22.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下列体现了这一做法的有(    )

    ①改善交通条件                ②实施“安居工程”

    ③改革养老保险制度            ④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
  • 23. (2017八下·市中期中) 欧洲文明起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文明主要属于(    )

    A . 原始社会文明 B . 奴隶制城邦文明 C . 封建文明 D . 资本主义文明
  • 24. (2017八下·市中期中) 世界三大宗教都首先形成于(    )

    A . 欧洲 B . 亚洲 C . 非洲 D . 美洲
  • 25. 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社会从奴隶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其关键措施是(    )

    A . 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 B . 国家分给贵族和官吏一部分土地 C . 土地收归国有 D . 减轻农民负担
二、<b >综合题</b>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材料二:讲话发表之后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网友们纷纷点赞,表示“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战略必将带来祖国的全面发展。下面是几位网友的留言:

    网友“隆中客”: 党的工作战略布局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工作布局正确,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挫折。短短30多年,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实现如此逆转,“中国为什么能?”在于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开拓、与时俱进,适时提出反映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工作战略布局。

    网友“雪腊梅”:国因法而强,民因法而富,党因法而治,各项改革事业因法而趋成。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保障。党的领导是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依法治国离不开从严治党。要通过从严治党,来实现权由法定,权依法使,使权力能在法治之下运行为民造福。如果权在法治之外甚至法治之上来为祸致患,又岂能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

    1. (1)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根据材料说说现如今提出这个战略布局与之有何不同特色?

    2. (2) 材料中“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请用社会主义探索(1956-1966)的史实证明“党的工作布局正确,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挫折”这一观点。

    3. (3) 运用九年级思品知识说说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并根据材料概括两者的内在联系。

  • 27. 雷锋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闪烁着社会主义道德的耀眼光辉,具有引领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强大力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雷锋虽然离开我们快50年了,但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的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的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2012年3月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雷锋(1940-1962)是穷苦的孩子,新中国给了他新生,所以他就像孩子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样,对新社会怀有感恩。……雷锋精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代精神。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很淳朴地有这种感恩心,积极向上,只是在雷锋身上体现得特别突出。

    ——2012年2月16日《钱江晚报》

    材料三:雷锋以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感人肺腑地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集体、如何对待国家、如何对待生活等每个时代人都无法回避的心灵课题,雷锋精神便在这种无穷考问和回答中融入永恒。

    ——2012年3月6日人民网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并说明“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2. (2) 雷锋生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哪几个时期? “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新社会怀有“感恩心”,是因为新社会与旧社会相比,在政治、经济上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3. (3) 请从材料三所列举的“心灵课题”中任选一个课题,根据你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加以简要回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