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日期: 2024-06-08 高二上学期语文

现代文阅读。

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小题。

材料一

在叙事性抒情长诗《离骚》的下半部分,屈原以大段篇幅,写到了诗篇主人公因在楚国处处碰壁,很不得志,而不得已离开人世远游天国的情节。他在向重华陈辞后,踏上了“往观乎四荒”的征程,几乎《离骚》诗的后半部分,诗篇的主人公一直在幻想的广阔天国遨游,上下求索,“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只是由于毕竟心系楚国,不忍心去而不返,才中止了天国之行,最终回到了现实人间。

毫无疑问,《离骚》中这一部分远游天国的情节,乃是诗人屈原展开想象翅膀,让诗篇主人公神游天国世界的生动表现,是诗人想象力丰富的充分体现。不过,在屈原那个时代,人的想象力是否已达到了如此惊人的地步,居然可以离开人世,去往宇宙天际?为何之前的《诗经》,以及同时期北方地区的诗歌或歌谣中,却罕见类似艺术性的夸张描绘或表述?这就使我们想到了楚国的历史、风俗和文化,想到了楚国的历史史料,其中尤以楚国本土出土的文物最有说服力,它们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最能说明屈原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楚人的民风、民俗。

我们先从楚国出土的工艺品说起。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凤虎纹禅衣,江陵战国楚墓出土的楚漆器圆盒等,其中禅衣的图案与纹饰、漆器圆盒的造型和绘画图式,都表现了鸟兽与云霞在天际空间的翱翔飘飞形态,给人们以强烈的漂浮动感,这些都毫无疑问地让人们了解到,楚人在当时已具有了朦胧的宇宙空间意识。

再看楚墓出土的帛画,这是能直接体现楚人企求灵魂升腾上天意识的文物。长沙烈士公园发掘的三号墓的内棺外表丝织物上,其图案为龙凤;湖北随县发掘的曾侯乙基,内棺上画有鸟身执戈奋翅的羽人,羽人上方有风,这些帛画都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借龙凤而登天飞仙,离开人世到宇宙天国去。从帛画在当时的功能来说,它主要是为死者祭魂、招魂、安魂、护魂,代表生者对死者的祭奠与祝愿,而这种做法的最终理想归宿,乃是死者灵魂的升入天国,到天国世界去寻找欢乐。

由此,我们再来看屈原《离骚》中的神游,也就更可明白问题的实质了。作为生于楚地、长于楚国的屈原,深染楚风,是不容置疑的,加上他博闻强记,熟谙文史,对天文星象之类,一定深怀好奇之心,并有所专研,正因此,当他一旦思想受到强烈冲击,情绪难以自已时,抒发升天国神游、寻找理想境界和归宿之情,便是自然而然的了。鉴此,我们可以断言,屈原《离骚》中的神游描写,与楚国的出土文物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楚国的出土文物,为我们寻求屈原神游思想及其创作表现,提供了最好的来源和富有说服力的实据。

(摘编自徐志啸《从楚国出土文物看<离骚>的神游》)

材料二

所谓的神游,就是超越时空,出入古今,在时间隧道中穿行,在虚实相兼的空间中漫游。对于先秦楚辞抒情主人公神游的精神寄托,古今楚辞学者所作的论述可谓多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是,先秦楚辞抒情主人公神游叙事的一个重要的指向往往被忽略,那就是在时间隧道中的逆向穿行,追本溯源,最终把楚族祖先圣地作为精神家园。由对时间隧道的逆向穿行而导致精神依托空间挪移,表现出深沉的恋祖情结。

《离骚》正文最末一段提到的旧乡,指的不是楚国疆域,而是指此次神游的目的地——西海。西海是楚族的发祥地,传说颛顼就在那里出生。西海是孕育楚族的摇篮,屈原把那里称为旧乡,可谓名副其实,恰如其分。抒情主人公神游太空,来到西海的上方,当他俯视到自己祖先出生之地,就悲伤怀恋而不离去。言外之意,抒情主人公要在这里驻留,守护楚族发祥的圣地。正因为如此,乱辞称“又何怀乎故都”,他认为自己决定在楚族发祥地驻守,就没有必要再怀念当下楚国的首都。由此可以断言,《离骚》正文结尾及乱辞,所表现的不是屈原的爱国情怀,而是他的恋祖情结,即对楚族发祥地西海的眷恋,也是对祖先的崇敬和守护。这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屡受挫折之后所作的选择,以此作为心灵的安慰和精神的寄托。

把屈原定性为忠君爱国诗人,这个历程从贾谊、司马迁就已经开始。到了王逸为楚辞作注,把这种看法渗透在楚辞注解的各个方面,并且得到古今注家的普遍认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屈原的爱国情怀又被进一步放大,把他说成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诗人的恋祖情结则被淡化,乃至被忽略。对屈原所作的伟大爱国诗人的定性成为主流话语,从而诗人的恋祖情结被遮蔽埋没,很少作为研究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屈原的确没有离开楚国,这是历史事实。可是,先秦楚辞作为浪漫之作,抒情主人公的神游却是上天入地,远离楚国,并且把自己的最终归宿锁定在祖先圣地,以恋祖情结取代先前的忠君爱国情怀。

文如其人是中国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理念,人们往往根据作家的立身行事去解读他的作品,而忽视二者之间的差异。从这种理念出发,既然屈原是爱国诗人,最终没有离开祖国,那么,先秦楚辞抒情主人公对自己归属的设定,就只能是楚国故都,而不应该是其他的地方。根据这种逻辑推理,本来是祖先圣地的旧乡,却被说成是当时的楚国,把诗人在现实中的立身行事与作品的叙事抒情混为一谈。

(摘编自李炳海《先秦楚辞神游叙事的恋祖情结》)

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小题。

后援

[加拿大]里克·莫菲纳

那天我和妈妈在家看《海绵宝宝》。看到一半时,电视画面突然切变为一个新闻现场:一架直升机在众多警车上空盘旋,警车的车门都大开着,一名记者报道说一位警官被子弹击中了。

妈妈不知所措地看了我一眼。

她总是对爸爸说我不宜看暴力和恐怖之类的镜头,“蒂姆,儿子才刚满11岁。”爸爸则不以为然,“康妮,他迟早要了解这个世界。他知道的其实远比你以为的要多,特别是在杰克出事之后。”

杰克·布雷迪是一名去年夏天牺牲的警官。他的儿子科迪和我同龄,是我的朋友。

那天,科迪的爸爸在巡逻时遭到两个劫匪的偷袭,手枪也被抢走了。科迪说他爸爸随身没带备用枪。他的搭档那天生病了,他一个人值勤,没有后援。科迪说:“那两个劫匪没有被抓住,这让我非常沮丧。”

现在,看到一位警官遭到枪击的电视新闻,我立马就想到了爸爸。直播画面上的混乱场景让我惊恐不已。

情况正变得越来越糟。现场报道的记者说他们已经弄清楚这是起“运钞车抢劫案”,可能有两名警官中弹。这真是太不幸了,我又忍不住想到科迪的爸爸,一时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我绝不能干坐在家里想着科迪的爸爸是怎么死在街头的,因为他没有后援,因为他没有备用手枪,警方也始终没能抓住杀害他的劫匪。而现在,这样的枪击事件又在购物广场的停车场再度上演。

我知道那个购物广场在爸爸的值勤片区,妈妈一定也知道这点,但她可能希望事件发生在其他地方。残酷的现实是,现在正是爸爸的当班时间。

值完这一班后他答应带我去踢足球。我望向窗外,希望能看到些什么,因为这个购物广场离我们家并不远。我什么也看不到,除了邻居哈米尔太太那条睡在门廊上的老拉布拉多犬。我回头看妈妈,她似乎正在哭泣。我能看到电视,此时画面晃动得很厉害,像是从直升机上向下俯拍的。我紧张极了,因为脑中有一个声音在高喊:“快做点什么!”

妈妈没有看到我顺着过道溜进了她和爸爸的卧室。我在床头柜的抽屉里找到了一把钥匙。我拿起钥匙,进入壁柜。那里面放着爸爸所说的备用手枪。我用钥匙打开铁盒,取出手枪,感觉它是一团燃烧的火。

我的心跳得更快了,因为我听到电视新闻里传来更大的声音,我知道枪战肯定就发生在爸爸的值勤片区。

我按照在电影上看到的那样,把子弹压入弹匣,然后像爸爸给我展示的那样把保险打开。我的双手开始发抖。这时我看到了一件爸爸的旧T恤,上面印有“警察学院”字样,于是就用它把手枪包住,悄悄回到自己的房间。

我把手枪装入我的旧书包,从后门溜了出去,以最快的速度沿着街道一路狂奔。

我不能告诉妈妈这是为了不让科迪爸爸的悲剧发生在我爸爸身上的唯一办法。我边跑边祈祷上帝被劫匪击中的人不是我爸爸,我现在就是爸爸的后援,我正在赶来。

我跑啊跑,直到两腰都酸痛起来。我从公园穿插而过,沿着自行车道上了主街,来到公交车站台,从这儿坐车可以直达购物广场。

我要坐的是57路公交车。由于是星期六,站台上已经聚集了一些人。我看到一位母亲带两个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站在那里。两个男孩看起来一个和我一样大,一个比我小点。我和他们站在一起,当我和他们一起上车,并把零钱丢进投币箱时,没有任何人觉得有异常。

我坐在前排,紧盯着前方,很快我就看到了各种警车和闪烁的警灯。一下车,我拼命奔跑,能感觉到书包里的手枪不断碰撞着后背。我睁大眼睛,希望能找到爸爸的警车。他上周还开车路过我们学校,车牌是5219。但是我没有发现他,只能一路往前找。我感觉直升机就在头顶上,轰鸣声大得像空气炸裂。

我看到两位端着长焦镜头相机的摄影记者,跟我与爸爸在球场看比赛时见到的一样,只是他们都躲在路边的垃圾箱后面,镜头对着一个方向。

我顺着这个方向跑到购物广场后面的停车场,终于看到了横七竖八停在那里的警车,车门都敞开着,好像警察已经包围了运钞车。除了空中的直升机和弯腰躲在警车后面的特警,周围再没有其他人。

我顺着警车看过去。

我仔细分辨,看到不知是谁躺在地上,只露出两条腿,就在警车附近,一动不动。当我看到车牌时,我的胃猛地一紧。

这辆警车的车牌是5219。

我爸爸的车。

我吓坏了。

我冲过去。

我的心狂跳不止,像要爆炸一般,两耳也嗡嗡作响,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

“别让那个孩子过去!”我听到有人高喊。

我继续奔跑,打开书包,拿出手枪,在靠近爸爸的警车时拼命呼喊。

像鞭炮、烟花和喊叫迸裂的声音,世界突然进入黑暗,一个庞然大物把我扑倒在地,趴在我身上,我听到更多的喊叫声和咒骂声,一股强大的力量从我手中夺走手枪。我感觉有点痛,接着我闻到了古龙香水的味道,跟爸爸用的香水一样。

我和把我扑倒的人都坐起来,我看到了爸爸的脸。这张脸有点模糊不清,因为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但是他好好的,我高兴极了,紧紧抱住他。

爸爸却很担心,在我身上左看看右看看,然后把我抱在怀里,呼喊我的名字,喃喃地说着什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和“天哪”之类的话。

很快警察都冲了出来,我看到两个劫匪被押上了警车。我听到各种警笛声,一名警官告诉我,我分数了劫匪的注意力,警察趁机抓住了他们。

爸爸打电话给妈妈,我从手机里听到了妈妈的哭声。

虽然回家后妈妈严厉责骂了我,但我对这次的后援行动一点也不后悔。

(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

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小题。

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节财、薄葬、闲服生焉。

齐桓公之时,天子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国。齐国之地,东负海而北障河,地狭田少而民多智巧。桓公忧中国之患,苦夷狄之乱,欲以存亡继绝,崇天子之位,广文、武之业。故《管子》之书生焉。

齐景公内好声色外好狗马猎射亡归好色无辨。作为路寝之台,族铸大钟,撞之庭下,郊雉皆响。一朝用三千钟赣,梁丘据、子家哙导于左右。故晏子之谏生焉。

晚世之时,六国诸侯,溪异谷别,水绝山隔,各自治其境内,守其分地,握其权柄,擅其政令,下无方伯,上无天子,力征争权,胜者为右,恃连与国,结远援,以守其国家,持其社稷。故纵横修短生焉。

申子者,韩昭釐之佐。韩,晋别国也,地墽民险,而介于大国之间。晋国之故礼未灭,韩国之新法重出;先君之令未收,后君之令又下。新故相反,前后相缪,百官背乱,不知所用。故刑名之书生焉。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富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若刘氏之书,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论,权事而立制,度形而施宜,原道之心,合三王之风,以统天下,理万物,应变化,通殊类。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拘系牵连之物,而不与世推移也。故置之寻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

(节选自刘安《淮南子·要略》)

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晚兴

陆游

白布裙襦退士装,短篱幽径独相羊①。

莎根蟋蝉催秋候,稗穗蜻蜓立晚凉。

屈子所悲人尽醉,郦生②常谓我非狂。

知心赖有青天在,又炷中庭一夕香。

【注】①相羊:徘徊,盘桓。②郦生:即郦食其。郦食其曾求见刘邦,刘邦以其状貌类儒生而谢客,他自称“高阳酒徒”,终使刘邦接见了他,后得到重用。后常用“高阳酒徒”称狂放不羁者。

试题详情
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健康牙齿应该是什么颜色呢?②很多人认为,③健康牙齿应该是纯白色,④因此无时无刻在追求牙齿的美白。⑤但牙齿研究的相关报告显示,⑥很多人嫌弃的“黄牙”,⑦才是正常的牙齿。⑧正常牙齿不仅是纯白色,⑨而是乳白色或淡黄色,⑩因为牙齿颜色是由于牙齿表面牙釉质的矿化程度和牙齿内部牙本质的颜色共同决定的。

牙釉质矿化程度低,且透明度差,内部牙本质的黄色就不能透过,那么牙齿看上去就会偏白;A____,且越透明,内部牙本质的颜色越容易透过,牙齿看上去就偏黄了。当牙齿出现暗沉棕黄色或者灰黑色,影响到美观甚至功能的时候,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医生会针对导致牙齿变色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使变黄变黑的牙齿“白回来”。

但是,B____。因为牙齿漂白、贴面修复、全冠修复等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缺点和局限性。如果不是因为牙齿本身疾病而导致的牙齿变色,那么只需要认真刷牙、定期洗牙,保持口腔卫生,维护口腔健康即可。毕竟,健康的牙齿才最美。

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他看不见鱼的跳跃,只听得见海面的迸裂声,和鱼掉下时沉重的水花飞溅声。飞快地朝外溜的钓索把他的手勒得好痛,但是他一直知道这事迟早会发生,就设法让钓索勒在起老茧的部位,不让它滑到掌心或者勒在手指头上。

钓索朝外溜着,溜着,溜着,不过这时越来越慢了,他正在让鱼每拖走一英寸都得付出代价。现在他从木船板上抬起头来,不再贴在那爿被他脸颊压烂的鱼肉上了。然后他跪着,然后慢慢儿站起身来。他正在放出钓索,然而越来越慢了。他把身子慢慢挪到可以用脚碰到那一卷卷他看不见的钓索的地方。钓索还有很多,现在这鱼不得不在水里拖着这许多摩擦力大的新钓索了。

是啊,他想。到这时它已经跳了不止十二次,把沿着背脊的那些液囊装满了空气,所以没法沉到深水中,在那儿死去,使我没法把它捞上来。它不久就会转起圈子来,那时我一定想法对付它。不知道它怎么会这么突然地跳起来的。敢情饥饿使它不顾死活了,还是在夜间被什么东西吓着了?也许它突然感到害怕了。不过它是一条那样沉着、健壮的鱼,似乎是毫无畏惧而信心十足的。这很奇怪。

写作。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不要把人生浪费在你不喜欢做的事情上。

对此你怎么看?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