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下·吉林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次韵毛君游陈氏园

    苏辙

    增筑园亭草木新,损花风雨怨频频。

    筼筜似欲迎初暑②,芍药犹堪送晚春。

    薄暮出城仍有伴,携壶藉草更无巡。

    归轩有喜知谁见,道上从横满醉人。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筠州期间。②筼筜:一种皮薄竿高节长、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园中很多花朵都曾被频频风雨损伤,但诗人游园的心情并没受到影响。 B . 颔联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筼筜和芍药,也点出了游园的时节。 C . “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时的随意状态。 D . 路上杂乱地走着尽欢而散的人们,诗人也回到了家中,心中充满喜悦。
    2. (2) 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2020高三下·河南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

    杨巨源

    两河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

    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

    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旆旌。

    圣代止戈资庙略 , 诸侯不复更长征。

    (注)①自玄宗后期重用宦官以来,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严重威胁到大唐帝国的稳定。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裴度被宪宗任用为宰相,三年内平定了藩镇割据,唐朝再次实现了统一。这首诗是观看平叛军队回来时的唱和之作。②两河:唐安史之乱后,称河南、河北二道为两河。③庙略:皇室宗庙的功绩。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明了“征人回”的背景,从“万方清”三字可见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 B . 颈联说战争结束了,部队回原驻地;旆旌寄回了家乡,和平已到来。 C . 尾联诗人以喜悦的心情歌颂平藩战争的丰功伟绩,总括全诗,深化主题。 D . 整首诗激越豪迈、雄浑悲凉,展现了征人的风采,给人雄健昂扬的感受。
    2. (2) 颔联是怎样刻画征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问题 。

    诉    衷    情 ①

    李清照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蓼插残枝 。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  更接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此时词人已举家逃离青州 ,南迁至江宁 。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上片从词人饮酒沉醉写起 ,以,卸妆迟”的细节描写 ,尽显其慵懒倦怠之态 。 B . 熏破”二字 ,从嗅觉角度写出梅香之浓郁 ,并为下文的相关描写作了铺垫 。 C . 下片前三句勾画了一 幅沉寂静谧的月夜图 ,烘托出词人孤单清冷的内心世界 。 D . 梅花虽残犹留余香 ,词人以梅自喻 ,借梅明志 ,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质操守 。
    2. (2) 全词虽不着一个,愁”字 ,却处处含愁 ,层层写愁 。  试结合全诗 ,简要说明 。
  • 3. (2023高三下·安徽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宋】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注释】①此词作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八月。文天祥领兵拒元,兵败,于宋祥兴元年十二月,在五岭坡(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四月,他被押往大都(今北京)。同被押送的还有他的同乡好友邓剡。邓因病留在天庆观就医。临别时邓剡作词送别文天祥。文天祥写此词酬答邓剡。②“能”,同“恁”,这样。③蛟龙:《三国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④蛩:蟋蟀、蝗虫等昆虫。⑤登楼作赋:汉末中原大乱,王粲南下依附刘表,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怀乡。⑥龙沙,指北方沙漠。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根据词作内容分析,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应该与文天祥《过零丁洋》比较接近。 B . 词人用曹操和王粲的典故,意在抒发作者虽有复国之志,但理想化为空中之雪的遗憾。 C . 词人写自己和邓剡随秋风流落在秦淮河畔,“笑”是对自己身陷囹圄却无可奈何的自嘲。 D . “去去龙沙”三句,运用叠词、比喻等手法,生动写出词人身处北方沙漠,频频回望故国的满心眷恋之情。
    2. (2) 本词格调苍凉悲壮,但并无绝望之气。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词作是如何体现这点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