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 1. (2023·平度模拟) 果蝇作为经典的模式生物,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某科研小组以果蝇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实验。

    1. (1) 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D、d控制。科研人员用一对灰身刚毛果蝇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F1的雄性个体表现为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3∶3∶1∶1,雌性个体表现为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5∶0∶2∶0。分析可知,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存在不吻合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假设成立,F1中基因A的频率为(用分数表示)。
    2. (2) 研究中发现了可用于隐性突变和致死突变检测的CIB果蝇品系。CIB品系果蝇具有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X+)和一条含CIB区段的X染色体(XCIB),其中C表示染色体上的倒位区,可抑制X染色体间交叉互换;I基因导致雄性果蝇胚胎致死;B为显性棒眼基因。

      ①自然状态下一般不存在基因型为XCIBXCIB的果蝇,原因是

      ②下图为研究电离辐射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的示意图。

      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选填“雄性”或“雌性”)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率,合理的解释是

    3. (3) 自然界中偶然发现了能够正常存活的某品系雌果蝇,其性染色体中含有Y染色体和并联X染色体,具体的性染色体组成()如图。它为研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的时间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材料。

      ①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YY、的果蝇不能存活。基因型为的雌果蝇与基因型为XfY的雄果蝇连续交配多代,f基因在此过程中的遗传特点是

      ②已知X染色体臂之间可以进行交叉互换。为探究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是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前还是之后,可选用基因型为的雌果蝇与基因型为XfY的雄果蝇杂交。若后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说明交叉互换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前;若后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说明交叉互换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