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
  • 1. (2022·婺城模拟) 和谐•交融•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思想家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和谐思想。

    ①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②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仁者,爱人”。

    材料二:张骞通西域后,河西走廊因其地理位置而成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使者、商人、商业驼队绵延不绝。人们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魏晋时期,统治者在继承两汉移民屯田之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兴修水利。当时,中原社会动荡不安,而河西地区则远离战乱,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吸引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西迁。河西走廊出土的魏晋墓中的壁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见下图)。

    ——摘编自方亚楠、龚家楠《从河西魏晋墓葬壁画看文化的共生与融合》

    材料三: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多对边疆地区“因俗而治”,元朝的治边方法……;清朝前期统治者更是将“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作为治理边疆方略。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

    1. (1) 阅读材料一,列举汉唐时期统治者采纳上述思想后出现的盛世局面,据此说明了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河西走廊的经济状况并分析成因。
    3. (3) 依据材料三“因俗而治”,把省略号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