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
  • 1. (2019·椒江模拟)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苦难交织辉煌,伤痛孕育振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与此

    同频共振,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必会让我们汲取力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晚清以来,东西方两个世界的激烈碰撞,导致中国日益边缘化。一战的爆发,为中国谋求改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中国的精英们认为,如果中国加入一方,并成为战胜国,那么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从而挽回半个多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使中国与其他国家享有平等地位。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材料二: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于2019年3月21日至24日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在罗马的40多个小时里,习近平主席同意方领导人畅叙中意传统友谊,规划两国关系发展新蓝图。意主流媒体纷纷予以报道,意各界人士发表谈话,均对此次访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访掀开了两国关系新篇章。

    材料三: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及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适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方略,这一方略是对“世界大同”等中华文化的传承,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更是融合了世界各国先进文化。5年来,中国在外交活动中积极践行这一理念,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新道路,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1. (1) 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精英们主张参战的目的。结合史实说明该目的是否实现。
    2. (2) 请列举古代中意(古罗马)之间的友好交往史实一例。习主席的出访体现我国怎样的外交政策?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启示?
    3. (3) 结合材料说明,在全球治理中中国必须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