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高一上学期月考生物...

更新时间:2016-11-22 浏览次数:2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2017高一上·长春期中) 细胞学说揭示了(  )

    A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 .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 . 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 2. 生物体都是由各种化合物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不同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不同 B . 细胞就是由这些化合物构成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C . 在细胞内,每一种化合物都有其重要且独特的生理功能 D . 每一种化合物必不可缺的就是C,H,O,N四种元素
  • 3. 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B . 把视野调亮,图象才清晰 C . 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D . 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 4. 下列关于玉米、蓝藻、小鼠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都能进行细胞分裂,都有染色体和染色质之间的相互转变 B . 遗传物质都是DNA C . 细胞内都含有核糖体,但都不含中心体 D . 三者的原生质层都有选择透过性,都能选择性地吸收和排出物质
  • 5.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细胞内所有物质都溶于水中 B . 一定条件下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 C . 水是有氧呼吸的原料 D . 细胞内结合水的含量增加,抗逆(抗寒、抗旱等)性会增强
  • 6. 人体内缺少钠盐时,会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甚至胸闷.这个事实说明无机盐的作用是(  )
    A . 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结构 B . 调节细胞的pH值 C .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 . 是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
  • 7. (2015高一上·九江期末) 在生物体中脂肪比糖类更适宜于做储能物质的原因不包括(  )

    A . 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 B . 必要时脂肪可直接氧化分解供能,也可转化为糖类供能 C . 脂肪不能被氧化分解,这样有利于长期保存 D . 脂肪疏水,而糖类亲水,故前者在细胞中占体积小
  • 8. 朊病毒蛋白(PrP)有两种:一种是PrPC , 一种是PrPSC . PrPSC是由PrPC转变形成的,其中PrPC具有溶解度高,结构以螺旋为主,不致病等特点;而PrPSC具有溶解度低,结构以折叠为主,致病等特点.上述两种蛋白质表现出不同性质的直接原因是(  )
    A .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B . 溶解度不同 C . 空间结构不同 D . 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 9. 下列与生物体内核酸分子功能多样性无关的是(  )
    A . 核苷酸的组成种类 B . 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C .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 . 核苷酸的数量多少
  • 10. (2017高二下·巴彦淖尔期中) 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B . 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 C . 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D . 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 11.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是(  )
    A . 蛋白质、核酸、脂肪 B . 核酸、蛋白质、糖类 C . 核酸、脂肪、糖类、 D . 蛋白质、核酸、糖类
  • 12. 某一蛋白质由4条肽链组成,共含有109个肽键,则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的﹣NH2和﹣COOH个数及氨基酸数分别为(  )
    A . 105个,105个,105个 B . 110个,110个,110个 C . 4个,4个,113个 D . 4个,4个,110个
  • 13. 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核苷酸的种类是(  )
    A . 1种 B . 4种 C . 5种 D . 8种
  • 14. 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组成生物膜的双层磷脂分子,每个磷脂分子都是尾向外 B . 细胞膜内表面的糖蛋白可以识别各种信号分子 C . 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必须接触才能传递信息 D .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
  • 15. 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不具有膜结构,不含有P元素 B . 是所有生物共有的一种细胞器 C . 是细胞内合成氨基酸的场所 D . 分泌蛋白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 16. 下面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 B . 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 . 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 . 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
  • 17. (2016高一下·沈阳开学考)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转运 B . 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性 C .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 .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 18. 如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能是甘油和脂肪酸 B . 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C . 通过膜时必须有载体蛋白参与 D . 只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运输
  • 19.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酶作用的机理是提高反应的活化能 B . 酶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 C . 催化ATP合成与分解的酶不同 D . 高温、低温都破坏酶分子的结构
  • 20. (2015高二上·泰州期末) 如图表示的是ATP和ADP之间的转化图,可以确定(  )

    A . A为ADP,B为ATP B . 能量1和能量2来源相同 C . 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 D . X1和X2是同一种物质
  • 21. 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B . 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 C . 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 . ATP是由三个磷酸基团和一个腺嘌呤构成的
  • 22. 如图所示为37℃时不同条件下的同种酶促反应速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OA段反应速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底物的浓度 B . BC段反应速度不再提高的原因是酶数量有限 C . 当pH=1时,该酶的结构将被破坏 D . 根据图象,我们无法看出酶的最适pH
  • 23. 关于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在憋气时细胞停止呼吸 B . 无氧呼吸因为分解糖类的效率低,所以释放的能量少 C . 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都是酒精和C02 D . 人在剧烈运动时,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 24.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 . 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 . 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低等植物进行无氧呼吸 D . 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细胞呼吸
  • 25. 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mol)

    0.9

    1.3

    1.5

    3.0

    产生C2H5OH的量(mol)

    0.9

    0.7

    0.6

    0

    A . 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 . 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0.6mol C . 氧浓度为c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用于酒精发酵 D . 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 26. 有氧呼吸产物CO2和H2O中的氧原子(  )
    A . 都来自葡萄糖 B . 都来自O2 C . 分别来自葡萄糖和O2 D . 分别来自O2和葡萄糖
  • 27. 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②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③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④发酵和无氧呼吸为同一概念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8. 买罐头食品时,发现罐头盖上印有“如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的字样,引起盖子是鼓起的最可能原因是(  )
    A . 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B . 微生物呼吸,产生CO2和C2H5OH C . 乳酸菌呼吸,产生CO2和C3H6O3 D . 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 29.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生成丙酮酸.

    A . ①②⑤ B . ②③④ C . ②③⑤ D . ②④⑤
  • 30. (2015高一上·大方期末) 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  )
    A . 一定是无氧呼吸 B . 一定是有氧呼吸 C . 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D . 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二、<b >简答题</b>
  • 31. 下列图1表示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某多聚体的一个片段,图2表示构成某多聚体的单体分子.

    1. (1) 若图1多聚体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则该物质是 , 其单体为;若图1中组成多聚体的单体为果糖,则它与葡萄糖缩合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的物质是
    2. (2) 若图1多聚体具有免疫功能,在不考虑其他单体连接的情况下,形成上述多聚体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3. (3) 由图2所示单体构成的不同的多聚体分子的差异在于(填标号)的不同;若③是胞嘧啶,则当②是时,该图代表核糖核苷酸;若③是胸腺嘧啶,则该单体是
  • 32. 如图是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1. (1) A细胞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填标号);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
    2. (2) 如果A是能分泌抗体的细胞,则抗体的合成和分泌需先后经过哪些结构(填标号),此过程主要通过[]提供能量.
    3. (3) B细胞构成的组织是否适合作为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 主要原因是 . K+在进入该细胞时,需要消耗的能量可以由(填标号)结构提供.
    4. (4) 如果B图为大葱根细胞,则应该没有[];如果该图西瓜的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5. (5) 若将A,B细胞放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死亡的是 , 原因是
    6. (6) 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结构的除有[4]、[9]外,还有[]
    7. (7) 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
  • 33. 如图为细胞内由被膜小泡运输物质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 (1) 在细胞内吞过程中,细胞吞入的物质首先被细胞膜上的识别,细胞膜内陷形成内吞泡.内吞泡与内含多种水解酶的乙融合形成甲,内吞物被消化.乙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还能够分解细胞内的 , 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 (2) 图中戊表示核糖体,则在其内进行的过程称为 , 形成的产物需要在(填图示符号)中进一步加工修饰才能具有生物活性.
    3. (3) 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丁→丙方向的“货物”运输.请举出两种需要经过小泡COPⅡ和a过程运输的物质
    4. (4) 若定位在丁中的某些蛋白错误掺入丙,图中的可以实现这些蛋白的回收.
    5. (5) 细胞中被膜小泡等膜结构融合的基础是 . 被膜小泡的运动(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
  • 34. 已知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为麦芽糖,蛋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为多肽.为了研究酶之间的相互影响,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实验中所涉及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请分析回答:

      试管号

    加入的物质

    1

    2

    3

    4

    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mL

    唾液淀粉酶溶液

    2mL

    2mL

    唾液淀粉酶溶液+胰蛋白酶溶液

    (等量混合)

    4mL

    4mL

    蒸馏水

    2mL

    2mL

    碘液

    2滴

    2滴

    双缩脲试剂

    2mL

    2mL

    预期颜色变化

    不变蓝

    紫色

    说明:表中空格表示不加入液体

    1. (1) 该实验所依据的两个颜色变化原理是:a;b
    2. (2) 实验过程中,试管1、2还要分别加入2mL的蒸馏水,这遵循原则.
    3. (3) ①处预期的颜色变化为 , 理由是

      ②处预期的颜色变化为 , 理由是

    4. (4) 若将上述实验中的胰蛋白酶溶液改为胃液,①处预期的颜色变化为 , 理由是
  • 35.

    将酵母菌研磨,取出一部分匀浆进行离心,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将等量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如图所示,请回答:

    1. (1) 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入等量的葡萄糖液,各试管的最终产物是:甲 , 乙 , 丙

    2. (2) 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入等量的丙酮酸,甲试管的产物是 , 乙试管的产物是 , 丙试管的产物是

    3. (3) 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做(1)题步骤,三个试管的最终产物是:甲 , 乙 , 丙

  • 36. 将某种植物种子在水中浸透,然后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X液面位置与Y液面位置调至同一水平.下表记录了实验过程中每小时的液面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h)

    X液面位置

    时间

    X液面位置

    0

    5.0

    5

    14.5

    1

    7.0

    6

    15.5

    2

    9.0

    7

    15.8

    3

    11.0

    8

    15.8

    4

    13.0

    9

    15.8

    1. (1) 实验前浸泡种子的目的是让种子细胞增加水,使代谢增强.
    2. (2) 装置中使用NaOH的目的是 , X液面变化值表示
    3. (3) 影响结果准确性的环境因素有(至少写两个).为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装置中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的,需设置另一个相同装置,该装置除试管内金属网上需要放的同种种子外,其他条件与如图装置相同.
    4. (4) 实验4小时后液面变化减缓乃至不变,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