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台商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

更新时间:2018-03-19 浏览次数:289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现象的是(  )
    A . 大树底下好乘凉 B . 雨露滋润禾苗壮 C . 春风又绿江南岸 D . 葵花朵朵向太阳
  • 2. 仙人掌的叶呈刺形,这是对什么环境的一种适应(  )
    A . 大风 B . 寒冷 C . 干旱 D . 以上都是
  • 3. 成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隐含着一条食物链,这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 . 呼吸 B . 遗传 C . 生活需要营养 D . 生长
  • 4. 下列有关生物圈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 .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 C .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 . 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 5. 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主要是因为(  )

    A . 生态系统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 B . 生产者的数量总是最多的 C . 分解者能将落叶分解成无机物 D . 人类的控制发挥重要作用
  • 6. 制作临时装片时,要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盖上,其目的是(  )
    A . 限制标本移动 B . 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C . 增加视野透明度 D . 防止实验材料被破坏
  • 7. (2015七上·故城月考)

    用显微镜观察某玻片标本时,若要将如图所示视野中的细胞移至视野的正中央,玻片的移动方向是(  )

    A . 左上方 B . 右上方 C . 左下方 D . 右下方
  • 8. 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它主要存在于(  )
    A . 线粒体 B . 细胞膜 C . 细胞质 D . 细胞核
  • 9. 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的结构是(  )


    A . 液泡 B . 线粒体 C . 叶绿体  D . 细胞核
  • 10. 人体的血液、骨组织等都属于(  )

    A . 上皮组织 B . 肌肉组织 C . 神经组织 D . 结缔组织
  • 11. 下列结构属于器官层次的是(  )
    A . 芒果苗 B . 芒果果实 C . 芒果表皮 D . 芒果果肉
  • 12. 每个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芒果的结构层次按微观到宏观排序,正确是(  )
    A . 植物体→组织→器官→细胞 B .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C .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D .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 13. 下列植物的器官中,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具有的是(  )


    A . B . C . D . 种子
  • 14. 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下列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
    A . 海带 B . 肾蕨 C . 榕树 D . 马尾松
  • 15. 将有生命活力的种子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播种在肥沃的土壤中,乙组播种在贫瘠的土壤中,都保证适宜的水分、空气和温度.这两组种子萌发的情况是(  )

    A . 甲组先萌发 B . 乙组先萌发 C . 同时萌发 D . 乙组不萌发
  • 16. 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又能阻挡不需要的物质,这主要是由于(  )


    A . 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B . 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 . 液泡能控制细胞吸水和失水 D .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 17.

    如图是植物根尖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 . ②处的细胞能保持较强的分裂能力 C . ③具有保护作用,细胞排列较松散 D . ④处的细胞体积增大,促使根生长
  • 18. 城市绿化常常要移栽树木,下列移栽操作正确的是(  )

    A . 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最好在光照强的条件下移栽 B . 移栽时带一个较大的土坨,可以较好地保护幼根和根毛 C . 尽可能保全树木的茎和叶,避免树木过度受伤难以成活 D . 给移栽的树木输入营养液,针头不能直接插入输导组织
  • 19. (2017七上·马尾期末) 一朵花中,与繁殖后代直接相关的结构是(    )

    A . 花瓣 B . 蜜腺 C . 雌蕊和雄蕊 D . 花丝和花药
  • 20.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A . 转运、消耗叶片中的淀粉 B . 提高光合作用的产量 C . 转运、消耗叶片中的叶绿素 D . 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
  • 21. (2017八上·抚宁期中)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  )

    ①食物来源    ②水的来源    ③氧气来源    ④能量来源.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22. 合理密植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因为这一措施能够让农作物充分利用
    A . 化肥 B . 氧气 C . 光能 D . 二氧化碳
  • 23. “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使用的溶液是(  )


    A . 碘液 B . 生理盐水 C . 澄清石灰水  D . 氢氧化钠溶液
  • 24. 花草虽美,却不适合在卧室中摆放.你认为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 . 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B . 植物白天进行呼吸作用,晚上进行光合作用 C . 植物白天只进行呼吸作用,晚上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 . 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
  • 25.

    用水草进行实验,装置如图甲和乙,并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下列各项中为本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

    A . 光照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B . 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C . 水量对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D . 试管口径大小对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二、<b >判断题</b>
三、<b >综合题</b>
  • 30. 图是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1. (1) 转动[10]时,镜筒的升降幅度较大;转动[11]时,物像更容易调清晰.
    2. (2) 若光线较暗时,应该使用[7]遮光器中较的光圈以及[9]的凹面.
    3. (3)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6×,物镜为4×,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6×,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相比(    )
      A . 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个体增大 B . 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个体增大
  • 31. 图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图所示为植物细胞。
    2. (2) 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A]、[B] 和[C]
    3. (3) 用碘液对甲细胞进行染色,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乙细胞中[D]溶解着糖类等多种物质。
  • 32. 下图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人体发育从一个细胞开始,这个细胞就是
    2. (2) 图中甲、乙两个过程,表示细胞分裂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增多。
    3. (3) 通过细胞生长、分化,形成多种多样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同的
  • 33. 最近,泉州观鸟爱好者在洛阳江边见到最美水鸟——紫水鸡,它们生活于水边的芦苇丛中,吃芦苇的嫩茎,也吃芦苇叶上的昆虫、水中的软体动物等。
    1. (1) 紫水鸡生活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中。
    2. (2) 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芦苇属于;紫水鸡属于
    3. (3) 请写出一条与紫水鸡捕食昆虫有关的食物链。若此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则此食物链中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4. (4) 该生态系统的所有能量,最终都来自于能。
  • 34. 下图是菜豆的种子和幼苗示意图(未按比例),据图回答问题。

    1. (1) 甲图[⑤]是,[④]的作用是
    2. (2) 乙图中结构A由甲图中[ ① ]发育而来;结构C由甲图中[ ③ ]发育而来。
    3. (3) 菜豆幼苗的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 35. 下图是叶的横切片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叶片主要由表皮、[②]和叶肉三部分组成。
    2. (2) []气孔是植物散失和气体进出植物的门户。植物许多重要作用与气孔有关,例如,通过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循环,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的平衡。
  • 36. 用一些关联词把概念联系起来制成概念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1. (1) 请根据呼吸作用的实质,将水、能量、有机物、二氧化碳填入概念图的正确位置.

      ,②,③,④

    2. (2) 请根据果实的形成过程,写出概念图中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②,③,④

四、<b >填空题</b>
  • 37. 某科研小组研究温度对草履虫生长繁殖的影响,实验研究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取三个锥形瓶,分别加入50 mL 草履虫培养液。

    ②每瓶接种2个草履虫。

    ③分别置于15 ℃、25 ℃、35 ℃环境下培养。

    ④每隔24小时,取样计数草履虫的个数。

    ⑤每个温度做3次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如下图。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15 ℃、25 ℃、35 ℃环境下草履虫的生长状况。

    1. (1) 草履虫的身体由个细胞构成,能够通过产生新个体。
    2. (2) 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3. (3) 本实验每个温度做3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4. (4) 分析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可以推断:

      ① 草履虫在℃环境下,生长繁殖速度最快,达到个体数量最高值的时间最短。

      ② 从第1天到第9天,提高温度能够草履虫的生长繁殖。

      ③ 三组实验中,草履虫的数量达到最高值后,均逐渐减少并趋于零。原因是培养液中和氧逐渐不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