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更新时间:2016-11-15 浏览次数:4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项选择题</b><b ></b>
  • 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体的内环境即指细胞内液 B . 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 . 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D . 葡萄糖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 2. 结横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 . 浆细胞 B . T细胞 C . B细胞 D . 效应T细胞
  • 3. 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什么来完成的(  )
    A . 神经纤维 B . 反射弧 C . 电信号 D . 突触
  • 4. 用矮壮素处理可以抑制植株增高,培育出矮化的水仙,提高观赏价值.与矮壮素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的植物激素是(  )
    A . 乙烯利 B . 赤霉素 C . 2,4﹣D D . 脱落酸
  • 5. 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的是(  )
    A . 蝙蝠的“回声定位” B . 萤火虫发光 C . 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D . 雄鸟的“求偶炫耀”
  • 6. 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
    A . 青草→鼠→蛇→鹰 B . 阳光→青草→鼠→蛇→人 C . 鼠→蛇→人 D . 营养物质→鼠→蛇→鹰
  • 7. 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 . 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C . 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 D . 不同的生态系统,都能独立地完成各自的物质循环
  • 8. 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可发生在(  )
    A . 种群与种群 B . 种群内部各个体 C . 生物与环境 D . 以上三项都对
  • 9. (2015高二上·长泰期末)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有(  )
    A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 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的种群密度 C . 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D . 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 10. 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B . I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C . E1主要表示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 D . 该图所示的食物向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
  • 11. 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 12. (2015高二上·扶余期末) 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 . 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 B . 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 C . 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 D . 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
  • 13.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一般来说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B .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C .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D .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 14. 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某种群中存在着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同种生物个体 B . 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C .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 D .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 15.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 . 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 . 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 . 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 16. 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 B . 该实验调查的指标有动物种类的丰富度 C . 样土塑料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 D . 可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 17. (2017高二上·桂林期中) 森林中腿足强劲的鸟类一般在地表活动,而一些敏捷的飞行者在树冠层捕食昆虫.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

     

    A . 水平结构 B . 垂直结构 C . 初生演替 D . 次生演替
  • 18. 下列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不宜采用的是(  )

    A . 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B . 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C . 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 D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 19. (2016高二上·定州期中)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

    A . 100 只 B . 200 只 C . 300 只 D . 400 只
  • 20. (2015高二上·安阳期末)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

    A .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校园老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老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 .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C .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压线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 . 酵母菌计数时,从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底部取样统计
二、<b >多项选择题</b><b ></b>
  • 2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 B . 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 C . 山顶、山腰和山底相比较,物种的差异反映群落的水平结构 D . 环境的容纳量是稳定不变的
  • 22. 近些年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东方田鼠鼠害猖撅,地方政府组织群众进行着轰轰烈烈的“人鼠大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调查东方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常用样方法 B . 对东方田鼠的捕杀针对的是生态系统的种群层次 C . 为控制东方田鼠鼠患,应尽可能多的向湖区引进猫头鹰、蛇、黄鼠狼等鼠的天敌 D . 东方田鼠大量迁徙是对环境的适应
  • 23.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及其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某蜘蛛网的振动对于某蜘蛛来说是化学信息 B .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D .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24. 下列对生物防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引入天敌防治马尾松虫害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 B . 抗虫棉由于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所以棉铃虫不会产生抗性 C . 用性引诱剂作为物理信息诱杀雄性个体,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 D . 用DDT杀虫会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危害营养级更高的其他动物
  • 25.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群落的演替 B . 条件适宜时弃耕农田最终可演化成森林 C . 丘陵地带地震后会发生初生演替 D . 群落自然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三、<b >非选择题</b><b ></b>
  • 26. 图甲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图乙、图丙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和显微纪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

    1. (1) 甲图字母A﹣E代表反射弧的各部分,其中B表示 , D表示
    2. (2) 乙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 在此结构中信号传递方式为
    3. (3) 在乙图③中液体叫做 , 可从[⑤] 中释放到③中的物质是
    4. (4) 丙图中兴奋的传递的方向是 .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 27. 如图是食物网简图.分析并简要回答:

    1. (1) 该食物网含有条食物链,写出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 该食物网的主要成分是
    2. (2) 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 , 蛇是消费者,鹰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有营养级.
    3. (3) 如果将兔子全部除掉,从能量角度分析鹰的数量将会
  • 28. 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

    1. (1)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是所固定的太阳能.
    2. (2) 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 . 在大多数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在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3. (3) 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

      ②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

      ③还有少数能量被利用.

  • 29.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

    1. (1) 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C] 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
    2. (2) 碳元素在大气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 B为
    3. (3) 图中D→C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C→D是通过作用实现的.
    4. (4) 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的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的形式存在.
    5. (5) 碳循环始终与结合在一起进行.
  • 30. 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请回答:
    1. (1) 调查该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法,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取样.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法.野兔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野兔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2. (2) 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
    3. (3)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4. (4) 图1为一小型植物园的一个花圃,在花圃中育有牵牛花(蔓生)和向日葵.某校高二学生对该花圃上的某种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制订了如下方案:

      请回答:

      ①确定调查对象:花圃中栽有漂亮的牵牛花和向日葵,在确定调查对象时应选择的调查对象是比较合适.

      ②确定样方:确定样方的大小,一般以为宜;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③计数及种群密度的计算: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该种群密度值应为各样方种群密度的

      ④图2是调查时确定的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⑤如表是同学们调查花圃上某植物的结果统计,该植物的种群密度为株/m2

      样方/m2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

      0

      2

      3

      3

      4

      6

      4

      2

      3

      3

  • 31. 请回答以下有关实验问题:
    1. (1) 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 题.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三组实验,用5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实验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0.1

      28

      B

      10

      0.1

      5

      C

      10

      0.1

      28

      ①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 , 保证抽样检测是随机的.每次计数要做实验,用计数板计数时若视野中酵母菌过多,应先

      ②本实验小组探究的课题是因素对酵母菌数量增长的影响.预测此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的一组是组.

    2. (2) 某校同学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只.

      ②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以下条件必须满足的是(多选).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③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④同学们调查时得知,草原环境气候多变,在这种环境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A.形体较小的种群

      C.形体较大的种群

      B.个体差异较少的种群

      D.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

      ⑤草原中经控制后苗田鼠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上图中曲线(填“I,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点时收益最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