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衡阳市26中2017-2018年高二上册政治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8-01-23 浏览次数:304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2. (2017高二上·泉州期中) 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你认为下列时政要闻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商业银行吸收居民存款

    ②福建省泉州市举办海丝之路文化节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④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 信天游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当地生产、经贸几乎靠“脚夫”驮运。“脚夫”以唱歌自娱排解劳累寂寞,于是形成了这种曲调优美的民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由此可知(    )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乡村迫切追求与城市接轨,许多村庄的历史逐渐被淡忘,乡土味越来越淡。恢复传统民宿,建村史民俗馆,就是为了保护这些历史文化记忆,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民俗文化。建村史民俗馆(    )

    ①为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物质载体

    ②对乡村居民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

    ③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改变了民俗文化的存在形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大到一座座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广场,小到一个个社区文化中心、书报亭、阅读屏。一座座“文化灯塔”,竖立在城市街头,彰显着城市形象。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②要夯实城市经济基础,凝聚市民情感

    ③要完善城市文化设施,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④要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向心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6. (2017高二上·泉州期中)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材料表明(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

    ④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2017高二上·泉州期中)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国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几岁的孩童开始诵读包括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中庸》、《论语》、《大学》、《老子》等在内的古文书。有人认为,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这一观点表明(    )

    ①传统文化中对儿童成长的起到消极作用

    ②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8. (2017高二上·沧县期中) 广大劳模以其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寻求突破,克服一切困难,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说明了劳模精神(    )

    ①促进人们塑造完美的人格

    ②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③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④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2016高三上·福建期中) 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一个民族信仰什么、看重什么、期待什么,往往可以通过节日一窥究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

    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17高二上·沧县期中) 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    )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借助经济活动,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④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11. (2017高二上·沧县期中)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各地文明形态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    )

    ①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

    ②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③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

    ④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 12. 唐代书法家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郑板桥提出:“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这表明(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③是否标新立异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④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某全国政协委员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富矿,我们需要从中不断攫取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去传承它,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该观点是基于(    )
    A . 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 B . 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 C .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D . 漠视优秀传统文化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动力
  • 14. 2017年7月9日,从陕西宝鸡到甘肃兰州的宝兰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如果你从宝鸡出发,早上可能还在宝鸡吃西府醋粉,中午就可以吃上兰州拉面。材料透视出(    )

    ①文化无时不在、无时不有

    ②民族文化是识别民族身份的依据

    ③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汉字与生俱来带有历史的温度。甲骨文的发现使人们有机会认识殷商时期汉字的基本面貌,带动了对西周青铜器的研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土的魏晋碑刻,为梳理汉字演变的历史轨迹提供着可靠的信息。这说明(    )

    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②汉字记载着中华文化发展的成果

    ③汉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④甲骨文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6. (2017高二上·沧县期中) 2016年12月5日是第三十一个国际志愿者日,当天发布了名为“爱心放飞梦想”的中国志愿服务标识。标识以汉字“志”为基本原型,鸽子和彩带图案诠释了友爱互助的民族传统; 标识有“中国志愿服务”的中英文字样,多处巧妙地以英文字母“V ”构图。标识传达的文化信息是( )

    ①中国传统思想对志愿服务具有深刻的影响

    ②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③中国志愿服务与国际志愿服务接轨并交融

    ④志愿服务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2016高三上·福建期中) 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迅速升温,从高等学府到市井民间,从大学国学院延伸至中小学。重视国学有利于(   )。

    ①全面继承传统思想,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 

    ②形成良好的国学氛围,提升人文素养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④传承国学经典,实现文化的复古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8. (2017高二上·沧县期中) 慕课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

    ①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③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2017年7月,电影《战狼2》上映以来好评如潮,影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一台词引起了无数华人的共鸣。爱国精神历久弥新是因为(    )

    ①它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基础

    ②它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③它已成为今天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④它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0. 曾经,香港是一个以香料著称的小渔村。如今,它已成为一座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在摩天大楼、车水马龙间,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生长,形成了香港的多元气质,香港这颗“东方之珠”正向世界绽放迷人火魅力。材料启示我们(    )

    ①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21. 习近平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下列古诗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

    ①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②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③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④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2.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这表明(    )
    A . 电视节目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 B .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 C .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D . 中国古诗词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23. (2017高二上·泉州期中) 2017年7月8日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鼓浪屿入遗是基于(    )
    A . 保护鼓浪屿文化—民族情感集中表达—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 B . 保护鼓浪屿文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繁荣世界文化 C . 保护鼓浪屿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标志—研究中国文明演进—传承民族文化 D . 保护鼓浪屿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类文明的标志—民族文化交流
  • 24. (2017高二上·泉州期中) “有钱无钱,剃头过年。”因此岁末大小理发店都爆满。古时候正月是不能剃头、理发的,民间一直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即“剃龙头”。“剃头过年”和“剃龙头”都是对(    )
    A . 传统理论的继承 B . 传统习俗的继承 C . 传统文艺的继承 D . 传统建筑的继承
  • 25. (2017高二上·泉州期中)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这主要表明(    )
    A . 我们要保护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 B . 我们要尊重文化传统,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C . 我们要捍卫中华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 D . 我们要弘扬传统美德,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二、<b >非选择题</b>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我国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文化发展政策和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文化发展环境,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加快文化产业提质转型升级,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升;文化需求快速增长,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文化对法治的支撑涵养作用不断增强,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重要促动力。

    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角度,分析文化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从网络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到网络作品进入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视线,网络文学的崛起已势不可挡。网络文学凭借其大众性、互动性、即时性、娱乐性等特征吸引了庞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

    材料二:对于网络文学的崛起,传统作家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有恐惧者,有不屑者,也有包容者。而某权威媒体表示,当下重要的不是纠缠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PK中哪方取胜,重要的是中国作家应该努力创作,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因为,读者不会亏待他们喜欢的作家。

    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角度看,你认为中国作家应该如何努力,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

  • 28. 某班级为纪念红军胜利会师80周年,召开学习长征精神主题班会,开展两个活动。

    活动一:学习精神永不过时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活动二:宣传精神时代新风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战争片《先锋之那时青春》独辟蹊径,用青春洋溢的手法对战争与人性进行了深度剖析,贴近生活的小人物视角让革命故事产生了更强的带入感。电影集结了两岸三地的技术优势,将革命精神生动展现出来,树立当代“红色影片”新标杆,掀起影市的文明之风,受群众热捧。

    1. (1) 结合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阐述“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的理由。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当前文化市场应如何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 29. (2017高二上·沧县期中) 福建历史悠久,是闽江源头、“双世遗”武夷山所在之地、朱熹宋慈故里、山水生态之城等,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当前,闽北传统村落保护的形势严峻,部分文化 遗产处境濒危。为此,20l7年全国“两会”期间,闽北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加强闽北传统村落化保护与传承扶持力度。议案指出,闽北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承载看传统建筑规划布局的经典理论和精湛的建造技艺,集中展现了闽北特色风情,体现了闽北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态 文化。

    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闽北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