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21 类型:单元试卷
一、基础知识
  • 1. 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1. (1) 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在古代,那是将士们xiōng huái家国,chū zhēng塞外的yīng xióng气概;在近代,那是有识之士zhèn bì gāo hū,cuī rén fèn jìn的响亮呐喊;在今天,那时无数人坚定不移,复兴中华的远大bào fù。我们少年儿童也要从小树立qīng xī的目标,努力学习,长大bào xiào祖国。
    2. (2) 老师xuǎn pài我和另外七个同学参加县数学比赛。最后,只有我们班的孔明明同学成为zhū duōjìng zhēng者中wéi yī晋级的选手。
  • 2. 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序号填空。
    1.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左顾    ②精忠    ③铁面

      目   ⑤发童    ⑥刚正

      ⑦眉    ⑧玉立    ⑨明

      ⑩文质    ⑪童发    ⑫威风

    2. (2) 他站在街口,好像在等人。
    3. (3) 岳飞的爱国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4. (4) 那盛开的荷花挺着碧绿的茎秆,像一位的少女眺望着远方。
    5. (5) 其中两个词语可以用来形容包拯。
    6. (6) 孙爷爷长得,很和蔼,又爱给我们讲故事,我们都非常喜欢他。
    7. (7) 狮子是草原之王,那的模样令人望而却步。
  • 3.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sāi) 请(yāo) 缠(jiū) 开(záo) B . 领(jiàng) 水(xù) 挟(yào) 官(shēng) C . 河(huái) 北(wèi) 愿(nìng) 灾(nàn) D . 罚(chěng) 朝(qín) 签(dìng) 昌(jǐ)
  • 4.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严肃  胡须  清淅  抱负 B . 邀请  疑惑 忘杯  破绽 C . 既然  拜见  皮肤 管理 D . 究竞 维护 赞美 俱怕
  • 5. 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不教胡马度阴山教:令,使 B . 欲饮琵琶马上催催:催促 C . 至今思项羽思:思考 D . 醉卧沙场君莫笑沙场:战场
  • 6.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诸小儿游(曾经) B . 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C . 戎不动(只有) D . 人问。(代词,代指王戎)
  • 7. 同学们在讨论“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话题,下面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 所有的文章题目都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B . 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帮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C . 把文章中讲的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D . 通过分段——概括段意——合并段意的方法也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 8. 关于书信的格式,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称呼应顶格书写。 B . 问候语前应空两格。 C . 祝福语另起一行写。 D . 落款时要先写日期再署名。
  • 9. 句子练习
    1. (1) 书中英雄人物的壮举让人感动。(改成反问句)
    2. (2)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我们不能丢掉延安精神。(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 (3)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 10.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夏日绝句》中的“。”借项羽的悲壮之举,讽刺了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的软弱行径。
    2. (2) 《出塞》一诗中,“。”写出了诗人期望国家安定与统一的愿望。
    3. (3) 《别董大》一诗中写送别时对朋友安慰和鼓励的句子是“?”
    4. (4) 《夏日绝句》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这句诗借赞颂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的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5. (5)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我知道王戎是一个的孩子。
二、阅读理解
  • 11. 宋濂嗜学

    宋濂

        余幼时即(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 (1) 古今异义。

      ①“走送之”中的“走”古义为,今义为

      ②“余幼时即嗜学”中的“余”古义为,今义为

    2. (2) “余幼时即嗜学”的意思是
    3. (3) 找出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句子。
    4. (4) 这个故事是怎样描述宋濂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的?
  • 12. 少年毛泽东发奋读书

        少年毛泽东是个学习异常勤奋刻苦的孩子。8岁时他就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当时流行一种教学生练字的方法叫“填红蒙字”,就是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但毛泽东不愿简单地照着填,他要自己放手写,一遍写不好,就多写几遍。有的字,他要练写几百遍。除了手写,他还用心写,走路、吃饭,甚至梦里还想着练写的字的结构、笔画特点,所以,他写的字比一般同学照着填的字还要好。

        从懂事开始,毛泽东就承担了家中的一些家务活和农活。劳动的时候,他也不忘读书。一天,父亲让他往田里挑粪,过了一会儿,父亲看田里没人干活了,就到处找,后来,在一座古坟后的老柏树下找到了他。他两手捧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父亲火冒三丈,质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干活。毛泽东指着扁担两头的大粪桶说:“爹,我只是歇会儿,从天亮起我已挑了好几担了。”

        在读书过程中,少年毛泽东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他读的书中,许多地方打着问号,或写上批语,重要的问题,他都记了下来。他阅读了大量的旧小说,尤其喜欢那些反抗统治阶级欺凌压迫的故事。但是读着读着,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唯独没有种田的农民。这是为什么?后来他终于发现,旧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一些剥削者、压迫者,他们占有土地,高高在上;而农民终年劳累,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条件读书写字,更谈不上著书立说。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少年毛泽东愈加发愤读书了,同时他小小的心中燃起了反抗黑暗、改造社会的熊熊火焰。

    (选自《新编小学生作文好词好句好段 双色版》)

    1. (1) “津津有味”的意思是

      仿写词语(AABC式)

    2. (2) 最后一段说到少年毛泽东读书的时候,不仅从中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而且还感悟到其中的道理,这体现了少年毛泽东具有的好习惯。
    3. (3) 什么是“填红蒙字”?请在文中找出来。
    4. (4) 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5. (5) 少年毛泽东是怎样发奋读书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