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专题十 金属及其活动性--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18 类型:三轮冲刺
一、选择题
  • 1. (2024·椒江模拟) 锰(Mn)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小科将锰条放入稀盐酸中,发现锰条表面产生气泡,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Mn+2HCl=MnCl2+H2↑。据此实验结果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 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C . 锰条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D . 利用锰条和硫酸锌溶液不能比较出锰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2. (2024九下·余姚模拟) 下列图像与实验设计对应正确的有(    )

    图像

    设计实验

    甲:向未经打磨的铝片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乙:向中滴加溶液

    丙:分别向等质量的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丁:足量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

    A . 甲、乙 B . 甲、丙 C . 乙、丁 D . 丙、丁
  • 3. (2024·余杭模拟)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以下图像中纵坐标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相关的量。其中图像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4. (2023·瓯海模拟) 将某金属M和金属镁的粉末状混合物ag加入一定质量的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 若滤渣中含有Cu和Fe,则滤液可能为浅绿色溶液 B . 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C .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生成,滤渣中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金属M D . 若滤液中金属离子只含有Mg2+ , 则说明)的活动性比M强,金属活 动性可能为Mg>M>Cu
  • 5. (2023·鹿城模拟) 已知X、Y、Z三种金属,它们之间存在下列反应①X+H2SO4═XSO4+H2↑    ②Z+YSO4═ZSO4+Y   ③Y、Z与H2SO4 不发生反应.请你选择它们的活动性顺序表示正确的是(   )
    A . X>Y>Z B . Y>X>Z C . Z>X>Y D . X>Z>Y
  • 6. (2022九上·义乌期中) 在定量研究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时,绘制出如图所示金属与氢气质量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Na、Mg、Zn三种金属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金属的质量为Na>Mg=Zn

    ③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质量比为23∶24∶65

    ④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原子个数比为2∶1∶1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7. (2020九上·江干期末) 向AgNO3、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发现滤渣的质量等于加入Zn粉的质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滤液中的溶质至少有两种 B . 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一定无白色沉淀 C . 取反应后的滤渣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生成 D . 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 8. (2022·嵊州模拟) 将等质量的锌、铁、镁三种金属分别加入三杯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反应后金属镁和铁有剩余 B . 反应后乙杯中的溶质可能只有一种 C . 参加反应的锌和铁的质量比可能为8: 7 D . 反应后,在甲杯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盐酸可能有剩余
  • 9. (2021·嘉兴) 如图所示为小嘉构建的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物质的关系图,“---”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甲为铁, 乙、丙、丁分别是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任意一种,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乙可能是CuCl2溶液 B . 丙一定是NaOH溶液 C . 丁一定是稀H2SO4                                 D . 丙不可能是稀H2SO4
  • 10. (2020·绍兴) 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 B . 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C . 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 D . 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和CuCl2
二、填空题
  • 11. 某工厂欲从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图:

    1. (1) 操作Ⅰ的名称是
    2. (2) A物质的化学式是
    3. (3) 加入适量H2SO4时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2. (2023·南浔模拟) 镍(Ni)是一中常见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1) 具有“记忆”本领的钛镍合金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铁表面镀镍,使铁不易锈蚀,原因是隔绝了铁与接触;
    3. (3) 已知镍的金属活动性位于镁和铜之间,下列四种方案,能验证镁、镍、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方案有。(填写字母)。

  • 13. (2022·椒江模拟)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可用来表述物质及其变化。

    请结合图示回答:

    1. (1) 实验a中,金属R表面有固体物质析出,实验b中,锌表面有黑色固体物质析出。由此可知R、Zn、Ag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为
    2. (2) 根据图c分析实验a中增加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3. (3) 实验b反应过程中,Zn2+、R2+和SO42-三种离子个数比可能是       
      A . 1:1:1 B . 1:1:2 C . 1:2:3 D . 1:3:5
  • 14. (2021九上·东阳月考)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

    1. (1) 根据上图金属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写出1条即可):
    2. (2) 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多数属于合金,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和性能。

      合金

      合金的主要性能

      主要成分及纯金属的性能

      焊锡

      熔点183 ℃

      锡:熔点232℃;铅:熔点327 ℃

      硬铝

      强度和硬度好

      铝、铜、镁等。硬度小,质软

      不锈钢

      抗腐蚀性好

      铁、铬、镍等。纯铁抗腐蚀性能不如不锈钢

      由表中信息可以推断,与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相比,合金的优点一般有(填序号,可多选)

      ①强度更低

      ②硬度更高

      ③熔点更高

      ④抗腐蚀性更好

  • 15. (2013·宁波) 在实验课中,各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后,同学们按老师要求将废液都倒在指定的大烧杯中。小科猜想该烧杯中的废液可能有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应该可以从中提取出铁和铜。经思考后,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设法使滤液甲和乙所含的溶质相同。则:固体C是,操作③的名称是,实验中所加的过量金属粉末是 。

  • 16. (2012·台州) 金属冶炼是把金属化合物转变成金属单质,如炼铜的方法有:
    1. (1) 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 , 这是利用铁的活动性比铜
    2. (2) 干法炼铜:CO+CuO Cu+CO2 , 这是利用CO的性。
三、实验探究题
  • 17. (2024·鄞州模拟) 小宁进行下列实验时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反应结束后,试管内红色物质又变黑了。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2. (2) 在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小宁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没看到明显现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微热,确定两者发生了反应。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
      A . 加入镁粉,没有气体生成 B . 加入氢氧化铜固体,生成蓝色溶液 C . 测得该溶液的pH=7 D . 滴入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
    3. (3) 在验证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中,小宁把一根铝丝浸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没看到明显现象。原因是把铝丝浸入到硫酸铜溶液前,小宁遗漏了一步实验操作:
  • 18. (2023·定海模拟) 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红色的火柴头燃烧过后能被磁铁吸引,如图所示。为了研究这一现象,同学们对燃烧后火柴头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资料一:火柴头中含有氯酸钾、硫磺、二氧化锰,以及石蜡、炭粉等成分;一般红色火柴头所用的着色剂为氧化铁。

    资料二:氧化铁不具有磁性,不能被磁化;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固体,故又称为磁性氧化铁

    【建立假设】

    假设一:燃烧后的火柴头成分中含有四氧化三铁。

    假设二:燃烧后的火柴头成分中含有单质铁。

    假设三:燃烧后的火柴头成分中含有四氧化三铁和单质铁。

    1. (1) 同学们认为其成分中含有单质铁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收集证据】

      步骤①:将燃烧后的火柴头研磨成粉末并装入试管;

      步骤②:在试管中加入足量CuSO4溶液,充分反应。

      步骤③:过滤并将得到的固体充分干燥,再用磁铁吸引。

      【得出结论】

      若假设三成立,则作为证据的实验现象应为

    3. (3) 【拓展提高】

      尝试用科学原理解释火柴头中加入氯酸钾的目的

  • 19. (2023·杭州模拟) 工业上用铝土矿(含有Al2O3、SiO2 , 不考虑其它杂质)制取金属铝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

    1. (1) 滤液Ⅰ中含有的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2. (2) Al2O3通电后产物是两种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在生活中铝制品比铁抗腐蚀性好,原因是
  • 20. (2022九上·宁波期中) “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某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表中所示。

    实验编号

    钠块大小

    硫酸铜溶液

    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绿豆大小

    稀溶液10mL

    产生蓝绿色沉淀

    绿豆大小

    浓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稀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浓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实验结论】

    1. (1) 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2. (2) 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实验反思】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3) 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