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地理...

更新时间:2024-05-24 浏览次数: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是可燃冰富集区。可燃冰作为传统能源的替代能源备受瞩目,但迄今鲜有国家尝试开采。我国南海神狐海域的可燃冰属泥质粉砂型储层,此类型资源量在全球占比超过90%。我国技术人员有效解决了可燃冰储层流体控制与稳定持续分解的难题,试采成功,这对我国乃至世界能源生产、消费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如图为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我国南海可燃冰分布的海底区域是( )
      A . 浅海大陆架 B . 陡峭大陆坡 C . 狭长深海沟 D . 平缓大洋盆
    2. (2) 可燃冰试采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指( )
      A . 增加能源消费总量 B . 能源安全得到保障 C . 大规模开采成为现实 D . 促进低碳能源发展
  • 2. 碳捕捉和碳封存是指在燃烧化石能源的设施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并将其输送、压缩、密闭封存到地下的技术。辽河油田采用地质封存和化学封存两种途径,在辽河深部盐水层注入二氧化碳,使其存储在岩石孔隙间、溶解在水中;部分二氧化碳与地下岩石矿物缓慢发生反应,形成碳酸盐固化在地层中。如图示意二氧化碳封存途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封存二氧化碳,可以( )
      A . 提高大气质量 B . 消除温室效应 C . 获得碳汇收入 D . 加快地质循环
    2. (2) 辽河油田地质封存二氧化碳对油企的有利影响是( )
      A . 降低生产成本 B . 缓解地面沉降 C . 减轻环境污染 D . 提高原油采收率
    3. (3) 碳封存技术若能在全球大规模应用,则可极大地缓解全球( )
      A . 气候变暖 B . 大气污染 C . 水体污染 D . 物种减少
  • 3. 实现高比例可再生电力供应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由于可再生电力的某些特征,给电力系统带来了重大挑战。如图示意德国柏林时间2022年某日(该日天气晴朗)6:00—22:00电力生产与消费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材料中的可再生电力的某些特征是指( )
      A . 类型多 B . 成本高 C . 不稳定性强 D . 需求少
    2. (2) 德国该日可实现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应电力的时间是( )
      A . 12:00—12:15 B . 13:50—14:30 C . 18:15—18:30 D . 20:15—20:30
    3. (3) 规模化开发可再生能源对德国能源安全的意义表现在( )

      ①推动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②能源供应多元化

      ③消除能源供应链中的脆弱环节    ④减少能源进口依赖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4. 5月初,几位大学生“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如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为登山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ab线是( )
      A . 山谷线、集水线 B . 山谷线、分水线 C . 山脊线、集水线 D . 山脊线、分水线
    2. (2) 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中,最适合大学生“驴友”探险登山的线路是( )
      A . B . C . D .
    3. (3) 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
      A . c B . d C . e D . f
  • 5. 中国南极考察队于2023年11月1日从上海出发,开启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活动,于2024年4月返回。表1示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及南极洲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大洲

    总面积/104km2

    大陆海岸线/km

    平均海拔/m

    南极洲

    1400

    24700

    2350

    1797

    28700

    600

    3020

    30500

    750

    4400

    69900

    950

    1016

    37900

    340

    1. (1) 以上四大洲中最适宜作南极考察队中转站的是( )
      A . B . C . D .
    2. (2) 中国南极考察队出发时间出现极夜现象的大洲是( )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②
    3. (3) ①②③④四大洲中( )
      A . ①大洲城镇化水平低 B . ②大洲经济发达 C . ③大洲地势较为平坦 D . ④大洲海岸线曲折
  • 6. 热浪岛(又称利浪岛,如图)位于(103°0'42.92''E,5°46'25.21''N),长约7km,宽6km,距离陆地约45km,面积约25km2,是旅游度假胜地。每年从11月份起,该岛时常会有暴雨,海水不够清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从中国上海出发的游客如果坐游轮去热浪岛,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
      A . 琼州海峡 B . 苏伊士运河 C . 台湾海峡 D . 马六甲海峡
    2. (2) 从11月份起,该岛时常会有暴雨,海水不够清澈的原因是( )
      A . 受西北季风的影响 B .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 C . 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D .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strong><span>。</span></strong>
  •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陆风是指由于陆地和湖泊的热力性质差异,沿湖地区风向出现昼夜变化的天气现象。湖陆风全年均可出现,但以温暖季节为盛。伊尔库茨克是贝加尔湖区域最大的城市,面积76.79万平方千米。伊尔库茨克市附近有西伯利亚铁路,便利的交通使其成为西伯利亚东部贸易中心和游览贝尔加尔湖的中心城市。如图示意贝加尔湖流域等高线。

    1. (1) 请在图中用“→”完成伊尔库茨克与贝加尔湖之间的白天湖陆风热力环流示意图。

    2. (2) 随着伊尔库茨克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热岛效应的增强,推测沿岸地区湖风和陆风强度的变化特点。
    3. (3) 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说明贝加尔湖冬季湖陆风弱的原因。
  •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瑞典位于波罗的海和波的尼亚湾以西,拥有漫长的海岸线。铁矿、森林和水力是瑞典三大资源,矿业、机械、造纸、汽车、化工等产业历史悠久。20世纪60年代,瑞典由于污染物的直排引起了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化学沉积等问题。环境恶化促使政府成立了环保署,设立了市政污水处理机构,并出台了《环境保护法》。这些措施的实行使瑞典所有城市家庭污水都得到了处理,工业也转为技术集约型工业和新兴产业,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图为瑞典五大水资源分区图。

    1. (1) 描述瑞典东侧海域水质的分布特点。
    2. (2) 分析北波罗的海区水环境恶化的原因。
    3. (3) 简述为建设美丽中国,我们从瑞典得到的启示。
  • 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富含淀粉、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被誉为“营养之王”和“人类的第二面包”,可以作为蔬菜、高附加值食品、工业和医药制品的原料。马铃薯耐寒、耐旱、耐贫瘠,适宜生长在疏松土壤中。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引进我国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一直作为重要的蔬菜作物。马铃薯在我国种植面积广,产量居世界第一。近年来,马铃薯“主粮化”的呼声十分高涨。

    1. (1) 北方马铃薯的单产高于南方(一季),试简述其原因。
    2. (2) 分析马铃薯在中国被长久广泛种植的原因。
    3. (3) 试简述马铃薯“主粮化”对我国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