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

更新时间:2024-04-20 浏览次数:1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根据迄今发现的史料,世界上最早以成文法典形式来加强对平民和奴隶进行统治的国家是(    )
    A . 中国的夏朝 B . 古代埃及 C . 古代巴比伦 D . 古代印度
  • 2. (2022九上·南海期末)  如图。据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 

    第一条: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
    第二十二条: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第二十五条: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

    A . 宣扬君主专制统治 B .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C . 是最早的成文法典 D . 具有社会规范功能
  • 3. (2023九上·香洲期末) 《汉谟拉比法典》的基本原则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追求“公平” “公正”,但法典又规定奴隶主、平民和奴隶犯同样的过失,承担的责任会有所不同。这体现了古巴比伦法律( )
    A . 源于神权 B . 带有阶级色彩 C . 讲究动机 D . 符合人民需求
  • 4. (2023九上·和平期末) 《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方面的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
    A . 影响深远 B . 思想落后 C . 传播广泛 D . 内容全面
  • 5. 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这些石碑上的“条款”来自( )
    A . 《查士丁尼法典》 B . 《汉漠拉比法典》 C . 《权利法案》 D . 《资本论》
  • 6. 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等方面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漠拉比法典》,这说明( )
    A . 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源远流长 B . 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相当完美 C . 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 . 古巴比伦人聪明勤劳勇敢
  • 7.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倘自由民损毁半自由民之眼或骨,则赔偿一明那银”:“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脸,则应割其一耳。”这表明,该法典(    )
    A . 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利 B . 是第一部成文法典 C . 成为人类宝贵精神遗产 D .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 8. “……自由民雇用船工,并租赁船舶,船上装载谷物、羊毛、植物油、枣椰子……”材料表明了( )
    A . 古巴比伦法制历史悠久 B . 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活跃 C . 古巴比伦社会秩序安定 D . 古巴比伦保护私有财产
  • 9. 《汉谟拉比法典》对商业的往来和借贷,劳动力的雇佣,畜力、船舶、车辆的使用和租赁,以及对手工业工匠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这表明古巴比伦( )
    A . 法律体系完备 B . 商品经济活跃 C . 交通网络发达 D . 奴隶制度确立
  • 10. 《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这些内容有利于研究( )
    A . 欧洲成文法的发展演变 B . 两河流域的社会经济 C . 古埃及的经济发展水平 D .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 11. 《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包括282条法律,涉及现代意义上的民事、刑事、诉讼等领域,意在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借贷、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这说明当时古巴比伦王国(   )
    A . 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B . 商品经济活跃 C . 社会等级森严 D . 地跨欧亚非三洲
  • 12. (2023九上·期末) 在两河流域的《吉尔加美什史诗》中有洪水记载,在埃及有《尼罗河颂》,在中国有“大禹治水”传说。材料表明(    )
    A . 大河与文明的产生密切相关 B . 早期文明因洪水泛滥而兴盛 C . 人类文明都分布于大河流域 D . 农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基础
  • 13. (2023九上·期末) 《汉谟拉比法典》中,第215至240条是关于劳动、报酬、工具和责任事故追究的内容,第241至277条是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的内容,这反映出古巴比伦(    )
    A . 商品经济活跃 B . 维护贵族利益 C . 农业生产发达 D . 保护私有财产
  • 14. (2023九上·临江期末)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债务缠身,暴风雨神阿达德摧毁了他的田地,在那一年,他可以不向他的债主归还粮食,他可以不付那一年的利息。”这说明当时( )
    A . 法典严格保护私有财产 B . 法典注重调解社会关系 C . 旨在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D . 平民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 15. 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可见“猖獗的洪水.....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据此可以推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 )
    A . 对外扩张,各个击破 B . 极力神化,集中权力 C . 大兴水利,开凿河渠 D . 统一文字,控制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539年)。

    材料二:这里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向园、西亚的谷仓,主要靠河流的定期泛滥。……汉谟拉比宣称:“两岸都变成了耕地。……我堆起了一堆堆的谷物,我为土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我用牧草和水把分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我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牧草,并让他们安居在宁静的居所。”

    ——摘编自杜兰特《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

    材料三:除了将他的法律刻在石头上,“这位国王的成就还体现在其他许多方面”。“他是统治者,战士、外交家和行政官员”。他成为该地区最强大的统治者,因为他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

    ——历史学者米鲁普

    1. (1) 列举两河流域的一项文明成就,说明地理环境与人类早期文明的关系。
    2. (2) 有人说,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不仅是“东方的遗产”,更是“世界的遗产”,古巴比伦则是其发展的一个高峰。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说法进行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