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年春季期高中政治必修三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3·浙江嘉兴高一统考期末]2023年,浙江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有关规定,通过立法为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保驾护航,由牵头部门在立法调研、意见征集、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将相关法规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可见,浙江省的地方性立法(  )

    ①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②扩大了人民的政治权利 
    ③做到依法、民主立法 
    ④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下列关于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坚持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坚持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④依法治国要求党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3. [2023·黑龙江哈尔滨第四中学校考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我们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能走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这说明(  )
    A .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B .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D .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4. 《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启示我们要(  )
    A .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 .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 .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 5. 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的健身意识逐渐加强,广场舞风靡盛行。但广场舞制造的噪声饱受诟病,扰民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此(  )

    ①广场舞参加者应遵守社会公德,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 
    ②政府应完善市政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活动场所 
    ③社区居委会应遵照国家关于噪音的相关规定,对超出标准的娱乐活动进行禁止

    ④人大应依法规范广场舞行为,加强对公共娱乐活动的执法检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6. 不能让做好事的人吃亏。我国民法典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可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  )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2020高一下·济南月考) 为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更好地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中共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意在(   )

    ①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②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③提高党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④充分发挥党依法治国的主体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群众关注什么问题,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司法机关出台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环保部门重罚违法典型案件,监管机构加强食品药品领域稽查执法……法治让人民共享法治社会建设成果。这表明我国的法治建设(  )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③以保护人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法治道路的选择也自然如此。这启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  )

    ①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③以保护人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0.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下列能够体现这一原则的有(  )

    ①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维护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公平正义 
    ④逐步完善人权法治化保障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11. 出于好心让人搭车却发生交通事故,如何划定责任?我国民法典作出了规定,“非营运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无偿搭乘人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应当减轻其赔偿责任,但是机动车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这项规定(  )
    A . 彰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 B . 保障了司机权益,侵害了乘客权益 C . 会导致民事纠纷案件的急剧增加 D . 说明“良法之治”是法治首要内容
  • 12. (2022·玉林模拟) 法治兴则国家兴。依法治国,关键在党。在实践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具体落实在党依法执政上,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正确方向。这表明(   )

    ①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

    ②中国共产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④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2022高一下·牡丹江期末) 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这告诉我们,防止滥用职权必须(   )
    A . 制定权力界限和监督权力行使 B . 加强公共权力和完善社会管理 C . 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素质 D . 提高权力意识和降低监督风险
  • 14. [2023·湖南常德一中模拟]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涉及老人赠与孙子房产后还能不能住、父母对成年子女“啃老”能否说不、好意同乘致人损害赔偿责任能不能减轻等关乎群众利益、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贴民法典实施的问题。这些案件的判决(  )

    ①启示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②传递了以司法手段维护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 
    ③是法律监督机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工作的生动实践 
    ④是立足法治建设实践的理论创新,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2023·山东高密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五条:城市公共交通以及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客运等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实施免费或者优惠票价。第四十七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违反有关规定,限制未成年人应当享有的照顾或者优惠。对上述法律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

    ①对特定群体给予的优待和保护违背立法平等的原则 ②给予特定群体优待和保护并不违背依法治国的原则 ③不同群体由于本身的特殊情况理应受到特别的保护 ④有差别的主体之间实质上可以得到真正同等的对待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
  • 16. strong>.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老人摔倒后怎么办?放心扶!近年来,“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引发了越来越多人对见义勇为的质疑。由于现实生活中,一些热心助人救人者,事后反遭索赔、追责的现象时有发生,“扶不扶?”“救不救?”成为很多人心中的道德难题。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为做好事提供了法律保障。《民法典》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中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非重大过失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有助于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也有益于社会形成见义勇为的良好风尚。

    1. (1) 结合材料,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规定的理解。
    2. (2) 某校积极开展《民法典》进校园活动,请你就学校如何开展《民法典》的宣传教育提两条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