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

更新时间:2024-04-03 浏览次数: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strong><span>1</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20</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准的定位和导航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某次定位位置为(40°N,10°N),回答下列小题。
    1. (1)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位置的是(    )
      A . B . C . D .
    2. (2) 该定位点的半球位置是(    )
      A . 东半球、北半球 B . 西半球、南半球 C . 西半球、北半球 D . 东半球、北半球
  • 2. 我国东部季风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期对图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同学们带GPS导航仪沿虚线从山下向山顶进发,下列测得的①②两地高差的数值,可信的是(    )
      A . 480米 B . 500米 C . 620米 D . 701米
    2. (2) 图中四地,位置相对安全且地形平坦、宜作为考察小组宿营地的是(    )
      A . B . C . D .
  • 3. 考古学家们认为,中龙是生活在古生代的一种淡水爬行动物,其化石仅发现于非洲和南美洲南部。读“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结合中龙的生活习性及其化石分布,地质学家魏格纳推理得出(    )
      A . 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曾连在一起 B . 南美洲南部曾经是广阔的海洋 C . 非洲与南美洲南部曾发生多次地震 D . 目前大西洋面积还在逐渐缩小
    2. (2) “板块构造学说”之所以能为大多数学者认可,是因为他能很好地解释(    )

      ①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②环太平洋地区多火山和地震

      ③非洲与南美洲有相同的动植物④世界上一些高大山脉的形成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智能手机功能强大,读我国辽宁沈阳某日的日出日落及天气预报的手机截屏,回答7~8题。

    1. (1) 以下手机显示的该天天气状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A . B . C . D .
    2. (2) 对该日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出门要穿棉衣 B . 气温日较差为26℃ C . 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 D . 可以进行户外运动
  • 5.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据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A、B两地气温相差约12℃         B . 甲处气流比乙处气流湿润 C . B地比A地气温低,原因是降水多 D . 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植被分布没有差异
    2. (2) 图中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 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B . 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 C . 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D . 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
  • 6. 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如:4月气温为15C,降水量为60mm),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该地一定位于(    )
      A . 北半球 B . 南半球 C . 东半球 D . 西半球
    2. (2) 该地降水季节分配为(    )
      A . 全年多雨 B . 全年少雨 C . 冬季多雨 D . 夏季多雨
    3. (3) 西欧、北欧的居民到该地度假,沐浴阳光的季节是(    )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 7.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读图回答14~15题。

    1. (1) 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 . 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B . 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C . 人均粮食不断上升 D . 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增加
    2. (2) 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导致(    )

      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②人均粮食持续上升③自然资源过早枯竭④环境污染加重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8. 使用汉语的国家和地区,分布的主要人种是(    )
    A . 白色人种 B . 黑色人种 C . 黄色人种 D . 混血人种
  • 9. 图中的建筑所属的宗教为(    )

    A . 基督教 B . 佛教 C . 犹太教 D . 伊斯兰教
  • 10.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的一部分,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风貌。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
      A . 乡村聚落 B . 工业生产 C . 城市聚落 D . 农业生产
    2. (2) 由图中景观可推断当时该地(    )
      A . 水运发达 B . 商业落后 C . 水流湍急 D . 全年少雨
  • 11. 2021年3月,中国电动汽车比亚迪和印度Goldstone公司合作,中印合作说明(    )
    A . 中印经济结构一致 B . 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共赢 C . 中印经济各成一体 D . 印度汽车制造业技术领先
二、非选择题(共<strong><span>30</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地球光照示意图,图3为太阳能热水器示意图。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 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预示着中国空间站阶段载人飞行任务又一次取得了圆满成功。

    材料三  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利用太阳辐射的环保设备。一般安装在屋顶以便更好的集热。

    1. (1) 神舟十六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当天,地球公转至(A-B、B-C、C-D、D-A)段轨道位置:我们吉林省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2. (2) 图2所示的节气是北半球的,与图1中(A、B、C、D)位置相对应。
    3. (3) 图2中甲、乙、丙、丁四个点中刚好日出的是,日出较早的是
    4. (4) 在我们吉林省打算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排管应朝向方。为了达到较好的集热效果,当图2所示节气时,可以把图3中支架E调(高或低)
  • 1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8月22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南非会晤。本次会晤以“金砖与非洲:深化伙伴关系,促进彼此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包容性多边主义”为主题。“金砖国家”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

    1. (1) 金砖国家中,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是
    2. (2) 中国和印度都位于洲。巴西位于洲。
    3. (3) 南非位于洲的南部,该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带。
    4. (4) 若不考虑实际情况,只考虑直飞路线,巴西代表乘坐飞机到南非,要经过洋和洋。
  • 14.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1949年以前,该城市形状呈状,城区沿伸展。那时城市的发展是靠近,交通也依赖于此。
    2. (2) 现在与1949年以前相比,聚落面积,变成主要沿延展。
    3. (3) 影响该城市空间形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15. 地理探究7

    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某中学地理课堂以“发现气候”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下图是“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 (1) 小组一:发现气候的分布规律
      同学们发现,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分布有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四种气候类型,主要影响因素是
    2. (2) 北美洲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呈现狭长条带状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是
    3. (3) 小组二:发现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资料1:甘蔗是常见的糖料作物。甘蔗喜热、喜湿、喜光,对热量要求尤其较高,冬季最低温度如果低于0℃,就遭受冻害。

      ①                 ②                 ③                ④

      上图四种气候类型中,适宜种植甘蔗的气候类型是(填序号),是气候。

    4. (4) 小组三:发现气候与你我的关系
      资料2: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利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平衡)。

      实现“碳中和”需要政府、企业和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请写出你在节能减排方面能采取的实际行动。(写出两条,言之有理即可)(2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