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精练卷(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更新时间:2024-03-31 浏览次数:8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3八上·福田期中) 《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  )
    A . 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B . 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 C . 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D .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
  • 2. (2023·德庆模拟) 20世纪初,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孰是孰非,而是转而探究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于是他们的认识开始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材料中“他们”的代表人物是(  )
    A . 曾国藩、李鸿章 B . 康有为、梁启超 C . 孙中山、黄兴 D . 陈独秀、鲁迅
  • 3. (2022八上·深圳期末)  “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副对联可能出自( )
    A . 洋务运动时期的同文馆 B . 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 C .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北京大学 D . 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
  • 4. 下表为1920年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部分)的简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活动( )

    地点

    人物

    主要活动

    北京

    李大钊

    散发《劳动宣言》,讲解五一劳动节的历史和意义

    长辛店

    邓中夏

    出席1000多工人参加的纪念大会并在大会上演说

    上海

    陈独秀

    参加了“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并演讲了劳工问题

    A . 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 . 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C . 掀起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D .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5. 下图是漫画家沈伯尘创作的《工商学打倒曹、陆、章》。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义和团运动 B . 五四运动 C . 北伐战争 D . 百团大战
  • 6. 1919年11月1 日鲁迅在《新青年》6卷6号上发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 提出了新型父子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号召先从觉醒的人开手,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他意在( )
    A . 发起文学革命 B . 批判传统旧道德 C . 倡导教育改革 D . 传播马克思主义
  • 7. (2022·福州一检) 1920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推动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并创办刊物《机器工人》,用通俗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反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
    A . 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 B . 注重发动工人阶级力量 C . 明确了中国革命任务 D . 掀起全国工人运动高潮
  • 8.  1918年教育部制定公布了《请推广女子教育案》,于是中高等学校招收女生逐渐蔚然成风。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 高等院校的创办 B . 科举制度的废除 C . 辛亥革命的推动 D . 新文化运动兴起
  • 9.  下表为不同时期《新青年》刊登主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新青年》(   )

    时间

    内容

    十月革命后

    《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1919年

    《新青年》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1920年

    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

    1923年6月

    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

    A . 最早引进介绍马克思主义 B . 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C . 放弃了对自由民主的追求 D . 是五四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
  • 10. (2023八上·雷州期末) 1919年上海书业商会的停业公告说:“各同业均于5月9日停业一天,一方对于欧洲和会表示吾国民之决心,一方对于北京学生表示敬意”。该商会旨在声援( )
    A . 五四运动 B . 九·一八事变 C . 一二•九学生运动 D . 西安事变
  • 11. (2023八上·雷州期末) 下列各项主题中,应归入“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
    A . 辛亥首义,推翻帝制 B . 党的创立,开天辟地 C . 民主科学,引领时代 D . 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 12.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其表达的观点是(   )
    A . 提倡民主科学 B . 提倡维新变法 C . 提倡文学革命 D . 抨击封建礼教
  • 13.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 .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C . 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 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14. (2023八上·和平期末) 新文化运动后期,首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 . 林则徐 B . 李鸿章 C . 李大钊 D . 康广仁
  • 15. (2023八上·南海期末) 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而且国内出现至少400种白话报,几个持重的大杂志如《东方杂志》、 《小说月报》也逐渐白话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时期( )
    A . 文学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B . 白话报成为唯一传播媒介 C . 传统文学此时已被废止 D . 学校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
  • 16. (2023八上·衡南期末) 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促成这一高潮的直接原因是( )
    A .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曙光 B . 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 .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陆续成立 D . 工人运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血腥镇压
  • 17. “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 . 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 . 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 . 陈独秀的正确领导 D . 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 18. (2023八上·长沙月考)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
    A . 民主科学时代 B . 民主共和时代 C . 君主立宪时代 D . 君主专制时代
  • 19. (2023八上·长沙月考)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1921年)这是一个大约 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
    A .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 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 . 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 . 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 20. 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革命纲领。 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制定这一“纲领”的会议是 (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中共三大 D . 中共七大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八上·朝天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现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 … …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 … … 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 …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 制 , 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 …

     改编自《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材料二:1921 年注定照耀史册 , 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 ,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 以毛泽东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 ,上下求索 ,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 正确革命道路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黄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1919 年 5 月 4 日 ,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 , 内除国贼”“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拒绝在

    和约上签字”等 口号 ,… …6 月 5 日为支援学生的爱国行为 ,上海工人举行罢工 黄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 舞台 …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黄

    摘选《中国近代史》教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材料一中可看出当时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活动,请列举两例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认为“1921 年是全新时代的开端”这件事情的发生 有何意义?材料中“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作为青年学生 如何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