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

更新时间:2024-04-19 浏览次数:5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人体体液物质交换情况如图所示,其中丁表示细胞内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三种体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乙 B . 甲、乙、丙和丁四种液体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 . 长时间剧烈运动,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乙的pH保持恒定不变 D .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在甲和乙中,丙中生活有大量的淋巴细胞
  • 2.  胸腺被称为人体的免疫“军校”,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下列关于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患者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 . 该病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可能不受影响,对多种病原体仍有阻挡作用 B . 该病患者的细胞免疫能力下降,主要是因为B细胞的活化过程不能进行 C . 该病患者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以及癌细胞的清除能力下降,患肿瘤机会增加 D . 该病患者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的原因可能是T细胞或细胞因子的数量减少
  • 3.  某病毒侵入机体后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图中序号表示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①②④⑥⑦⑧可特异性识别抗原 B . ④⑧均是在骨髓中产生并成熟的 C . ③⑦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 . ⑤⑥⑦可在机体内长时间发挥作用
  • 4.  在植物的向光性实验中,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 . 尖端、尖端、尖端以下的部位 B . 尖端、尖端、尖端 C . 尖端、尖端以下的部位、尖端以下的部位 D . 尖端、尖端以下的部位、尖端
  • 5.  水仙冰清玉洁、清雅幽香。当室外栽培的水仙被移入室内后,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水仙徒长甚至倒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水仙在室内徒长受基因的调控 B . 在水仙体内,生长素能进行极性运输 C . 水仙体内的叶绿素是能将光信号传导至细胞核的蛋白质 D . 除光照外,温度、重力等均会影响水仙的生长
  • 6.  近年来的我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结构出现很多变化,如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快等,总人口数量也在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最好在某城市人口数量较多和较少时对该城市人口数量进行调查 B .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的年龄结构的改变,可准确推断一段时间的人口数量 C . 某一个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至少受四个种群数量特征的直接影响 D . 如果某地区的人口增长过快,不会影响生态足迹,但是会影响生态环境
  • 7.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种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同一物种的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 B . 同一生态系统的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C . 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一般要考虑其栖息地、食物、天敌等 D . 当主要食物缺乏时,动物可能会扩大取食种类,增加生态位宽度
  • 8.  研究弃耕农田的演替过程,探讨其演替的特征和规律,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大意义。某小组调查了不同农田中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用样方法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B . 与发生在冰川泥上的演替相比,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的速度更慢 C . 由调查结果推测,该弃耕农田最早出现的植物可能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D . 由调查结果推测,一年生植物可更快适应环境,可迅速繁殖和生长
  • 9.  苍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较为广泛。苍耳的传播方式独特,其果实上有尖刺,可通过粘在动物毛或人的衣服上传播到各个地方。苍耳的种子可用于榨油、入药,还可固定水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通过苍耳的分布广泛可确定其生态位宽且不与其他植物形成竞争 B . 苍耳种子的食用、药用价值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C . 苍耳的传播途径可以体现消费者对植物种子传播的重要作用 D . 增加某区域内苍耳的种植数量一定能提高该区域的抵抗力稳定性
  • 10.  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华南虎主要以其他动物为食。二者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等原因它们的数量锐减,野生大熊猫种群更是被隔离在不同的“孤岛”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从能量流动特点角度分析,相比于大熊猫,华南虎的生存更有优势 B . 成年大熊猫常用尿液在树干上做标记,这体现的信息类型属于化学信息 C . 野生物种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都可能会降低生物多样性 D . 将大熊猫分布区连接起来有利于大熊猫种群的延续
  • 11.  微生物的纯培养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分离和培养等步骤。下列关于酵母菌的纯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均可分离酵母菌 B . 可用湿热灭菌法对培养酵母菌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进行灭菌 C . 通过接种环连续蘸取菌液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的操作,可将菌种逐步稀释 D . 完成平板划线后,待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再将接种后的平板进行培养
  • 12.  硒是一种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亚硒酸钠对细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土壤中的一些富硒细菌可将其还原为红色单质硒。下图表示土壤中富硒细菌的筛选和纯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步骤②中可重复将1mL菌液加入9mL无菌水进行逐步稀释 B . 图中步骤④的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原理是该培养基含红色的富硒细菌 C . 步骤④中,可根据菌落周围是否出现红色区域对目的菌株进行筛选 D . 通过同时培养灭菌的空白平板,可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 13.  调节排尿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人在不受意识的支配下可以完成排尿,也可以在意识的支配下憋尿。排尿时,逼尿肌收缩,尿道内、外括约肌舒张,但外括约肌的活动受大脑意识的调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进而有利于排尿 B . 牵张感受器可将兴奋经盆神经传至脊髓即可形成排尿反射 C . 神经甲属于不受意识支配的躯体运动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D . 大脑通过控制脊髓来调节排尿,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 14.  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如图所示,垂体分为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腺垂体具有分泌功能,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神经垂体不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下丘脑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B . 与抗利尿激素释放有关的是腺垂体 C . 醛固酮与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能相同 D . 下丘脑可通过释放相关激素与腺垂体、靶腺体之间进行分级调节
  • 15.  科研人员选取千岛湖地区面积适当、生境类型相似的两个岛屿(A岛和B岛)作为研究样地,对A岛(2009年10—11月以及2010年3—11月)和B岛(2009年7月—11月以及2010年3—11月)的社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A岛和B岛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B . 受环境容纳量限制,社鼠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 C . 由于冬季12月至翌年2月环境温度较低,最好不在此期间进行捕捉 D . 根据题图不能确定A岛和B岛两个岛屿上社鼠种群数量的K值
  • 16.  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称为同资源种团,例如,热带食花蜜的许多蜂鸟就可称为一个同资源种团。如果有一个种群由于某种原因从生物群落中消失,种团内的其他种群可以取代其地位,执行相同的功能,从而使群落面貌变化不大。某山林中的部分同资源种团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植被层次

    同资源种团的类型(按取食模式划分)

    杂食动物

    草食动物

    树干层

    黑啄木鸟、山雀

    灌木层

    白尾鹿、梅花鹿

    地表层

    白尾鹿、梅花鹿、蒙古兔

    A . 同资源种团的几种生物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度可能更高 B . 草食动物可以分为食叶、食种子、食根等同资源种团 C . 发生种群取代的群落面貌变化不大,但物种组成发生了改变 D . 该山林里人工再放养一些白尾鹿,可增加物种丰富度
二、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17.  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机制与骨骼肌产生动作电位的机制略有不同,图甲表示心肌细胞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的过程中膜内的电位变化情况。人体心脏和肾上腺所受神经支配的方式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心肌细胞兴奋后,膜内外的电位分布情况是。已知与心肌细胞膜外相比,膜内的K+浓度高,Ca2+浓度低,在电位变化的2期中,心肌细胞开放的主要是K+通道和Ca2+通道,推测此时K+和Ca2+的流动情况分别是
    2. (2) 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经传到神经中枢,通过通路A和通路B使心跳加快。由图乙可知,在通路A和通路B中,调节心脏活动的神经递质有
    3. (3) 动脉血压降低通过通路B来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方式是。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均作为信号分子来调节心脏的活动,两者发挥作用的共同特点是(答出1点)。
  • 18.  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使体温波动时,皮肤及机体内部的温度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产热和散热反应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人在安静状态下,主要通过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其主要通过辐射、传导、的方式进行散热。
    2. (2) 人在寒冷环境中,散热会加快,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冷觉感受器会产生兴奋,通过机体的调节使散热量减少。同时,机体还会通过促进(答出2点)等激素的释放,使相关细胞代谢活动增强等方式增加产热,最终实现产热和散热平衡,维持体温正常。
    3. (3) 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则机体体温不能维持稳定。已知药物A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行解热。现获得与药物A的结构类似的物质M,为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将药物A、M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发热家兔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结论。

      分组

      处理方式

      结果

      发热

      发热家兔模型+10 mL药物A溶液

      退热

      发热家兔模型+10 mL M溶液

      下丘脑损毁的发热家兔模型+10 mL M溶液

      发热

      ①甲组的处理方式是

      ②若M与药物A一样具有解热作用,则丙组的实验结果是

      ③若②成立,则由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 19. 鼠兔外形酷似兔子,身材和神态很像鼠类,体形较小,是典型的食草性动物。科研人员对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鼠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兔的种群数量。乙鼠兔在第1年年末迁入该区域,不考虑甲鼠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回答下列问题:

      

    注: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其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1. (1) 由图1可知,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填“大”或“小”)。
    2. (2) 为了调查该草原某区域中甲鼠兔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只甲鼠兔,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只甲鼠兔,其中有3只带有标记,该甲鼠兔种群的数量约为只。如果标记物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数值偏(填“大”或“小”)。
    3. (3) 由图2可知,第2年甲鼠兔种群L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4. (4) 由图2可知,甲鼠兔种群在第2年年末的年龄结构为,甲鼠兔种群数量在第年年末达到最小值。
    5. (5) 若乙鼠兔大量繁殖,则可能对草地造成危害,要进行防治最好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只以下。根据所学知识,提出1条合理控制乙鼠兔种群数量的建议:
  • 20.  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湿地修复是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使其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图1表示某湿地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成分在一天内CO2的释放量,图2表示某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流动过程,数字代表能量值[单位:×104J·(cm2·a)-1]。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a曲线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判断依据是。b、c曲线代表的生物成分相同,两者在一天内的CO2释放量情况不同主要是因为
    2. (2) 图2中用于该营养级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值为×104J·(cm2·a)-1 , 仅根据图2无法计算该营养级与下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原因是
    3. (3)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通过动植物物种的合理引进可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种植挺水植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湿地水域中浮游藻类的数量,其原理是挺水植物的生长能够减少浮游藻类对
  • 21.  传统泡菜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亚硝酸盐是硝酸盐还原菌促进硝酸盐还原形成的,硝酸盐还原菌适宜的酸碱度为中性。若摄入过多亚硝酸盐,则对人体有害。回答下列问题:

      

    1. (1) 乳酸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在对氧气的需求方面,与醋酸菌相比,乳酸菌的特点是;乳酸菌和酵母菌在细胞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
    2. (2) 泡菜制作过程中,用清水和食盐配制质量百分比为5%~20%的盐水,并将盐水煮沸,煮沸的目的是
    3. (3) 发酵初期,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填“较强”或“较弱”),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由图可知,在发酵中、后期的泡菜品质良好,判断依据是
    4. (4) 发酵中期,乳酸菌数量增多,但亚硝酸盐含量下降的原因是,并且部分亚硝酸盐被分解,含量开始下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