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复习卷...

更新时间:2024-03-09 浏览次数: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3八下·临潼期末)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此次改革( )
    A .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 B . 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 C .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 壮大了地主阶级
  • 2. (2023八下·长沙期末) 《复兴之路》解说词写道:“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指的是( )
    A .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 .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 . 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 .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 3. (2023八下·成华期末)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是( )
    A . 抗日战争 B . 抗美援朝 C . 北伐战争 D . 解放战争
  • 4. (2023八下·长沙期末) 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指的是(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 海南岛获得解放 D . 西藏和平解放
  • 5. (2023八下·西城期末)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分别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以及特邀五类界别共46个单位662人。以上材料说明( )
    A . 会议代表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 B . 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C . 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根本性好转 D . 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 6. (2023八下·西城期末)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以上表述可用于说明西藏和平解放的( )
    A . 时间 B . 背景 C . 过程 D . 意义
  • 7.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8. (2023八下·市南区期末) “在河流较缓处填土,填地不高,让水能在脚下流过又不会漫上来,每人一个行军包,背扛着打江山的三八大盖,大批的志愿军、结队前进,虽然落后,但也挺壮观。”在这些“志愿者”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有( )

    ①蒋道平   ②邱少云   ③邓稼先   ④焦裕禄   ⑤黄继光   ⑥王进喜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⑤ C . ①④⑤ D . ①②⑤
  • 9. (2023八下·崂山期末) 周恩来曾说过:“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由此可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止点是( )
    A .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B . 五四运动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五四运动 新中国的成立 D . 中国共产党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
  • 10. (2023八下·崂山期末)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己为人的英雄。六十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
    A . 中国工农红军 B . 八路军 C .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 人民解放军
  • 11. (2023八下·崂山期末) 为了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截至1952年5月底,东北地区捐款6525.08万元;华北地区捐款6795.06万元,可购战斗机453架( )
    A . 武器主要来自人民捐赠 B .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 . 民族凝聚力的空前增强 D . 工农增产支援前线
  • 12. (2023八下·禅城期末) 有一封信写道:“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册。”与该信件密切相关的史事是( )
    A . 解放战争 B . 开国大典 C . 三大改造 D . 改革开放
  • 13. (2023八下·运城期末)  张老师在复习八年级下册历史时,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进行了整理,其中最符合主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是(  )
    A . 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中共八大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14. (2023八下·黄埔期末) 为下列历史人物拟定一个主题,最为合适的是( )

    A . 科技创新,攻坚克难 B . 身先士卒,骁勇善战 C . 艰苦创业,自力更生 D . 舍己救人,奋不顾身
  • 15.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

    A .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 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 . 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 .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 16. (2023八下·长沙期末)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 )
    A . 新中国成立 B . 土地改革完成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17. (2023八下·仓山期末) 下面内容反映了( )                                                                                 

    1931年

    1949年

    1954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 . 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 . 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完善 D . 中共对民主政治制度的探索
  • 18. (2019八下·长春期中) “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在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它接受的改造形式是(   )
    A . 移资海外 B . 公私合营 C . 股票上市 D . 外商独资
  • 19. (2023八下·西安期末)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 )
    A .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 C . 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 . 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新中国政权
  • 20. (2023八下·长沙期末) 如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D . 广大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 21. (2023八下·长沙期末) 20世纪50年代《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公鸡孵小鸡”,使母鸡有更多时间下蛋。与这些“记载”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
    A . 契合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 . 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 C . 遵循了客观严谨的自然规律 D . 标志着农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
  • 22. (2023八下·闽清期末)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被称为“三面红旗”。“三面红旗”的出现( )
    A . 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B . 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C . 促进了工农业的大发展 D .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23. (2023八下·闽清期末) 您勇挑重担奔赴穷县兰考。黄河故道,风沙弥漫…(您)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找到了全县治理的良策。”以上歌词中的“您”应是( )
    A . 王进喜 B . 焦裕禄 C . 邓稼先 D . 钱学森
  • 24. (2023八下·西城期末)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
    A .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了农村 B . 它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 C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 25. (2023八下·市南区期末) 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下表统计了公私合营前后同仁堂的生产情况,这反映了公私合营( )                                                                                                                                                           

    年份

    产值(万元)

    秘制丸药(万元)

    水泛丸(万斤)

    虎骨酒(万斤)

    1948年

    16

    140

    0.4

    3

    1959年

    1251.9

    6842.2

    31.38

    30.5

    A .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B . 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C . 推动手工业生产合作 D . 完善国家工业体系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23八下·崂山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 (2) 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据材料三,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是如何从两个方面去消灭地主阶级的?
    4. (4) 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 27. (2023八下·辛集期末) 先进人物往往能推动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10月,年仅21岁的黄继光,面对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用战斗的姿态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异国他乡。……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建议五大国缔结和平条约。……随后,美国同意和谈。

    材料二:荣毅仁的一生,上关国家巨变,下系家族荣辱,演绎着经典故事。他从打造商业帝国的民族资本家,到新中国的上海市副市长,在荣毅仁的身上,几个时代的印记交织错落,耐人寻味。……解放后,对于民族资本家,毛泽东给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荣毅仁便开始积极地配合工作。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材料三:“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崇敬之情。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正值兰考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之际,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年仅42岁。

    ——《党史学习教育》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同意和谈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毛泽东给出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具体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产生怎样影响? 
    3. (3) 列举与焦裕禄同时期模范人物(一例)。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模范人物体现出怎样的时代精神。
    4. (4)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先进人物历史作用的认识。
  • 28. (2023八下·建昌期中)  进入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每个阶段的发展都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 

    材料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艰苦的创业年代,那时候岁月困苦,但是人们怀着无比豪情建设社会主义,涌现出一系列可歌可泣的人民英雄,成为激励好几代中国人奋发前行的集体记忆。

    1. (1)  依据材料一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有计划的进行建设,请举出这一计划下重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各一项。 
    2. (2) 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事件是什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虽然走了弯路,但是我们也取得了巨大成绩,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都取得了哪些成绩?(列举两例即可) 
    3. (3)  材料三的英雄中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谁?石油工人“铁人”是谁?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