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

更新时间:2024-03-10 浏览次数: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主题探究】为探索生命的奥秘,学校举行生物显微摄影大赛活动,同学们利用显微镜,体验走进微观世界的乐趣。请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 某同学自制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果如图所示,操作不规范的步骤最可能是( )

      A . B . C . D . (255,255,255)
    2. (2)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结果如图a所示,此时若要调成图b,最好调节显微镜的( )

      A . B . C . D .
    3. (3)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菠菜叶片下表皮细胞上的气孔(如图),若要将其调到视野中央,玻片标本需要移动的方向是( )

      A . 左上方 B . 左下方 C . 右上方 D . 右下方
    4. (4) 某同学将吞食了藻类的草履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体内最可能呈现出绿色的结构是( )
      A . 食物泡 B . 收集管 C . 表膜 D . 纤毛
  • 2. 在学科实践活动中,有同学用超轻粘土动手制作了一个植物细胞模型(如图),其中①代表的结构是( )

    A . 细胞核 B . 线粒体 C . 细胞壁 D . 液泡
  • 3. 做糖拌西红柿时,流出了许多汁液,该汁液来源于细胞中的( )
    A . 细胞核 B . 线粒体 C . 细胞壁 D . 液泡
  • 4. 我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时,展示了干细胞分化出的心肌在失重环境中的收缩过程。图中表示细胞分化过程的是( )

    A . B . C . D .
  • 5. 兴趣小组利用废弃管道制作了“鱼戏花”生态园,种植蝴蝶兰,养殖金鱼。关于蝴蝶兰和金鱼的结构层次描述有误的是( )
    A . 都由细胞构成 B . 都有多种组织 C . 都有多种器官 D . 都由系统组成个体
  • 6. 【主题思考】2023年11月,鸬鹚、黑脸琵鹭等多种候鸟陆续南归。到深圳湾越冬,成群嬉戏觅食,场面壮观,公园中架起不少“长枪短炮”,观鸟者利用摄像机、望远镜,记录候鸟们的翩翩身影。请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 环境中影响候鸟到深圳湾越冬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 温度 B . C . 空气 D . 鱼虾
    2. (2) 秋冬季节,候鸟南迁这一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主要是( )
      A . 能进行呼吸 B .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 由细胞构成 D .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3. (3) 观鸟者利用摄像机、望远镜记录候鸟的翩翩身影,该行为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A . 实验法 B . 总结法 C . 观察法 D . 调查法
    4. (4) “椰林摇影春云动,红树翻潮候鸟飞。”该诗句描绘的景象属于( )
      A . 农田生态系统 B . 池塘生态系统 C . 草原生态系统 D . 湿地生态系统
  • 7.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 )
    A . 绿头鸭趾间有蹼 B . 蚯蚓疏松土壤 C .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D . 莲藕根状茎中有气腔
  • 8. “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下列对水稻所在的农田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 B . 水稻属于生产者 C . 阳光不属于该生态系统 D . 害虫属于分解者
  • 9. 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兴趣小组用密闭的瓶子制作了生态瓶,在下列四种生态瓶组装方案中,能较长时间维持相对稳定的是( )
    A . B . C . D .
  • 10. 广东海洋生物种米主富多样,下图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④→③→②→① B . ①是生产者,海内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积累最多 C . ②③④是消费者,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D . 能量随着食物链逐级递增,④获得的能量最多
  • 11. 贯众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它具有根、茎、叶,通过孢子繁殖。据此判断,下列植物与贯众相似度最高的是( )
    A . 衣藻 B . 葫芦藓 C . 肾蕨 D . 榕树
  • 12. 【主题探究】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在创新学习成果展示周活动中,同学们根据植物的生理功能开展了多项探究活动,并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请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 某同学利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原理,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 B . 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两面夹紧后置于光下 C . 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 D . 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2. (2) 兴趣小组设计了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 . 两个瓶内的澄清石灰水均会变浑浊 C . 该实验可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氧气 D . 甲瓶温度高于乙瓶,说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3. (3) 我国航天员在“天宫课堂”展示了水稻叶片“吐水”的奇妙现象。这一过程中,水分从根运输到叶的动力主要来自( )
      A . 光合作用 B . 呼吸作用 C . 蒸腾作用 D . 分解作用
    4. (4) 中国科学院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同学们分析了其合成原理(如图),发现人工合成淀粉装置中的“生产设备”可以模拟植物叶肉细胞中的( )。

      A . 叶绿体 B . 细胞核 C . 线粒体 D . 细胞壁
    5. (5) 《齐民要术》中记载“反斧斑推之,名曰嫁枣”,即用斧背捶打树干,破坏枣树的部分结构,阻止某物质向下运输,进而提高其产量。其中被破坏的结构和被阻止运输的物质分别是( )
      A . 导管、无机物 B . 导管、有机物 C . 筛管,有机物                D D . 筛管、无机物
    6. (6)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苗窃”指苗生太密,没有行列,尽力耕耘也难以长大。出现“苗窃”现象主要是因为影响了植物的( )
      A . 蒸腾作用 B . 呼吸作用 C . 光合作用 D . 分解作用
  • 13. 日常生活中常将水果、蔬菜放进冰箱冷藏来延长保鲜时间,主要原因是低温能( )
    A . 加快细胞分裂 B . 加快水分流失 C . 减弱光合作用 D . 减弱呼吸作用
  • 14.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下列衣食住行方面的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 . 旧衣物合理回收利用 B . 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C . 及时关闭电器的电源 D .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学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道题,每空1分,共25分。
  • 15. 2022年,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水稻种子从萌发到生长发育,再到开花结果”全生命周期的空间站培养实验。以下是水稻部分结构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问题。

    1. (1)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稻米中储存营养的主要部位是图a中的(填序号),根据对水稻种于的结构分析,水柏属丁(选填“单子叶”或“双子叶”)植物。
    2. (2) 培养箱里有营养液,可为水稻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它们在④的区(填结构名称)被吸收。
    3. (3) 当水稻进入繁殖期,图c可以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填序号),在密闭的培养箱中,可能会传粉不足,为增加结果率,需要航天员为其进行
  • 16. 请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2022年,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我省的红树林面积占全国一半以上。随着环境改善,目前候鸟迁徙数量有所提升。

    资料二:红树林区域海浪反复冲刷,泥土软且缺氧。林内红海榄有些根扎入土壤中,有些根飘荡在空中,且表面密布气孔,各具重要作用。

    资料三:在红树林内,涨潮时,鱼类、虾和软体动物趁机觅食;退潮时,螃蟹才出来捡食未腐烂的红海榄的落叶、残花和果实,此时肉食性的鹭鸟也会趁机飞下来觅食。

    1. (1) 红树林生态系统内,泥土中的作为分解者,会使落在泥地上的叶、花、果腐烂分解。据资料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的(填植物名称)可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2. (2) 由资料二分析,红海榄的根除了固定作用,还具有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 (3) 由资料三分析,鹭鸟和螃蟹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请根据材料写出一条食物链
    4. (4) 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施,会提高生态系统的能力,从而能较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请列举一项保护红树林的有效措施:
  • 17. 海洋在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广东某海洋研究团队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龙须菜(一种海藻)生长的影响,将健康无损的龙须菜等量分装到12个培养瓶中,然后将其平均分成两组,甲组(通入自然浓度的二氧化碳)和乙组(通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均在24℃环境下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问题。

    1. (1) 该实验的变量是;每组都选用多瓶龙须菜,其目的是。连续培养10天,记录并计算各组龙须菜质量的,绘制成曲线图。
    2. (2) 据图可知,随着时间推移,乙组龙须菜的质量比甲组的,说明高浓度二氧化碳能(选填“促进”或“抑制”)龙须菜的生长。
    3. (3) 龙须菜通过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 18. 项目小组同学开展一米阳台番茄种植活动,他们对番茄果实变大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分析,如图所示,请据此回答问题。

    1. (1) 从细胞角度分析,小番茄果实变大的原因是细胞发生了变化,其中(填序号)过程发生的变化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③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
    2. (2) 用开水烫一下番茄,可以撕下一层皮,这层“皮”是(填字母)组织,起保护作用;吃到的果肉是(填字母)组织,储存了大量营养。由此可见,从结构层次上看,番茄果实属于
    3. (3) 从营养角度分析,小番茄果实变大的原因是其他器官为其运送了充足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④处光合作用制造的和⑥处吸收的,植物各部分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了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