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

更新时间:2024-03-05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如图标识与所张贴位置或场所不相符的是
    A . 学校洗手池 B . 运输酒精的槽罐车 C . 面粉加工厂 D . 加油站
  • 2. 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鸡蛋清和肥皂水均为碱性 B . 苹果汁的酸性比葡萄汁强 C . 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多吃苹果 D . 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3.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 60个碳原子:C60 B . 氧化铝:AlO C . 钾元素:K D . 2个镁离子:2Mg+2
  • 4. “雨水”节气之后,空气湿度增大的原因是
    A . 空气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了 B . 空气中水分子的数量增多了 C . 空气中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增大了 D . 空气中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了
  • 5. 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的主要贡献是
    A . 测定铟、铱等原子量新值 B . 发现用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C . 合成人工牛胰岛素 D . 发现铈、锗等元素
  • 6.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 .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 . 活性炭吸附冰箱里的异味 C . 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 D . 稀有气体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 7. 小明抽取到的实验操作考试题目为“用胶头滴管吸取适量液体于试管中并进行加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 8. 如图是家用燃料变迁过程的示意团。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秸秆燃烧用水浇灭是降低了秸秆的着火点 B . 将煤块变成蜂窝煤增大了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C .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 . 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 9. 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g B . 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D . 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 10. 下列属于化合物的是
    A . 石墨 B . 水银 C . 臭氧 D . 干冰
  • 11. 《本草纲目》 记载:“三七近时始出, 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田七氨酸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B . 田七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 一个田七氨酸分子中有20个原子 D . 田七氨酸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B .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C .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着玻璃棒缓缓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 . 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后产生大量泡沫
  • 13. 某小组把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 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过滤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滤渣中可能含有铜和铁 B . 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银和铁 C . 滤液中一定没有Fe(NO3)2 D . 滤液中可能有 Fe(NO3)2和 Cu(NO3)2
  • 14.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买验目的的是

    A . 图1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B . 图2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图3探究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 D . 图4证明水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 15.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操作方式

    A

    CO(O2

    缓慢通过灼热铜网

    B

    Cu(Fe)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

    CO(CO2

    缓慢通过灼热木炭粉

    D

    FeSO4溶液(CuSO4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非选择题
  • 16.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解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中国节气。立春,是春之首,冰化雪消,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冰化雪消的过程属于(选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 (2) 中国彩绘。兵马俑彩绘中发现了绝美的“中国紫”,“中国紫”主要成分是硅酸铜钡(BaCuSi2O6);其中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中国技术。中国某研究团队受“弓弩”等结构启发,研制出一名为“碳弹簧"的新型碳材料,被认为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理想原料,有望用于外太空探测。

      ①“碳弹簧”由多孔碳材料制作而成。碳元素能组成多种碳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②CoFe2O4也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原料之一,已知CoFe2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Co元素的化合价为。钴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2,钴原子的质子数是

      ③古代书法家使用墨汁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单质碳在常温下

  • 17.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发射成功,完成与空间站人员的在轨轮换。在中国航天进展的道路上,这是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材料l:空间站核心舱内的气体组成和空气基本一致,航天员可自由呼吸甚至进行燃烧实验。应急用的氧气可通过电解水得到,航天员呼吸产生的CO2与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再生水。通过反渗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少部分离子通过)处理,可净化舱内的生活污水。

    材料2:硅、二氧化钛(TiO2)是优质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空间的太阳能电池。

    材料3:长征系列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其推进剂曾广泛使用液氢和液氧。目前二者被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两种常温液体取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空间站核心舱内气体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2. (2) 反渗透膜的净化方式与实验室中的操作原理相似。
    3. (3) 电解水产生应急用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空间站中利用二氧化碳产生再生水的反应可表示为:CO2+4H22H2O+X,X的化学式为
    4. (4) 硅是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5. (5) 使用液氢和液氧的火箭腾空时常出现白雾,其原因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两种物质中,含氮量较高的是
  • 18.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为了收集纯净的气体,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从A~E中选填字母编号)。
    2. (2) 实验室常用稀硫酸和进行反应来制取氢气,若用F装置来收集氢气,应从(填“a”或“b”)端通入气体。
    3. (3) 某款家用制氧机利用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和二氧化锰同时加入水中制取氧气;制氧机制氧说明(部分)见表,其中A、B剂的成分是过碳酸钠或二氧化锰。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易溶于水,遇水分解为Na2CO3和H2O2;H2O2可以将KI转化为I2 , 淀粉遇I2变蓝色。

       

      A剂

      B剂

      平均供氧量(毫升/分钟)

      供氧时间(分钟)

      配方一

      1袋

      1袋

      >320

      ≥l5

      配方二

      2袋

      1袋

      ≥500

      ≥25

      配方三

      3袋

      2袋

      ≥1000

      ≥15

      ①A剂的成分是(填名称),若突发缺氧性疾病,在呼叫救护的同时进行吸氧,应选择配方进行紧急制氧。

      ②写出制氧机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3•3H2O2=2Na2CO3+3H2O2,取配方一反应后的溶液,滴加KI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变为,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仍含有H2O2

  • 19. (2023·惠城模拟) 某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可能含有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探究I:脱氧剂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实验1】

      小红取脱氧剂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小红认为脱氧剂中含有碳酸钠。小刚否定了小红的判断,理由:

    2. (2) 【实验2】

      小刚改进了实验方案,既验证了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又将铁粉全部除去,同时没有新物质生成。他的实验方案是

    3. (3) 【实验3】

      取除去铁粉的脱氧剂于小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图所示),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证明脱氧剂中含有碳酸钠。充分反应后,溶液变成黄色,有黑色不溶物残留,说明脱氧剂中还含有物质。此时,小烧杯的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多选,填字母)。

      ANa+        B.Fe3+        C.Fe2+        D.H+

    4. (4)  探究Ⅱ:脱氧剂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实验4】

      小鹏从实验3反应后的小烧杯中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小鹏得出了脱氧剂中含有氯化钠的结论。小明则认为这一结论不准确,理由是

  • 20.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图:

      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2OCO+H2 , CO+H2OCO2+H2。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表现还原性的物质是碳和(填名称)。

      ②根据工艺流程图,写出由N2和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其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2. (2) “复兴号”化学智能动车组的五节车厢A-E分别代表初中化学教材中五种常见物质,如图所示“→”表示相邻车厢的物质间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A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溶剂,B是一种单质,C是黑色固体,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B物质的用途(写一点)。只有能与门两边的“车厢”都反应的“旅客”才可从此门上车,则“旅客”CO可以从顺利上车(填门1、门2、门3、门4);写出CO与字母C所代表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 (2022·南海模拟) 学习小组对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1. (1) Ⅰ、研究贝壳的状态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等纯度、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贝壳,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实验过程中生成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贝壳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结合实验分析图中曲线,可得出结论:

    2. (2) Ⅱ、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小组取10g贝壳,按照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测得不同时刻装置和药品总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时刻

      t0

      t1

      t2

      t3

      装置和药品总质量/g

      240.00

      237.00

      236.48

      236.48

      实验中共产生二氧化碳g。

    3. (3) 该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