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

更新时间:2024-03-12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剧烈运动前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可有效预防肌腱拉伤。构成肌腱的组织主要是( )
    A . 上皮组织 B . 肌肉组织 C . 神经组织 D . 结缔组织
  • 2. 2023年9月22日,西北工业大学研制出“信鸽”扑翼式仿生飞行器。仿生飞行器上下摆动的扑翼是模仿鸟类的哪种运动方式?( )

    A . 行走 B . 跳跃 C . 鼓翼 D . 滑翔
  • 3. 骨折后,及时就医将骨折两端接回原位,断裂处会长出新的骨组织,能使骨愈合和修复。骨折后的修复与图中哪个结构有关?( )

    A . B . C . D .
  • 4.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但当中的三种生物仍不能形成完整的食物链,因为缺少了(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非生物
  • 5.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提出“协同推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体公民的一项责任和义务 B .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禁止开发和利用其栖息地 C . 法制教育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 .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 6. 上世纪八十年代,野生朱鹮数量曾一度降至仅仅7只,为拯救濒危的朱鹮,我国建立了多个人工繁育基地,将野生朱鹮迁入基地进行人工繁育。该保护措施属于( )
    A . 就地保护 B . 易地保护 C . 法制教育和管理 D . 建立自然保护区
  • 7. 生物圈中的消费者都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能量来源,通过消耗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下列选项体现了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 )
    A . 猫捕食老鼠 B . 寄生蜂在昆虫体内产卵 C . 人类采食食用菌 D . 大熊猫吃竹子
  • 8. 生物圈中的动物都与其栖息环境相互作用,下列不属于动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苍蝇为大王花传粉 B . 蝗虫啃食玉米叶片 C . 白蚁蛀蚀建筑 D . 壁虎遇险时断尾
  • 9. 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其原因是艾滋病病毒( )
    A . 不是生命体 B . 组成物质中没有蛋白质 C . 没有细胞结构 D . 组成物质中没有遗传物质
  • 10.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能够引起胃病的细菌,可在人体胃内生存,它的这种营养方式是( )
    A . 腐生 B . 寄生 C . 自养 D . 共生
  • 11. 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下列生物中都属于微生物的是( )
    A . 根瘤菌、酵母菌、诺如病毒 B . 杜鹃花、枯草杆菌、黑木耳 C . 大肠杆菌、跳蚤、金针菇 D . 变形虫、涡虫、枯草杆菌
  • 12.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代谢强度高,繁殖速度快,下列关于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来净化污水,改善环境 B . 腐生性微生物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 . 在人体和动植物体内的细菌都会导致人和家畜、家禽、农作物等患病 D . 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 13. 自然界中,植物的枯枝落叶和动物的尸体因为有微生物的存在才没有堆积如山。下列不属于分解者的微生物是( )
    A . B . C . D .
  • 14.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成熟的酵母菌细胞如下图,该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 )

    A . 出芽生殖 B . 有性生殖 C . 分裂生殖 D . 种子生殖
  • 15. 在“观察霉菌”的实验中,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可见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是( )
    A . 鞭毛 B . 孢子 C . 菌丝 D . 芽孢
  • 16.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做包子时,将酵母菌加入面团中,酵母菌会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下图表示温度对二氧化碳产生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是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产物 B . 做馒头时,用30℃-45℃温水发面效果更好 C . 温度低于15℃时,酵母菌不产生二氧化碳 D . 蒸包子时,酵母菌会被高温杀死
  • 17. 雏鸟破壳而出是自然界动人的画面,鸟类的胚胎是由鸟卵的哪个结构发育而来的( )
    A . 胚盘 B . 系带 C . 卵白 D . 卵黄
  • 18.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人体出生前生殖发育过程的顺序是( )
    A . 怀孕、受精、分娩 B . 受精、怀孕、分娩 C . 受精、分娩、怀孕 D . 分娩、受精、怀孕
  • 19. 农业上经常会用嫁接的技术改良果树等作物的品质,如图,嫁接成活的关键是( )

    A . 接穗和砧木的韧皮部紧密结合 B . 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C . 接穗和砧木的木质部紧密结合 D . 接穗和砧木的树皮紧密结合
  • 20. 初中生进入青春期,男生和女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以下做法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是( )
    A . 生活有规律,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B . 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 C . 男生女生互助互勉,自尊自爱 D . 心里有困惑,拒绝向任何人倾诉
  • 21. 每年春夏之际都能听到蛙鸣的声音,这是雄蛙的求偶信号,关于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受精要在水中完成 B . 受精卵是发育的起点 C . 成蛙用鳃和皮肤呼吸 D . 属于变态发育
  • 22. 人体受精卵形成的部位和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分别是( )
    A . 子宫子宫 B . 输卵管子宫 C . 卵巢子宫 D . 卵巢输卵管
  • 23. 农业上通常会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几块带芽眼的种薯栽种在土壤里,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A . 有性生殖 B . 分裂生殖 C . 孢子生殖 D . 无性生殖
  • 24. 在遗传学上秃顶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若父亲秃顶(AA),母亲正常(aa),父亲的秃顶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孩子的机率是多少?( )
    A . 100% B . 25% C . 50% D . 75%
  • 25. 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会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 狗的卷毛和直毛 B . 水稻的高产和抗倒伏 C . 玉米的糯性和黄粒 D . 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 26. 遗传物质即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7.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这句谚语反映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着哪种现象?( )
    A . 遗传 B . 变异 C . 进化 D . 退化
  • 28.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太空育种的水平飞速提升。普通青椒种子通过太空搭载后再播种,其果实变大,籽少肉厚,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增多。这是利用太空的各种射线( )
    A . 直接改变了青椒的性状 B . 淘汰了青椒的不良性状 C . 改变了青椒种子的遗传物质 D . 增加了青椒种子的营养成分
  • 29. 人的体细胞内有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 )
    A . 父亲 B . 母亲 C . 爷爷 D . 奶奶
  • 30. 绿色玉米苗基因型是AA或Aa,白色玉米苗基因型是aa。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

    Aa

    aa

    有光

    绿苗

    绿苗

    白苗

    无光

    白苗

    A . 生物体的性状表现不受环境的影响 B . 绿色玉米苗的白苗现象是不可遗传的 C . 环境条件的变化不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 D . 生物体的性状表现既受基因型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 31. 贴春联是中国过年的重要习俗,表达了劳动人民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请回答:

    1. (1) 贴春联时,人的躯体会进行伸肘、屈肘等躯体运动。人的躯体运动主要由系统完成,主要受系统的协调和控制。
    2. (2) 伸肘贴春联时,图乙中的结构[](填字母)肱二头肌处于(填“收缩”或“舒张”)状态,结构[b]处于(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 (3) 屈肘将春联抚平整时,骨骼肌牵引着骨绕着结构[c]活动。结构[c]由丙图的③、⑤关节囊和⑥关节腔组成。
    4. (4) 贴春联时经常要爬高,大家要慎防摔倒,尤其是老年人,因为老年人骨中的成分增多,弹性变,易骨折。我们青少年要多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 32.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稻蛙共生”种养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该模式中蛙类在稻田中生长繁殖,能够大量清除害虫,为水稻提供保护,减少农药使用量,从而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水稻为蛙类提供栖息场所和遮荫;微生物可以把蛙类的粪便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为水稻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水稻产量。

    资料二:“稻蛙共生”种养模式实现了水稻和蛙类立体开发、互利共生、绿色高效,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韶关曲江区也在积极探索实施“稻蛙共生”种养模式,据《羊城晚报》的报道,曲江区大塘镇这种模式预计今年每亩可收获黑斑蛙1500斤以上,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1. (1) 结合资料一,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水稻属于(填“生产者”或“消费者”),属于消费者的是。(填两种以上)
    2. (2) 与单独种水稻相比,“稻蛙共生”种养模式的水稻产量(填“增加”或“减少”),其原因可能是:蛙类是稻田的捕虫能手,它的粪便可作为稻田的肥料,被水稻的吸收,促进了水稻的生长。
    3. (3) 据资料一分析,动物的粪便会被(填“寄生性”或“腐生性”)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微生物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主要扮演的角色是者,参与了自然界中的循环。
    4. (4) 据资料一、二,从生态和经济两方面分析,“稻蛙共生”种养模式的优势是
  • 33. 家蚕饲养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家蚕卵孵化的影响”的实验中选了一定数量大小、形状、颜色相近的蚕卵,平均分成三组放在三个相同的盒子里孵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组别

    蚕卵数(个)

    100

    100

    培养温度(℃)

    16

    20

    30

    孵化率(%)

    90

    98

    68

    1. (1) 这个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 (2) 探究实验需遵循原则,本实验的变量是,其他条件(如湿度、光照)等都应该,所以第③组蚕卵数应该设置为个。
    3. (3) 对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孵化率”最高的是第组,家蚕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
    4. (4) 实验中所用的家蚕卵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而成的,家蚕的发育属于发育。家蚕的发育过程比蝗虫的发育过程多了这一个阶段。
  • 34. 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白化病人的皮肤和毛发呈现白色,视网膜无色素,怕光,眼睛更适应在夜间活动,被称为“月亮的孩子”。下图是小杨同学家族中有无白化病性状的调查示意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人的正常肤色与白化肤色,在遗传学中称为一对
    2. (2) 据上图可推断出白化肤色是(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若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小杨同学的基因型是,爸爸和妈妈的基因型都是
    3. (3) 据上图可判断出小杨同学的性别是性,性染色体组成是,其产生的卵细胞中含有条性染色体。
    4. (4) 若爸爸和妈妈再生育一个孩子,生出正常肤色孩子的概率是%。白化病属于遗传病,不具有传染性,如果你身边有“月亮的孩子”,你该怎么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