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专题03 大气运动--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练测试(新...

更新时间:2024-01-14 浏览次数:27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3高三上·长沙月考) 大气层自下而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空气易产生对流,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下图示意某年夏季北极科考“雪龙”号考察船探空观测数据,包括北极太平洋扇区和白令海的大气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垂直变化状况(阴影部分为标准差)。据此完成下题。

    1. (1) 确定图中大气对流层顶高度的气温指标是
      A . 气温垂直变化由降低转为升高 B . 气温垂直递减速率增大 C . 气温垂直变化由升高转为降低 D . 气温垂直递增速率减小
    2. (2) 科考队员观测到60°N附近对流层高空有一个西风急流带,其形成原因可能是该地
      A . 摩擦力较其他纬度小 B . 西部气压远高于东部 C . 南北两侧的温差较大 D . 下垫面海陆相间分布
    3. (3) 与对流层相对湿度垂直变化速度关联最紧密的因素是

      ①大气逆温②海拔高度③高空急流④气压高低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 2. (2023高三上·乐陵月考) 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题。

    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    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 (2023高三上·南京月考)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简称“大气一号”)成功发射入轨。这是世界首颗二氧化碳激光探测卫星,在705千米的轨道上实现对地球大气的高精度自主探测,大幅提升全球碳监测和大气污染高精度监测能力。完成下题。

    “大气一号”卫星属于( )

    A . 主动式遥感,可全天候监测 B . 被动式遥感,可全天时监测 C . 航空遥感,只能全天候监测 D . 航天遥感,只能全天时监测
  • 4. (2023高三上·嘉祥月考) 大气混合层是湍流受热对流控制的近地面层以上的大气边界层,大气混合层下层空气湍流强,上层空气湍流弱。大气混合层高度变化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具有相关性。城市污染物中,二氧化氮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排放,臭氧是在紫外线照射下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我国北方某城市一气象观测站每日对当地大气混合层高度进行8次观测,下图为该观测站测得的三个月内各时段大气混合层高度均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大气混合层高度呈现日变化的根本影响因素是( )
      A . 太阳辐射 B . 地面辐射 C . 大气辐射 D . 大气逆辐射
    2. (2) 该城市臭氧浓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及其主要原因是( )
      A . 11时大气湍流强加剧了紫外辐射 B . 14时太阳辐射导致紫外辐射最强 C . 17时地面辐射放出大量紫外辐射 D . 23时大气层吸收紫外辐射并反射
  • 5. (2023·温州模拟) 海洋潜热通量是指海面单位面积通过蒸发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当海面水温大于近海面气温时,海水蒸发加快;反之蒸发将被抑制。下图为我国近海海面年平均潜热通量分布图。甲海域年平均潜热通量比低纬海域更高,主要因为受图示洋流影响,甲海域( )

    A . 大气温度高 B . 空气湿度大 C . 海气温差大 D . 降水总量多
  • 6. (2023高三上·山西月考) 副热带高压自高空向下大规模沉降大气,与下层海洋上空的信风相遇,形成信风逆温,大气层结构稳定。下图为信风逆温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天气现象经常出现在( )
      A . 北非地区 B . 南亚地区 C . 太平洋中部地区 D . 西欧地区
    2. (2) 与甲处气团相比,乙处气团为( )
      A . 暖干气团 B . 暖湿气团 C . 冷干气团 D . 冷湿气团
    3. (3) 该处稳定的大气层结构能够( )
      A . 增强该地大气的上升运动 B . 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 C . 导致该地降水明显增多 D . 提高稳定层附近的风速
  • 7. (2023高三上·河南月考) 大气质量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大气质量。下图示意2014-2016年南极普里兹湾沿岸地区不同季节平均表层大气质量通量空间分布,图中曲线示意等高距为400米的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普里兹湾沿岸地区冬季大气质量通量空间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 . 空气密度 B . 气压 C . 气温 D . 地形
    2. (2) 导致普里兹湾沿岸地区冬季和夏季大气质量通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 下垫面性质 B . 气温 C . 空气密度 D . 地形
    3. (3) 普里兹湾的风向最可能为( )
      A . 偏北风 B . 偏南风 C . 偏东风 D . 偏西风
  • 8. (2023高三上·滨海期中)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 )
      A . 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 . 乙气流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 . 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 . 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2. (2) 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 . 北半球昼短夜长 B . 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 . 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 D . 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二、综合题
  • 9. (2023高三上·河北月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风速增加到很大时,若垂直方向上温差大,在大气扰动作用下,风场中会产生许多小漩涡,这种运动称为湍流。渤海湾北岸海上风电资源丰富,风电场选址受湍流、风速等风场状况影响大。图甲示意渤海湾北岸曹妃甸、嘴东风塔站位置,其中曹妃甸风塔地处吹沙造地而成的曹妃甸海岛。图乙示意两站点湍流强度和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特征。

    1. (1) 比较曹妃甸和嘴东湍流、风速随高度变化的异同。
    2. (2) 分析曹妃甸与嘴东湍流强度差异的原因。
    3. (3) 与嘴东相比,评价曹妃甸风电场建设的风场条件
  • 10. (2023高三上·密山期末)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异常升高,使得太平洋赤道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持续异常偏冷(低于0.5℃)的现象。2020年8月,新一轮拉尼娜现象正式形成(下图),引起了全球各地气候异常。

    1. (1) 描述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东岸秘鲁渔场的影响。
    2. (2) 说明2020年8月以来太平洋东岸和西岸地区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
    3. (3) 分析本次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冬季天气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
  • 11. (2023高三上·胶州期中)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低涡是一种出现于大气低层的水平和垂直范围都较小的低压涡旋(类似于气旋)。生成于四川省的西南低涡在影响我国降水的天气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贵州省受西南低涡影响频繁。下图示意2017年5月23日20时贵州省及周边地区850hPa切变线(指风向或风速的不连续线)及风场。

    1. (1) 贵州省受西南低涡影响降水强度较大、降水时间较长。分析其原因。
    2. (2) 贵州省内850hPa切变线两侧气流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该切变线一侧气流性质的形成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