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

更新时间:2024-02-28 浏览次数: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的答题卡上,每题1分,共20分。)
  • 1.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据此完成下题。

    1. (1) 该种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   )
      A . 长江三角洲 B . 珠江三角洲 C . 太湖平原 D . 华北平原
    2. (2) 该种农业的好处是(   )
      A . 可以少占耕地 B . 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C . 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D . 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 2. 读我国内蒙古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包头是中国内地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呼和浩特为中国主要纺织工业基地。据此完成下题。

    1. (1) 根据当地原料特点,呼和浩特主要发展的纺织工业部门应该是(   )
      A . 棉纺织工业 B . 毛纺织工业 C . 丝纺织工业 D . 麻纺织工业
    2. (2) 包头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有(   )

      ①临近铁矿和煤矿,资源丰富   ②多条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③所在省区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   ④临近黄河,水运发达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3. 读我国长江三角洲、环渤海、西南和西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 (1) 下列有关四地交通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河运条件优越 B . 环渤海地形平坦,铁路网密集 C . 公路运输灵活便捷,在地势低平的西南大有作为 D . 兰新——陇海铁路方便了西北与东部的联系
    2. (2) 甲、乙、丙、丁与四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甲——西北地区 B . 乙——长江三角洲 C . 丙——环渤海地区 D . 丁——西南地区
  • 4. 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中国分成图中所示的四大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完成下题。

    1. (1) 下列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 . “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C . “金色中国”——茫茫戈壁,黄沙漫漫 D . “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2. (2) 四大区域的人类活动与其影响因素对应错误的是(   )
      A . “黄色中国”的传统民居窑洞——黄土广布、深厚,且具有直立性 B . “金色中国”的坎儿井——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C . “银色中国”的内外交通不便——河网密布,著名的水乡 D . “绿色中国”的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 5. 读图,完成下题。

    1. (1) 下列数据,可能为正常年份甲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
      A . 5℃ B . 8℃ C . -4℃ D . 16℃
    2. (2) 下列数据,可能为正常年份乙地年平均降水量的是(   )
      A . 420毫米 B . 260毫米 C . 680毫米 D . 880毫米
  • 6. 下图示意我国某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据此完成下题。

    1. (1) 推断该平原是(   )
      A . 东北地区 B . 西北地区 C . 华北地区 D . 长江中下游地区
    2. (2) 该平原年降水量小于800mm,但属于湿润区,其主要原因是(   )
      A . 三面环山,地形闭塞 B . 地势低洼,常年积水 C . 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D . 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 7. 读京津冀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题。

    1. (1) 下列关于京津冀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位于北方地区,树木四季常绿 B . 地处华北平原,耕地以旱地为主 C . 北部和西部有山脉阻挡,不易受冬季风影响 D . 河网密布,赛龙舟是当地居民喜爱的水上运动
    2. (2) 图中阴影部分为京津唐工业区,下列关于其工业发展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高校集中,人才众多 B . 海陆交通便利 C . 城巿密集,市场广阔 D . 能源和水资源丰富
  • 8. 右图是一幅剪纸,名为“小桥流水人家”。读图,完成下题。

    1. (1) 这幅剪纸中的景象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 . 南方地区 B . 北方地区 C . 西北地区 D . 青藏地区
    2. (2) 下列有关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 B . 该地区的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 C . 小麦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D . 该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是中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 9.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优质奶源带,被誉为“乳都核心区”。下图示意内蒙古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列下题。

    1. (1) “乳都核心区”地处(   )
      A . 甲区域 B . 乙区域 C . 丙区域 D . 丁区域
    2. (2) 乙区域过度放牧导致的问题是(   )
      A . 水土流失严重 B . 冰川退化 C . 森林过度砍伐 D . 土地荒漠化
  • 10. 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品,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特色产品很难销往全国,为此援藏人员通过“直播带货”助推藏货出藏。“直播带货”正成为西藏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此完成下题。
    1. (1) “直播带货”的西藏特色产品有(   )
      A . 牦牛肉 B . 葡萄干 C . 螺蛳粉 D . 竹筒饭
    2. (2) 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是(   )
      A . 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 B . 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C .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 D . 研发高新技术,发展航天业
二、读图分析题(每空1分,共30分)
  • 11.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地理方位看,汽车产业群主要分布在地区,其分布还具有沿和沿的特点。
    2. (2) 吉林长春是我国第一个汽车工业基地,属于图中汽车产业群。
    3. (3) 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的产量相对还比较小,市场占有量还比较有限,与传统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价格,续航里程
    4. (4) 我国倡导使用新能源汽车,据表说明理由。
  • 12. 读中国局部区域简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山脉的走向是走向。
    2. (2) 图中B是河。
    3. (3) 图中甲地区的耕地类型以为主,乙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4. (4) 京广高铁于2012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从广州坐高铁到北京的旅行时间缩短至8小时左右。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铁路线属于京广线的是
    5. (5) 乘坐京广高铁沿途能欣赏到的农业景观是(   )
      A . 草肥马壮 B . 麦浪滚滚 C . 流动沙丘 D . 牦牛卧雪
    6. (6) 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区域是(   )
      A . B . C . D .
    7. (7) 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 . 甲——发展淡水养殖为主 B . 乙——发展种植业为主 C . 丙——发展林业为主 D . 丁——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为主
    8. (8) 从上海运输2万吨钢材到重庆,应选择(   )
      A . 公路运输 B . 铁路运输 C . 航空运输 D . 内河运输
    9. (9) 下列由秦皇岛港运往海口的货物,不可能的是(   )
      A . 小麦 B . 苹果 C . 甘蔗 D . 煤炭
  • 13. 黔东南州某中学的学习小组,想开展“云旅游”活动,通过网络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第一站:北京。同学们参观了人民大会堂,每年全国“两会”都在这里召开,这体现了北京的城巿职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参观了被誉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科技园区,这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产业中心。

    2. (2) 第二站:从北京出发,乘火车经京沪线到上海。沿途经过河流甲,又穿过重要的地理分界线①(山脉)和淮河一线,来到南方地区,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差异。南方地区气候湿热,耕地类型多为
    3. (3) 第三站:西北地区,这里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走廊,现如今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该地区有我国最大内流河,其水源补充主要来自。在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通过工程将这里的天然气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
    4. (4) 第四站:最后进入区域A(四大地理区域名称)。
  • 14. 西北地区深居中国西北部内陆,具有面积广大、干旱缺水、荒漠广布、风沙较多、生态脆弱、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开发难度较大,国际边境线漫长,利于边境贸易等特点。读下面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从甲到乙再到丙,年降水量逐渐,影响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2. (2) 图中丙区域的河流多为河(内流或外流)。
    3. (3) 图中引黄河水灌溉的地区有平原、平原,自古以来,这里被誉为“塞外江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