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

更新时间:2024-02-28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片头介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回的天地,还是冰与火的乐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   )
      A . 我国地跨南、北半球,跨纬度广 B . 我国地跨寒、温、热三带 C . 我国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D .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2. (2) “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说明我国(   )
      A . 邻国众多 B . 疆域辽阔 C . 岛屿众多 D . 资源丰富
    3. (3) “四季轮回的天地,冰与火的乐章”,道出了我国(   )
      A . 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明显 B . 东西距离长.时间差异大 C . 大部分位于高纬度,终年严寒 D . 热带面积广,光热条件好
  • 2. 近日,凭借特色烧烤火爆“出圈”的山东淄博成为网红城市,这座北方老工业城市突然“复活”,3月份接待游客480万人次,同比增长134%,旅游收入增长60%。下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凭借特色烧烤火爆“出圈”的山东淄博对应图中的选项是(   )

    A . B . C . D .
  • 3. (2023七上·莲湖月考) 下面四幅汽车牌照归属地中,纬度最低的是( )
    A . B . C . D .
  • 4. 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中国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下图示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的动态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提倡“只生一个”提出实施“全面二孩”提出实施“三孩政策”

    1. (1) 我国优化计划生育政策,2021年提出实施“三孩政策”,有利于(   )
      A . 平衡人口性别比 B . 解决就业困难问题 C . 缓解人口老龄化 D . 改变人口空间分布
    2. (2) 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   )

      ①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②人口政策调整要适应人口发展变化

      ③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④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经国务院批准,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23年在海南省举办。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1) 假如按民族人口数分配参赛名额,则参赛运动员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 . 维吾尔族 B . 满族 C . 壮族 D . 土家族
    2. (2)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地区是(   )
      A . 西南东南东北 B . 东南西南西北 C . 西南西北东北 D . 西北东北东南
  • 6. 正在修建的川藏铁路起于四川省省会,向西进入西藏,经藏南至终点西藏的省级行政中心城市。读川藏铁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川藏铁路连接的省级行政中心位于最东端的是(   )
      A . 西安 B . 成都 C . 拉萨 D . 重庆
    2. (2) 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是(   )

      ①四川盆地②横断山脉③东南丘陵④青藏高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3. (3)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面平坦,一望无际 B . 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C .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 . 沙漠广布,气候干旱
    4. (4)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的主导因素是(   )
      A . 纬度因素 B . 海陆因素 C . 地形因素 D . 洋流因素
  • 7. 2021年7月20日,河南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郑州创下了一小时200毫米的强降水记录,一小时降下超常年一个月的雨量,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已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河南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导致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 受来自内陆的冬季风影响大 B . 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大 C . 受地形影响大,背风坡多雨 D . 受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影响大
    2. (2) 根据中国夏季风的进退和雨带推移规律,结合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Ⅱ地区(长江流域)的时间大致是(   )
      A . 4月 B . 5月 C . 6月 D . 8月
    3. (3) 强降水期间,我们尤其要注意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关注暴雨、地质灾害预警②在城市低洼地玩耍

      ③远离高、陡的边坡④不到河边、水库玩耍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8. 河流是大地的动脉,世世代代流淌,滋润着万物的生长,哺育了亿万人民。结合我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②两河结冰期长,航运价值高 B . ②③两河流经我国三大阶梯,水能资源丰富 C . ①④两河春汛的水源来自大气降水 D . ③④两河支流众多,水流量大
    2. (2) 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②中下游地势低平③流域内降水丰沛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⑤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⑤
    3. (3) ③河流河水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 沿岸工业发达,污染严重 B .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C . 过度抽取河水,带走泥沙 D . 水中行船多,搅动河沙
    4. (4) 关于黄河各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下游修筑梯田 B . 上游加固黄河大堤 C . 中游大力发展种植业 D . 中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 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疆域辽阔,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发展中大国。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①由之路。读中国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 (2) 中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约万平方千米。陆上相邻的国家有14个,其中⑤是
    3. (3) 图中①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其简称是
    4. (4) 我国的两大内海是
  • 10. 图1“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2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1) 读图1可知,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以“”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填“稠密”或“稀疏”),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任答一点)
    2. (2) 从图2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看(   )
      A . 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B . 人口增长速度先快后慢 C . 人口总数先增后减 D . 人口总数持续减少
    3. (3) 读图2可知,1982年后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受到政策的影响。之后虽然人口增幅下降,但每年新增人口总数仍然很大,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基数(填“大”或“小”)。
  • 1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有连绵起伏的山岭、气势磅礴的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它们使得祖国的自然景观更加绚丽多姿。图一是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图二是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图三是泥石流逃生路线示意图。

           

    1. (1) 图中①山脉的南侧B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盆地中分布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2. (2) E地形区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的地表形态。
    3. (3) 由图二可知,我国地形特点是:,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4. (4) 我国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泥石流、等;图三中当泥石流发生时,你认为正确的逃生路线是(A或B)。
  • 1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加上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具有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气候特征。图1为“我国气候类型图”,图2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和“我国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 (1) ②气候类型为,C地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
    2. (2) 人们常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见降水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冬)季风带来的,夏季风活动不稳定时,容易产生灾害。
    3. (3)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该界线与我国的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接近。
    4. (4) 若甲、乙两地代表上海与北京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那么表示北京的应该是地。
  •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湖南省境内)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道光十四年(1834年)《洞庭吟》中提到,由于“沿湖圩田岁增多,曲防壑邻占地利”的恶性围垦,使“八百里湖十去四”。到光绪末年“江水挟沙而来,淤塞湖身”。1998年后,国家提出了“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指导原则,并启动了洞庭湖水系的水土保护等工程。

    材料三:洞庭湖面积变化情况表

    时间(年)

    1825

    1915

    1949

    1978

    1998

    2004

    2010

    面积(km²)

    6200

    5600

    4200

    2700

    2600

    3900

    4350

    1. (1) 读材料一图,我国在A、B两河段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B处建有目前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水利枢纽,请从地形地势角度分析这两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 (2) 结合武汉的气候资料图,分析长江中游的水文特征。(从水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作答,任答两点)
    3. (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洞庭湖面积变化表,概括近两百年来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规律为;1998年后,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人为原因是。(任答一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