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教联体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4-01-09 浏览次数: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 1. (2022·株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这是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长长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第一个”是指(    )
    A . 中日《马关条约》 B . 中英《南京条约》 C . 中美《望厦条约》 D . 中法《黄埔条约》
  • 2. (2020·随县)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代社会艰难转型。”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 . 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 . 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瓦解 C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 鸦片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 3. (2023·岳阳) 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英法联军这一暴行发生在(    )
    A . 鸦片战争期间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4.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采取了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民用企业进行近代海防建设、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措施。该运动的口号是( )
    A . “自强”“求富” B . “民主”“科学” C . “扶清灭洋” D . “振兴中华”
  • 5. 1853年,太平天国为了巩固政权,建立一个理想的地上“天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颁布( )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资政新篇》 C . 《猛回头》 D . 《警世钟》
  • 6.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据此判断,当时( )
    A . 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 .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 .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 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 7. 义和团宣称:“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 . 推翻清朝统治 B . 反抗外来侵略 C . 发展资本主义 D . 追求民主政治
  • 8. (2023·陕西) 近代以来列强通过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是(    )
    A . 《马关条约》 B . 《南京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北京条约》
  • 9.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孙中山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成立兴中会 ②领导萍浏醴起义 ③发动护法运动 ④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0. 与下列言论相关的探索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②“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③“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④“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

    A . ②①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③
  • 11. 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要从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基于这一认识( )
    A .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B .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C . 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D .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 12. (2023·岳阳)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 . “和平建国,反对内战”
  • 13. (2019·青岛) “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A .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 .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C .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 .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1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我们称这一精神为( )
    A . 五四精神 B . 红船精神 C . 井冈山精神 D . 长征精神
二、选择题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材料三 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 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四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哪些贡献?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哪些新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归纳五四运动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里程碑意义?
    4. (4) 根据材料四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 16.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学习西方的过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学习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并且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总是以“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等鞭策自己。

    材料四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 (1) 材料一反映了近代史上的哪一运动?这些“比较开明的官员”被称为什么派别?该运动有何地位?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变法自强”运动的背景。
    3. (3) 材料三中孙中山一生追求的理想被他阐发为什么?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通过哪一斗争推翻了清朝统治?此后孙中山又是怎样践行“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的信念?
    4. (4) 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 17.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三幅漫画 

    材料三 中国是怎样进入近代的,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近代中国”。费正清在《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一书中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想主题……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将一个古老帝国改造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1. (1) 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列强侵华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关于中国向近代转型,费正清与徐中约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4. (4) 选取其中一个观点,用史实加以论述,写成一篇小短文。(要求:80字左右;史论结合;语句通顺,行文流畅;表述完整,逻辑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