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1-19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strong><span>20</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题</span></strong><strong><span>1</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20</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 图示水螅和涡虫,都是我们不常见的动物,对其描述合理的是(  )

    A . 它们的身体结构相同都呈左右对称 B . 它们都有口 C . 它们都具有三胚层 D . 水螅的运动能力比涡虫强,因为它有触须
  • 2. (2021八上·永吉期末) 蛔虫可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不会被消化液消化,主要原因是其体表有(      )  
    A . 外骨骼 B . 角质层 C . 消化腔 D . 外胚层
  • 3. 下列关于环节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体表具有一层贝壳,起保护作用 B .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C . 身体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体外 D . 身体呈辐射对称,不能区别前后、左右、背腹
  • 4. 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昆虫新物种——璞云舟蛾(如图),关于璞云舟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身体分为头、胸两部分 B . 身体由许多相同的体节构成 C . 有三对足、两对翅 D . 属于环节动物
  • 5. (2018八上·铁力月考) 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
    A . 都有外套膜 B . 都有贝壳 C . 都用腹足运动 D . 都用腕足捕食
  • 6. 下列对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水螅,华枝睾吸虫和蛔虫都有口无肛门属于低等动物 B . 河蚌、蜗牛和乌贼身体柔软,都有大的贝壳保护 C . 蝗虫、蜘蛛和蜈蚣的足和触角均分节,且体表都有外骨骼,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D . 鱿鱼、章鱼、鲨鱼、娃娃鱼、鲸鱼和美人鱼都不属于鱼类
  • 7. 自古以来,蝗灾是威胁我国人民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下列关于蝗虫这种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蝗虫身体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B . 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腹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C . 蝗虫体表有气门,利于呼吸 D . 蝗虫的后足发达适于跳跃,有翅能飞,使它的活动能力大大增强
  • 8. 你观察过养在鱼缸里的鱼吗?它的口和鳃盖总是不停地张开和闭合,这是鱼在进行哪项生理活动(  )
    A . 控制身体沉浮 B . 喝水 C . 呼吸 D . 散热
  • 9. (2023·新建) 如图是鱼在水中呼吸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鱼在水中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同时张开或同时闭合  B . ③鳃是鱼的呼吸器官,富含毛细血管 C . 水从①进入→④流出的过程中,④处水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了 D . 鱼离开水后,因为②鳃盖无法打开而窒息死亡
  • 10. 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姿多彩,可谓“鱼龙混杂”。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从以下动物中识别出真正的鱼(  )

    ①娃娃鱼

    ②章鱼

    ③鲨鱼

    ④鲸鱼

    ⑤海马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⑤ D . ③⑤
  • 11. 以下是某同学对几类动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进行总结,不正确的是(  )
    A . 蛔虫体表角质层与其在肠道内寄生生活相适应 B . 青蛙的皮肤外具有黏液与其呼吸方式相适应 C . 蝗虫的咀嚼式口器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 D . 蛇体表鳞片与其陆地生活相适应
  • 12. 如图是蜥蜴、鲫鱼、青蛙的共同特征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可以代表卵生 B . 乙可以代表用肺呼吸 C . 丙可以代表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D . 丁可以代表卵外有坚韧的卵壳
  • 13. 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②和③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 . 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③→② C . ①是气管,②是肺,③是气囊 D . 每次呼吸时气体只在肺中进行1次气体交换
  • 14. (2017八上·深圳期中) 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B .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在空中飞行的动物 C .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D .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
  • 15. 冬天到了,蛇要冬眠,而兔子不需要冬眠,主要内容是(  )
    A . 蛇的体表没有毛,兔子体表被毛 B . 蛇是变温动物,兔子是恒温动物 C . 蛇没有四肢,兔子有发达的四肢 D . 蛇的身体小,不耐冷;兔子身体大,耐冷
  • 16. 猪的生殖方式为胎生,猪用乳汁哺育幼仔,下列对猪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胎生使猪的胚胎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B . 胎生提高了猪的产仔率 C . 哺乳为幼仔提供了很好的营养物质 D . 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幼仔的成活率
  • 17. “美人鱼”的学名叫儒艮,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美人鱼”,是因为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
    A . 鱼类 B . 软体动物 C . 哺乳动物 D . 两栖类
  • 18. 从树丛到草间,从屋檐到墙角,常能找到形形色色的蛛网,下列行为与“蜘蛛结网”类型相同的是(  )
    A . 小狗算术 B . 孔雀开屏 C . 海狮顶球 D . 猴子骑车
  • 19. 在研究动物行为时,科学家用涡虫进行了有趣的实验,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涡虫遇光照身体伸长是先天性行为,②被电击身体收缩是学习行为 B . 图中④,涡虫在光照下身体收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C . 涡虫的先天性行为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D . ③“光照——电击”多次结合后,④只给光照,涡虫的身体也会收缩是先天性行为
  • 20. 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蜥蜴的肺都能与外界气体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  )

    ①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积大

    ②内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③颜色鲜红

    ④都分布在身体表面

    A . ②④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
二、判断题(共<strong><span>5</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空</span></strong><strong><span>1</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5</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三、综合题(共<strong><span>3</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空</span></strong><strong><span>1</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25</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26. 乒乓球运动是我国的传统强项,乒乓球国家队也被称为“梦之队”,他们让国旗在国际赛场、杭州亚运会上一次次升起。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亚运会上乒乓球运动员的动作非常灵活,它两端如图甲的[①]附在相邻的骨上,牵拉骨绕 活动产生动作。这些动作主要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2. (2) 屈肘时,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3. (3) 图乙为关节示意图,运动强度大且时间长会造成膝关节负担过重,导致[⑤]磨损,骨质暴露,引起疼痛,甚至容易引发脱臼,脱臼是指[①]从[④]里滑脱出来,发生这种现象后需要到医院或找有经验的人进行处理。
    4. (4) 当乒乓球飞速地朝眼前袭来时,运动员在接球的过程中,骨骼肌起 作用,关节起 作用。
  • 27. 某班学习小组,在一次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如图几种动物。请据图回答:

    1. (1) 水螅和涡虫的相同特征是 
    2. (2) 猫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 分化,这与 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3. (3) 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动物的呼吸方式也有明显差异:鱼适于水生,用鳃呼吸;蚯蚓的呼吸器官为;青蛙成体用 呼吸,辅助;鸟适于飞行,有辅助 呼吸。
    4. (4) 对以上动物进行分类:①鸟、青蛙、猫、鱼为一类,其他动物为另一类;②猫、鸟为一类,其他动物为另一类。①和②分类的主要依据分别是(填序号)。

      A.生活环境的不同

      B.脊柱的有无

      C.生殖方式的不同

      D.生活方式的不同

      E.体温是否恒定

      F.呼吸方式的不同

  • 28.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广大中小学生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 (1) 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2. (2) 每组小鼠选取多只、多次测量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 
    3. (3) 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减少,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行为。
    4. (4) 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 (5) 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写出一条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