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更新时间:2023-12-29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列事例中,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 . 洗澡时,所用水的水温约为39℃ B . 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3s C . 教室的门高度约为2m D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 2. (2019八上·白云期末) 如图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 . 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 C .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 . 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 3. 现在大多数汽车都有倒车雷达,如图所示,打开倒车雷达,避免倒车时与障碍物相撞,关于倒车雷达( )

    A . 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原理 B . 倒车雷达利用声传递能量 C . 倒车雷达利用声传递信息 D . 倒车雷达发出的声波我们听不到
  • 4. 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它提示减弱噪声的方法是( )

    A .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 在传播介质中减弱噪声
  • 5. (2018八上·雅安期末) 小敏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得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是非晶体 B . 冰的熔点是0℃ C . 第4min一定是液态 D . 冰熔化过程用时10min
  • 6. 下述生活实例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
    A . 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B . 夏天,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C . 冬天,眼睛片上的雾水 D .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 7. 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小孔成像实验探究的人,早于牛顿2000多年就已经总结出相似的理论,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小孔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孔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 B .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C . 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 D . 小孔所成像的大小只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 8.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光路中,入射光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装置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 B . 反射角的大小为50° C . 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左移动 D . 当液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
  • 9. (2022·潍城模拟) 如图所示,渔民正在叉鱼。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渔民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 10. 如图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 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 B . 物体在2﹣4s内运动速度是5m/s C . 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的速度相等 D . 物体在6s内运动速度是2.5m/s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每图2分,21题5分,共50分。
  • 11. 如图所示,动物们都赶去参加动物晚会,蜗牛看到乌龟驮着小蚂蚁超过了自己,小蚂蚁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以蚂蚁为参照物,蜗牛是(填“向前”或“向后”)的。

  • 12. 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此时声音是由 (选填“瓶子和水”或“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填字母)瓶子。

  • 13. 如图所示,北方冬天的 雾凇景观分外漂亮。“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热”或“放热”)形成的。

  • 14. 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光现象。
    1. (1) 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是由于而形成的太阳“像”。
    2. (2) 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选填“深”或“浅”)。
    3. (3) 湖中孔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而形成的虚像。
  • 15. 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为 m/s,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这是光的 现象,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的。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 (选填“①”、“②”或“③”)区域内的光实现遥控的。

  • 16.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 是入射光线,折射角为 度,界面的 边是玻璃(选填“上”、“下”、“左”或“右”)。

  • 17.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2) 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 的误差。
    3. (3) 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运行的路程是 cm。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与实际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 (4) 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全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BC , 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____。
      A . 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BC与路程sBC , 计算得到vBC B . 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BC , 再测量路程sBC , 计算得到vBC C . 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BC=tAC﹣tAB , sBC=sAC﹣sAB , 再计算得到vBC
    5. (5) 下表是实验时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则“?”一栏里应填写的内容是 
       

      路程s(m)

      时间t(s)

      AB段

         

      BC段

         

      AC段

         
  • 18. 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

    1. (1) 组装实验器材时,酒精灯 点燃(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 (2) 在图甲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除了图甲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3. (3) 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如图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实验中所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4. (4) 图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可知,当地气压比标准大气 ;液体沸腾时的特点是吸热,温度 
    5. (5) 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改进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 19.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丽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1) 实验时,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B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F。接着将纸板B绕ON向前或向后翻折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小丽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入射光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 反射。
    2. (2) 让另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点O,反射光将沿 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3. (3) 若开始实验时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则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同一平面内(选填“在”或“不在”)。
  • 20. 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面的白纸上,再取两个完全相同的“F”字样的物体a和b进行实验

    1. (1) 小丽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 
    2. (2) 小丽在玻璃板前看到物体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 (3) 在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将b按图乙中 (选填“①”或“②”)置于玻璃板后,不断移动,直至与物体a的像 
    4. (4) 当物体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5. (5) 实验中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丽将玻璃板沿玻璃板位置向右平移,蜡烛A的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6. (6) 如图丙所示,画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A'B'
  • 21. 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4800m,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400s。求:
    1. (1) 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总路程;
    2. (2)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