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第二学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1-30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生物。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 向日葵 B . 智能机器人 C . 熊猫 D . 新型冠状病毒
  • 2.  保护自然,敬畏生命,爱护环境已经成为同学们的共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法来了解生物的特征 B . 动物能排出身体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则不能 C . 珊瑚虽然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不断增大,但它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D .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 3.  “落叶知秋”,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立秋就落叶,这说明梧桐树(  )

    ①具有生长现象②需要营养③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④能适应环境⑤能繁殖后代⑥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A . ①②⑥ B . ③④⑤ C . ③④⑥ D . ④⑤⑥
  • 4. 有些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不但影响学业,而且更易患上近视。要了解我市中学生的近视情况,我们应选用( )
    A . 调查法 B . 测量法 C . 实验法 D . 观察法
  • 5. (2020·德州) 下列诗句或歌词中,能体现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一项是(   )
    A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 .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 .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 6. (2019·福建) 下列事例体现环境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 蚯蚓改良土壤 B . 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C . 人类治理河流污染 D . 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
  • 7. 下列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 . 蚁穴溃堤 B . 青蛙冬眠 C . 蚯蚓松土 D . 大树底下好乘凉
  • 8. (2020·郴州)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生动地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
    A . 合作 B . 竞争 C . 捕食 D . 寄生
  • 9.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 池塘中的鲤鱼 B . 东江湖中的所有生物 C . 草原上的全部羊 D . 一条河流
  • 10. (2015七上·平江期中)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 森林生态系统 B . 生物圈 C . 海洋生态系统 D . 城市生态系统
  • 11. 生长、生活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人参、蘑菇、老鼠分别属于( )
    A .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 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 . 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D . 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 12. 我国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 )
    A . 草原生态系统 B . 海洋生态系统 C . 森林生态系统 D . 湿地生态系统
  • 13. 动物细胞中,能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结构是( )
    A . 线粒体 B . 叶绿体 C . 细胞膜 D . 细胞核
  • 14.  生物圈是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的范围是(  )
    A . 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B .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C . 大气圈的顶部、水圈的表面和岩石圈的全部 D .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大部
  • 15. 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 草→兔→狼 B . 兔→狼→细菌 C . 草←兔←狼 D . 阳光→草→兔→狼
  • 16. (2021·株洲) 2020年初非洲暴发了特大蝗灾并向南亚蔓延,我国派出的“鸭子军团”参与灭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   此处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蝗虫→鸭子 B . 如果农民在农田中喷洒农药DDT,那么鸭子体内积累的DDT比蝗虫多 C . 农田生态系统的成分较简单,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差 D . 非洲蝗灾向南亚蔓延的事实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17. 如图为小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请据图分析,找出正确的叙述( )

    A . 观察时,如果想把视野中的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可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B . 为更好地观察口腔上皮细胞,需要将视野调暗,小雅须改用凹面镜和较小光圈 C . 甲图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3】细胞核 D . 乙图细胞与甲图细胞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乙图细胞具有液泡和叶绿体
  • 18. 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闭上或用手遮挡 B . 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其原因是易于染色 C . 下降镜筒时,眼睛注视目镜内的物像 D . 当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用擦镜纸擦
  • 19. (2021七上·高州月考)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某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动目镜后, 异物也不动。这异物可能在(  )
    A . 目镜上 B . 物镜上    C . 装片上 D . 反光镜
  • 20. (2015七上·海南期中) 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可能是(  )

    A . 污物 B . 细胞 C . 气泡 D . 墨水
  • 21. (2019八下·泾阳期末)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几个视野,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④,应怎样操作?(  )

    A . 向右下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B . 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转动遮光器换成大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C . 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D . 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换成凹面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 22.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
    A . 自来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B . 生理盐水、自来水、稀碘液 C . 纯净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D . 稀碘液、生理盐水、纯净水
  • 23. 熊猫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 系统 B . 器官 C . 组织 D . 细胞
  • 24. (2016九上·高阳期末)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④②①③ D . ③④②①
  • 25. 科学家进行的“生物圈Ⅱ号”实验为我们提供的启示是(  )
    A . 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B . 地球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脱离地球环境而生存 D . 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科学家没有控制好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
二、分析说明题(共3题,每空2分,共38分。)
  • 26. 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在生物学上把二氧化碳、鼠等影响植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2. (2) 图中含有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与蚱蜢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
    3. (3) 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4. (4)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生物部分缺少了
    5. (5) 图二中,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图一中“蚱蜢、麻雀”所在的食物链中的四种生物体内的总能量,则图一中与甲对应的生物是
    6. (6)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 27. 如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我们对光时应首先转动使图中的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 (2) 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
    3. (3) 如果目镜上标有5×,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倍;如果物镜有10×和40×,目镜相同,那么用的物镜观察视野更亮。
    4. (4) 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改变视野亮度的是(  )
      A . 更换物镜 B . 调节光圈大小 C . 移动玻片 D . 翻转反光镜
  • 28. 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应该是图中的(填甲或乙),理由是它无液泡、叶绿体和(填名称)。
    2. (2) 若图甲为洋葱内表皮细胞,则洋葱细胞没有的结构是【②除保护功能外,还可以控制
    3. (3) 山楂具有“开胃第一果”之称,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于【
    4. (4)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的遗传现象,这与图中的【有关。
三、实验题(共1题,每空2分,共12分。)
  • 29. (每空2分,共12分)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1. (1) 作出假设:
    2. (2) 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

      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

    3. (3)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O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 (4) 表达与交流:

      ①我们实验时,用的鼠妇不能是1只,这是为了避免

      ②做完实验后,怎样处理这些鼠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