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4-03-06 浏览次数: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15</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15.0</span></strong>分)
  • 1. (2021·贺州)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指出:“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在此,苏格拉底强调了(   )
    A . 原子论 B . 美德即知识 C . 逻辑学理论 D . 法学思想
  • 2. (2022·常德) 《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 . 民族认同 B . 华夷有别 C . 民族差异 D . 国家统一
  • 3. 上海世博会期间,走进埃及馆,能看见黑色的馆内仿佛流淌着一条白色的“河流”,沿着这条“河流”行走,不仅能观赏古埃及文物,回顾埃及的历史,还能了解埃及的现状,体验埃及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埃及馆内的这条“河流”最有可能是(  )
    A . 黄河 B . 尼罗河 C . 印度河 D . 底格里斯河
  • 4. 《钱氏家训》:“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这主要传承的是(  )
    A . 道家文化 B . 儒家文化 C . 法家文化 D . 墨家文化
  • 5. (2023·泸州)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反映了(   )
    A . 古典文化的再复兴 B . 亚非文明的联系密切 C . 文明进程的延续性 D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 6.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曾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是(  )
    A . 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统一趋势 B . 秦朝统一天下只是历史的巧合 C . 天下统一是秦朝的历史功绩 D . 当时其他国家也具备统一条件
  • 7. 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保护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免遭灭亡

    ②市民文化丰富

    ③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

    ④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8. (2023·聊城)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
    A . 杜绝官场腐败 B . 宣扬神权至上 C . 完善选举制度 D . 增强责任意识
  • 9. 有学者说:“中世纪的欧洲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的社会里,精神不免走向悲观和虚无,这正好为宗教的盛行铺平了道路。”材料中的宗教是指(  )
    A . 伊斯兰教 B . 道教 C . 佛教 D . 基督教
  • 10. (2023·达州)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本质特征是(   )
    A . 雇佣关系的形成 B . 社会分工的扩大 C . 社会经济的发展 D .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11. (2023七上·姑苏期中) 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的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封泥(在捆绑简牍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其中有许多“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下邦”等县名。而《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据此可知秦统一全国后( )
    A . 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 B . 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 C . 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 D . 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
  • 12. (2023·宜宾) “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契约……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一誓词指向中世纪西欧的( )
    A . 庄园经济制度 B . 封君封臣制度 C . 城市自治制度 D . 宗教文化制度
  • 13. 《尚书》记载:“时甲子昧爽(黎明),王朝(清晨)至于商郊牧野,乃誓。”1976年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上利簋上铸有铭文,其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由此可知(  )
    A . 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 B . 西周社会的奢侈现象严重 C . 考古发现比文献记载重要 D . 远古传说都是真实的历史
  • 14. (2023九上·沈阳开学考)  人们习惯将欧洲的中世纪称为是“黑暗时代”,然而,这个时代却结出了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如图是中世纪兴起的牛津大学,其最初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为传播宗教的需要 B . 摆脱教会对教育控制 C . 为宣传无神论需要 D . 欧洲城市复兴的推动
  • 15. 区分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B .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 C . 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是相当发达的 D . 在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3</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35.0</span></strong>分)
  • 16.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传承文明、吸纳文明的过程。历史有许多不同的载体,承载着共同的群体记忆。请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探究。 

    【探究一时空中的历史】 

    材料一: 

    材料二:古代国家之间相对孤立闭塞,但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加,有战争这种暴力的形式,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这种和平的形式,而后者对推动人类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状态中仍存在着不断的交往,所以儒家文化、古典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印度文化这些重要文化都在向外扩散……。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在古代尤为突出。总的说来,在某些方面亚洲的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要高于欧洲、大陆非洲和孤悬海外的美洲。 

    ——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古代卷》

    【探究二交流中的历史】 

    材料三:罗马文化在接触、吸收和借鉴希腊文化的同时,既有罗马的希腊化,更有自身的罗马文化特色,形成了自己民族的文化。罗马文化对待希腊文化的态度,一方面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模仿希腊的历史、宗教、法律和建筑等文化:另一方面,有选择地接受某些影响,并打上自己民族的烙印,形成自己文化的特色。最终罗马文明成为与希腊文明比肩的欧洲两大文明。 

    ——摘编自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公元前后佛教之所以能够传入中国,主要得益于这一时期欧亚大陆各文明地区的经贸往来逐渐加强。如果说公元前后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为佛教传入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那么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也直接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印度的佛教之所以能越出印度民族和国家的范围,在许多亚洲国家获得广泛发展,这与强有力的统治者运用各种强制性和半强制性的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倡导、推广密切相关。中印商路的大开是佛教外传的最基本条件。公元前后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主要有三条通道,其中最重要的是由中国西北的新疆,西出葱岭,然后南下,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整理自张晓华《公元前后的国际环境对佛教传入中国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大月氏与伊苏斯平原分别在西汉与马其顿两国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或作用。
    2. (2)  试从历史目的中找出张骞通西域与亚历山大东征的不同之处;从结果中找出二者的相同之处。 
    3. (3)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填“√”;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填“×”;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填“O”。 

      A.古代国家之间相对孤立闭塞,但相互交往仍日益增加。  

      B.古代世界文明发展程度不平衡性突出,亚非总体高于欧美。  

      C.世界古代历史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4. (4)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为何罗马文化能够与希腊文化比肩? 
    5. (5)  根据材料四,概括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条件。
    6. (6)  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中的石柱记载了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一部法典。它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把奴隶看作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围,因而不予保护。如: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等。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我们这个政体叫作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我们的雅典如此伟大,致使宇内各地的产品云集于此。这些精美产品和国内产品一样,给雅典人带来了习以为常的乐趣。 

    ——伯里克利在殉国将士葬礼上的演讲

    材料三: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材料四: 

     

    最重要的机构

    国王

    民主

    雅典城邦

    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伯里克利时期,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罗马共和国

    元老院,最高官职是执政官

    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

    1. (1)  材料一所示图片是古代哪国国王制定的哪部法典?该法典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 (2)  根据材料二,说说如何理解伯里克利所说的“我们的雅典如此伟大”这句话。 
    3. (3)  请写出材料三图一中“通途”交通禁行标志的具体含义。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如何理解“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这句话。​
    4. (4)  根据材料四,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正确的请填“√”,错误的请填“×”。 

      A.公民大会是罗马最重要的机构。  

      B.伯里克利时期,民主政治兴盛。  

    5. (5)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今天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 18.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 

    国家

    中国

    埃及

    希腊

    中国

    代表

    名称

    司母戊鼎

    金字塔

    帕特农神庙

    都江堰

    请选择表中两个事例(中外各一例),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