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名校等四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地理四校期中联...

更新时间:2023-11-30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 1. 北京时间9月21日15时45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面向全国青少年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四课的讲授。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1. (1) 在夏威夷檀香山市(21°N,157°W)留学的小明通过直播观看了“天宫课堂”第四课,当地时间为( )
      A . 20日21:45 B . 21日21:45 C . 20日21:17 D . 21日22:15
    2. (2) “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时( )
      A . 太阳直射点向西南方向移动 B . 东半球白昼范围小于黑夜范围 C . 广州太阳在西方地平面之上 D . 北京旗杆的日影朝向西南方向
  • 2. 降雹日数和降雹站次数(研究时段内每次冰雹过程出现降雹的站点数之和)分别反映了冰雹过程的频度和强度,两者的差值越大表明期间的冰雹过程越强。下图1是1960-2011年渝东南地区总降雹日数及降雹站次数月际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 (1) 冰雹过程最强的月份是( )
      A . 1月 B . 4月 C . 6月 D . 12月
    2. (2) 渝东南地区4、5月份降雹日数最多的原因包括( )
      A . 低层大气的辐合上升运动强烈 B . 东南季风带来充足水汽 C . 高、低空间大气层的稳定性差 D . 多山地,空气运动复杂
  • 3.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发现,雅鲁藏布江源区输沙量自1972年始以每10年增加18.9%的变化率显著增加。青藏高原河流输沙量变化与气候变化及其引起的冰川、冻土、植被等要素的变化有密切关系。下图示意青藏高原1980-2020年年均降水量及平均气温变化状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在图示气候变化趋势下,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源区河流输沙量增加的原因推测错误的是( )
      A . 降水量增加,侵蚀力增强 B . 冻土解冻提前,沙源增加 C . 植被减少,固沙能力下降 D . 冰川融水增加,侵蚀加强
    2. (2) 近年来青藏高原河流输沙量的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有( )

      ①缩短水库使用寿命②塑造河流堆积地貌③增加沙尘暴的沙源④导致河口泥沙堆积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4. 水库发电量受气候、径流量、水头(水库蓄水的水平面至水轮机入口的垂直高度)、水库功能等因素共同影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的综合效益。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西东南部。表1为三峡水利枢纽与伊泰普水电站相关信息对比。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表1:三峡水利枢纽与伊泰普水电站相关信息


    年发电量

    (亿千瓦时)

    装机容量

    (万千瓦)

    水头

    (米)

    最大库容

    (亿立方米)

    年径流量

    (亿立方米)

    三峡水利枢纽

    847

    2250

    71-90

    393

    4500

    伊泰普水电站

    900

    1400

    2-5

    290

    2800

    1. (1) 造成两地发电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气候②水头③径流量④功能(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2) 在保证三峡工程其它功能的前提下,提高发电量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提高蓄水高度②提高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③上游金沙江梯级开发④整治下游河道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城镇化综合水平是指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和社会发展四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指标。哈萨克斯坦自1992年独立以来,城镇化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2000--2009年间,推动哈萨克斯坦城镇化水平快速上升的主要动力因素是( )
      A . 人口迁移 B . 政治突变 C . 石油经济 D . 国家政策
    2. (2) 哈萨克斯坦城镇化水平快速上升对城市自然环境的显著影响是( )
      A . 热岛效应减弱 B . 地下水位下降 C . 就业机会增多 D . 大气降水增加
  • 6.  2018年10月23日,总长55公里,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大桥可通行车辆包括:跨境巴士、穿梭巴士、跨境出租车、货运车辆、跨境私家车等。港珠澳大桥的岛隧工程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海上沉管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总长度为5664m,由33节管节组成,每一节沉管有8万吨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在实施沉管隧道作业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克服的问题包括( )
      A . 气象灾害多发,气象条件差 B . 航道通航量大,外界干扰多 C . 地处板块交界,地震频率高 D . 单节沉管沉重,吊装难度大
    2. (2) 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后,对其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A . 带动澳门航运物流业发展,使澳门成为区域性航运中心 B . 方便粤港澳大湾区内交通联系,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通 C . 缩短珠江口两岸交通时间,方便内地居民驾车前往港澳 D . 加强香港与内地之间联系,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服务
  • 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资源合理配置的必然结果。研究表明,现阶段兰(州)西(宁)城市群民营企业投资网络呈现“双核分离”结构(下图),不同产业可呈现不同形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双核分离”结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城镇联系以横向为主 B . 城镇联系以纵向为主 C . 同等级城镇联系密切 D . 以节点城镇为增长极
    2. (2) 甘肃省民营投资网络始终以省际分离树状结构为主,企业外省投资意愿低的原因可能是( )

      ①省会城市经济集聚能力强        ②省级行政区界线阻碍        ③充分利用本省的优势区位

      ④企业自身规模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石炭纪燃煤事件”发生在约3.05亿年前的石炭纪末期,那时陆地上大火频繁发生,研究发现大火和石炭纪茂密的森林有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以下关于石炭纪大火频繁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 . 变质作用强烈,高温引起森林燃烧 B . 森林光合作用强,空气中含氧量高 C . 森林茂密,枯枝落叶多、煤炭层厚 D . 陆地相连,森林连片利于火势蔓延
    2. (2) 石炭纪茂密的森林影响地球环境,环境反馈森林,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 . 枯枝落叶分解迅速,土壤养分充足 B . 大量枯死倒木堆积,形成沼泽湿地 C . 大型动物快速繁衍过量摄食,森林破坏严重 D . 气候因温室气体减少而变冷,森林分布受限
二、综合题(共52分)
  • 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边环崖丹霞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山地,该地岩石主要由较软的页岩和较硬的砂岩构成,普遍发育规模宏大的弧形崖壁。环崖岩壁整体凹进、断面多节理,崖底堆积大量疏松的崩落物,环崖丹霞生态环境脆弱。下图为环崖丹霞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

    1. (1) 根据图文信息,推测环崖绝壁的演化过程。
    2. (2) 分析图示区域内河道逐渐向南迁移的原因。
    3. (3) 从地质条件角度,说明本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宁夏中卫市位于宁、甘、蒙三省区交会处,春季多大风。旱沙地广布,十年九旱。2002年以来,当地农民在山区和河漫滩上采石,把石块压在沙地上,约10-15cm厚,改善种植条件,并充分利用土壤富含硒等微量元素优势,塑造了品质独一无二的宁夏硒砂瓜。当地种植面积超过了100万亩,但2021年3月,当地政府强制规定广大种植农户一律不得擅自种植硒砂瓜。

    1. (1) 分析当地“十年九旱”的自然原因。
    2. (2) 相比香山种植区,评价红堡寺种植区种植西瓜的条件。
    3. (3) 从当地硒砂瓜种植业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角度,说明当地政府禁止农民种硒砂瓜的原因。
  • 1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广东南岭关于地下水研究的某实验流域(集水面积约0.86km2),植被良好,土壤以质地偏砂的黄壤为主。以下为当地2021年降水和潜在蒸散发(a)、土壤水分含量和地下水埋深(b)逐日变化图。(潜在蒸散发指在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蒸腾量。地下水埋深是指地下水水面到地表的距离。)

    1. (1) 据图a,指出地下水埋深变化和土壤水分含量变化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2. (2) 指出2021年7月该实验区土壤水分含量和地下水埋深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