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6.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3-2024学年高一...

更新时间:2023-11-28 浏览次数:6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0高一上·南阳期末)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图中山地从低纬到高纬排列正确的是(    )
      A . 甲一乙一丙 B . 乙一丙一甲 C . 丙一乙一甲 D . 甲一丙一乙
    2. (2) 图中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 热量 B . 水分 C . 坡向 D . 地形
  • 2. (2020高一上·吉林期末)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读红树林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下列关于红树林生长习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多分布渤海沿岸

      ②根系发达

      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沙质海岸

      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④
    2. (2) 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
      A . 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B . 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 C . 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 D .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3. (2019高一上·渭滨期末) 在山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 . 古生代 三叶虫 B . 中生代 恐龙 C . 新生代第三纪 哺乳类 D . 新生代第四纪 人类
    2. (2) 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 . 温热的草原地区 B . 温暖广阔的浅海 C . 温热的森林地区 D . 干旱的陆地环境
  • 4. (2018高一上·嘉兴期中) 下图为北半球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甲地气候类型为( )
      A . 热带草原气候 B . 热带沙漠气候 C . 地中海气候 D . 亚热带季风气候
    2. (2) 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 B . 乙地夏季高温降水稀少 C . 丙地有大片热带雨林分布 D . 丙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 5. (2018高一上·北仑期中) 读“某区域自然状况分布图”,回答小题。

    1. (1) 图中反映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纬度地带)分异 B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经度地带)分异 C . 垂直地域分异 D .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2. (2) 形成上述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A . 土壤 B . 地形 C . 水分 D . 热量
  • 6. (2018高一上·汪清期末) 读江西某山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图中甲表示最有可能的是(  )
      A . 土地沙漠化 B . 土地盐碱化 C . 水土流失 D . 水污染
    2. (2) 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 人口增长过快 B . 全球气候变暖 C . 降水量减少 D . 工业快速发展
  • 7. (2017高一上·葫芦岛月考) 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图5 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
      A . B . C . D .
    2. (2) 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 8. (2018高一上·武威期末) 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往往能够运用于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这种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           (  )。
    A .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 B .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热量 C .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 D .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水分
二、综合题
  • 9. (2021高一上·金台期末)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 (1) 图示自然带由①-②-③-④的更替体现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
    2. (2) 甲乙丙洋流,受西风影响形成的洋流是,受信风影响形成的洋流是,大陆东侧乙洋流流向,洋流性质为,对沿岸气候具有作用。
    3. (3) ②气候的成因,特征,②植被类型为
  • 10. (2021高一上·南充期末) 读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区域A形成了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发育的自然带①是带。“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性。
    2. (2) 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风带的风向是风。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气候的成因是受甲风带和的交替控制,所形成的自然带④是带。
    3. (3) 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⑤⑥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中的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