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综合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3-12-22 浏览次数:24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23小题,共46分)
  • 1. 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希腊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下列有关两种文明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都形成了独特的文明类型 B . 都重视军事教育,培养尚武精神 C . 都建立了统一的集权国家 D . 都以农业经济为主,外贸业为辅
  • 2.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在文明早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民主因素。但苏美尔文明和华夏文明最终走向国家集权,古希腊文明孕育出城邦民主。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 海洋文明的发展成就领先于大河文明 B . 地理环境对早期文明的影响有限 C . 早期文明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D . 民主制度只可能孕育于海洋文明
  • 3.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二日刹帝利,王种也,奕世君临,仁恕为志;三日吠舍,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日首陀罗,农人也,肆力畴陇,勤身稼穡。”该记载反映的是( )
    A . 佛教信徒的等级 B .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C . 印度的种姓制度 D . 阿拉伯文化成就
  • 4. 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但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  )
    A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 . 导致希腊文明走向灭亡 C . 导致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 . 导致东西方文化被毁坏
  • 5. 《十二铜表法》第三表第二条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 . 审批程序缺乏公正性 B . 限制了贵族曲解法律 C . 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 D . 保障了奴隶主的利益
  • 6. 13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或市民)的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
    A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B .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 . ”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D . ”大学兴起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 7. 12世纪,西欧城市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知识生活的中心。它打破了中世纪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地位。城市提供了大学所需要的集中的人口、竞争的气氛、充足的物质等方面的种种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城市独特的法律地位、相对宽松的气氛以及对知识的需求滋养了大学。材料说明了( )
    A . 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 . 大学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晶和需要 C . 大学的产生促进了城市的自治 D . 中世纪欧洲城市拥有自治权
  • 8. 庄园法庭档案记录了这样一些事: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这些案例主要说明( )
    A . 庄园领主通过法庭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B . 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罚金统归教会 C . 庄园法庭依据村法维护庄园领主的利益 D . 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 9. 查士丁尼于公元539年规定:”每一法官只应服从法律,并按照法律规定做出判决,就是在皇帝颁布了命令或者事务上的措施使诉讼沿着一定轨道进行判决的时候,法官也只应服从法律。”这说明( )
    A . 查士丁尼维护奴隶制经济 B . 《十二铜表法》是后世法学的渊源 C . 东罗马帝国维护法律至上 D . 罗马法体现了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
  • 10. (2022·玉溪三模) “拜占庭文化融合了古典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基督教的文化因素以及近东文明古国的文化精髓,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材料体现了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
    A . 继承传统 B . 兼收并蓄 C . 独立创新 D . 崇尚神学
  • 11. 下图是隋唐官制与大化改新时期日本官制对比图。这说明大化改新(  )

    A . 仿效隋唐典章制度 B . 使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C . 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D . 使日本发展为奴隶制国家
  • 12. 公元8世纪中期,哈里发特别重视帝国的文化建设,把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的古代学术遗产译为阿拉伯语,以满足帝国各个方面的需要。”百年翻译运动”为伊斯兰文化的整合与发展提供了宝贵思想资料和参考经验。据材料可知阿拉伯文化( )
    A . 领先于同一个时期的所有文明 B . 完全来源于其他国家古代文化 C . 整合伊斯兰与古代东西方文化 D . 服务于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
  • 13. 下面图示说明了( )

    A . 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B . 中国的科技发明传到世界各地 C . 欧洲的发展主要靠东方科技 D . 阿拉伯人是东方文化的西传者
  • 14. 对于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把它称为”黑暗时代”;19世纪黑格尔则认为中世纪的欧洲”有着一个崭新的精神”;进入20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现代西方是中世纪的产物,是中世纪形成的新生文明”。这说明( )
    A . 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不存在着客观性 B . 站在不同的立场会得出不同的历史结论 C . 后来的研究者会根据需要修改结论 D . 历史结论随着史学研究的深入更加客观
  • 15. 下表反映出中世纪西欧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点是( )

    租地农场

    农场主提供土地和生产工具;农场主雇佣农民;农产品面向市场

    手工工场

    工场主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场主雇佣工人;手工业品面向市场

    A . 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 B . 存在雇佣关系 C . 存在人身依附的关系 D . 自给自足方式
  • 16. ”经济兴盛的同时,由于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颇多,使法令和制度对人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商业发达的意大利北部城市,人们对法学的狂热直接导致了波伦亚大学的建立。”可见大学的兴起源于( )
    A . 对法律人才的需求 B . 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 C . 教会精神垄断需要 D . 君主对人才的渴望
  • 17. (2023九上·苏州工业园月考) 文艺复兴的巨人们通过人权对神权的挑战,再次确认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原则,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自由。重视人的价值,要求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性潜力,从而为现代意义上的个人诞生提供前提。材料主要表述了文艺复兴的(  ) 
    A . 历史背景 B . 发展历程 C . 典型特点 D . 重要影响
  • 18. 欧洲人从15世纪后半期开始探寻新航路,图1和图2箭头所指的阴影部分分别代表近代初期前后出现的欧洲的贸易中心区,请对照图1和图2,由此反映出新航路探寻的历史影响是( )

    A .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欧洲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 C .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 . 欧洲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
  • 19. 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 . 英国”光荣革命” B . 美国的独立 C . 法国《人权宣言》 D . 法国大革命
  • 20. 在法国大革命兴起的数十年间,法国仿佛是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君主制等制度”你方唱罢我登场”,循环多遍,轮流实行。直到19世纪中后期,法国才稳固了民主共和制。材料意在说明( )
    A . 法国大革命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B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必然充斥着暴力革命 C .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D . 政治制度完善有时需要经历各种尝试
  • 21. 列宁指出”拿破仑的帝国主义战争继续了许多年,占去了整整一个时代……历史经过了充满战争和悲剧的这一整个时代,从封建主义向自由的资本主义前进。”这说明”拿破仑的帝国主义战争”的影响是( )
    A . 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 .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 . 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欧洲历史 D . 造成了西欧各国力量的变化
  • 22. 《共产党宣言》)最初用德文出版,第一个英译本于1850年在伦敦《红色共和党人》杂志上发表,1871年至少又有三种不同的英译本在美国出版,此外还有法文、波兰文、俄文丹麦文译本相继出版。这反映出( )
    A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 . 《共产党宣言》成为最畅销书籍 C . 世界各国都出现了革命高潮 D . 共产主义已经深入各国人民心中
  • 23.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 . 指导了第一国际的成立 B . 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C . 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 . 为人民实现自身解放提供了科学理论
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24分)
  • 24.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文明的融合与交流。各国因融通而共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在传播中互融]

    材料一:希腊文化不仅对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由于和东方文化的交流希腊本身的特性和文化也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比如亚历山大和他的一万名士兵都娶了亚洲的妇女,亚历山大也开始穿起了细软的衣服,同时他要求进贡者吻他脚下的尘土,这些只是东方专制君王采用的方式。他还下令让三万名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文和马其顿兵法。

    ——[美]海斯、穆恩、韦兰合著《全球通 史》

    [在学习中发展]

    材料二: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了战争,逼迫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在互鉴中前进]

    材料三: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 (1) 亚历山大东征到达的最东地区是哪里?根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东征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 (2) 材料二所说的日本”第一位老师”是哪个国家?日本在古代史上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学习,进行了哪次改革?列举其改革中的政治措施并简述这次改革的重大意义。
    3. (3) 日本因善于学习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我们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
    4. (4) 根据材料三,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特点。
  • 25. 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充满着联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并论述问题。

    18-19世纪部分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材料编号

    时间(年)

    历史事件

    1 689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85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

    法国大革命爆发

    1 840

    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

    1848

    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1872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1894

    中日爆发甲午战争

    1912

    中华民国成立

    1. (1) 简述材料②中的”瓦特改进蒸汽机”的意义。材料⑤中的”《共产党宣言》”是什么组织的纲领?材料⑥中的”轮船招商局”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2. (2) 从上表中提取三条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一个主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论证合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