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

更新时间:2023-11-21 浏览次数:4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6分)
  • 1. 在不同的季节,我国迎接当日第一缕阳光的地点不同。图中①、②、③表示二分二至日中国迎来第一缕阳光的晨线。2023年中国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南沙群岛东部海马滩附近。杭州(30°N、120°E)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开幕,10月8日闭幕。据此完成问题。

    1. (1) 和图示其他岛屿相比,海马滩迎来2023年中国新年第一缕阳光主要是由于其( )
      A . 经度靠东 B . 纬度较低 C . 天气较好 D . 海拔较高
    2. (2) 亚运会开幕式当天中国迎来的晨线及闭幕式当天日出方位( )
      A . ② 东偏北 B . ③ 东偏南 C . ① 东偏北 D . ② 东偏南
    3. (3)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①日杭州某学校旗杆端点运动轨迹的是( )
      A . B . C . D .
  • 2. 宝应某学校的地理研学小组外出研学,研学回来后,小明同学绘制了一幅图(见下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山脊或山谷,点a、b、c对应的海拔分别为500米、400米、300米。读图完成问题。

    1. (1) ①②③④可能发育河流且流速较慢的是( )
      A . B . C . D .
    2. (2) 如果图中P点外围闭合曲线的数值是400米,则P点对应景观素描图中的位置可能是( )

      A . B . C . D .
  • 3.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⑦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新到老。读图完成问题。

    1. (1) 甲处地貌类型为( )
      A . 向斜谷 B . 背斜山 C . 断块山 D . 背斜谷
    2. (2) 导致甲、乙两处海拔差异的直接成因是( )
      A . 地层褶皱 B . 岩层断裂 C . 外力侵蚀 D . 地壳运动
  • 4.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据此完成问题。

    1. (1) 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是( )
      A . 降水偏多 B . 极度干旱 C . 多气旋 D . 多霜冻
    2. (2) 图示时刻( )
      A . 甲地狂风呼啸 B . 丙地沙尘肆虐 C . 丁地南风拂面 D . 乙地阴雨绵绵
    3. (3) 丙地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最可能是( )
      A . 东风转东南风、气温降低 B . 偏北风转东南风、气温升高 C . 东风转西南风、气温升高 D . 偏北风转西南风、气温降低
  • 5. 达里干加火山区位于中蒙边境地带,出露面积可达1万平方千米,其主体部分位于蒙古国境内,东南部火山岩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西北部火山岩相连,形成了连续分布的火山岩区。由于频繁受火山活动的影响,该地形成了多级熔岩台地和200多座火山锥,其中熔岩台地的海拔为1300~1500m,相邻台地之间呈陡坎状接触。下图示意达里干加—阿巴嘎—达里诺尔火山岩分布。据此完成问题。

    1. (1) 达里干加火山区出露面积巨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气候干旱,后期受风力侵蚀强烈 B . 岩浆喷发剧烈,且岩浆喷发量大 C . 断层发育,岩层垂直位移显著 D . 为高原地形,地势起伏较小
    2. (2) 火山岩区形成多级熔岩台地,反映出( )
      A . 火山岩区走向与断层不一致 B . 断层错位距离不一致 C . 岩层受外力侵蚀程度不一致 D . 岩浆喷发强度不一致
  • 6. 宗堡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传统建筑类型,目前现存的遗址及遗迹仅60多处。江孜宗堡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年楚河上游北岸海拔4020m的宗山上,相对高度125m,四周土墙(墙体高4m,厚约1m)环绕,是现存保留最完整的一处宗堡。下图示意江孜宗堡周边地形及景观图。据此完成问题。

     

    1. (1) 江孜宗堡建设之初最可能是为了( )
      A . 仓储 B . 御寒防风 C . 圈养牲畜 D . 军事防御
    2. (2) 江孜宗堡建筑的典型特征是( )
      A . 规模较小 B . 中轴对称 C . 依山就势 D . 楼宇层叠
    3. (3) 江孜宗堡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 太阳辐射弱 B . 昼夜温差大 C . 气候温暖湿润 D . 土壤较肥沃
  • 7. “秋老虎”发生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之后,是持续高温、晴朗的天气。下图示意1991-2020年立秋至秋分节气各城市平均高温日数排行。据此完成问题。

    1. (1) “秋老虎”形成的原因是( )
      A . 受亚洲高压持续控制 B . 锋面气旋过境 C . 受南退的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D . 受暖锋过境影响
    2. (2) “秋老虎”“独爱”重庆的原因可能是重庆( )

      ①受地形影响,冷空气不易进入

      ②距海较远,受台风影响小

      ③城市建筑密度大

      ④受准静止锋影响时间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以色列是地中海东南海岸一个狭长的半干旱国家,最南端的埃拉特湾与红海相连。受气候环境和地理因素影响,以色列是世界上天然淡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以色列通过领先全球的精密水利技术以及智慧创新的节水科技,有效地解决了本国水资源短缺困境,沙漠面积大幅减少,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大国之一。以色列在海拔-200多米流入死海的约旦河谷挖掘鱼塘,引用地下水,天然养殖罗非鱼(罗非鱼为热带鱼种,不耐低温)。下图为以色列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问题。

    1. (1) 以色列地表水资源最匮乏的地区是( )
      A . 东部地区 B . 西部地区 C . 南部地区 D . 北部地区
    2. (2) 影响以色列北部地区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 ②西风带

      ③海陆热力性质 ④地表蒸发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3. (3) 约旦河谷天然养殖罗非鱼的有利条件是( )
      A . 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 B . 谷地开阔养殖空间广 C . 约旦河流经水源充足 D . 可自流引用地下热水
  • 9. 天山山脉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山体庞大,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下图示意天山北坡中段1月与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据此完成问题。

    1. (1) 天山北坡中段( )
      A . 冬季逆温层厚度可达1800米 B . 夏季气温垂直差异小 C . 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D . 山顶终年有冰川积雪
    2. (2) 导致冬季山麓和山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 山麓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B . 山坡冷空气下沉并聚集 C . 山腰森林茂密降温较慢 D . 山麓积雪反射作用强烈
    3. (3) 当地最适宜家畜安全越冬的海拔范围为( )
      A . 500~700米 B . 1500~1700米 C . 2000~2300米 D . 3000~3200米
二、综合题(共54分)
  •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语中的“亲潮”和“黑潮”为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两支洋流。由于二者所含杂质和营养盐不同,故海水颜色不同。黑潮起源于菲律宾以东海域,流经台湾岛以东地区,后进入东海。黑潮海洋锋(简称黑潮锋)是由高温、高盐、高水色、透明度高的黑潮水与低温、低盐、浑浊度高、透明度低的东海陆架水相互作用形成的。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向海洋排放核废水,可能对全球环境及人类生存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下图为亲潮、黑潮分布图。

    1. (1) 比较亲潮与黑潮海水性质的差异,简述亲潮与黑潮交汇对人类生产的主要影响。
    2. (2) 推测日本核废水的排放可能对人类及环境产生的危害。
    3. (3) 下列四幅图分别示意2月、5月、8月、11月东海及其附近海域多年月平均海表温度分布状况。判断图示东海最易出现黑潮锋的月份,并说明理由。

  • 11. 阅读夏威夷群岛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夏威夷火山岛链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造成的。下左图为夏威夷群岛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夏威夷火山岛链形成示意图。

    材料二 夏威夷群岛由8个大岛和124个小岛组成,绵延2450千米,岛上植被茂盛,物种丰富。

    材料三 下图为火奴鲁鲁和怀厄莱阿莱两地降水量图。

    材料四 毛伊岛是夏威夷群岛的第二大岛。2023年8月8日-8月14日,毛伊岛遭遇百年不遇的火灾,著名旅游小镇拉海纳受灾最为严重。专家表示,毛伊岛此次火灾的发生,与之前持续性的干旱天气以及飓风“多拉”带来的超强东北风关系密切。下图为毛伊岛地理位置及火灾区域分布图。

    1. (1) 据图简述夏威夷火山岛链形成的过程。
    2. (2) 简述夏威夷群岛物种丰富的原因。
    3. (3) 与火奴鲁鲁相比,怀厄莱阿莱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4. (4) 以拉海纳镇为例,分析2023年8月8日-8月14日毛伊岛火灾灭火困难的自然原因。
  •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它的隆起改变了亚洲、非洲乃至世界的地理环境。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材料二 2022年夏季,人们用“水深”、“火热”来比喻我国的天气,可谓恰当之极。夏季的高温波及南方多数省份,重庆等许多城市的气温持续多天40℃以上,在鄱阳湖几近干涸的同时北方地区却是暴雨频繁,洪水灾害严重。专家认为,造成了“水深、火热”天气的原因多种,其中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重要的自然原因之一。

    1. (1) 据图说明地壳厚度与海拔的关系,并简述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2. (2) 专家认为,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造成2022年夏季北方大水、南方酷热的自然原因之一。试从积雪冰川的多少与地温、气温、季风环流的联系角度,分析其中的原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