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思想政治12月...

更新时间:2023-12-23 浏览次数: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在以血族关系为基础的这种社会结构 中,劳动生产率日益发展起来;与此同时,私有制和交换、财产差别、使用他人劳动力的可能性,从而阶级对立的基础等新的社会成分,也日益发展起来……”据此我们可以推导出 ( )
    A . 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 . 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 . 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D . 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 2.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批判性地吸收了人类社会发展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来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④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3. 1943 年,曹火星回想到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情形时, 激情澎湃,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50 年,毛泽东听到女儿李纳唱这首歌时,立刻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此歌词中就加了“新”字。新中国之“新”在于(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③实现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④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新中国确立社会 主义制度有其历史必然性,这表现在( )

    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现代化

    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家已初步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 )

    ①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②是党的全部理论、实践的主题和根本成就

    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④为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6. 下图漫画启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能建设现代化

    ②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

    ③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④伟大实践统一于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7.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 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一系列大事。下列大事与其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①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③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对这一判断理解正确的 有 ( )

    ①意味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②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达到新的发展阶段

    ③并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④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不断地走向小康富裕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9. 2020 年 10 月 14 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古诗道尽深圳等经济特区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经济特区一路走来,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实践充分证明( )

    ①在全球化中获取增长红利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偏离

    ③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辛努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以下简称《方案》)自 2020 年下半年全面实施。《方案》要求推动中央企业在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推动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发力攻坚,力争取得新的明显成效。要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的监督,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此项方案落实带来的影响是( )
    A . 促进不同所有制资本的融合,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B . 旨在增强国有资本控制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C . 可以通过混改使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 . 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 11. 2022 年 8 月,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中国中检)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两家央企所属检验检测企业实施专业化整合,并同步开展中国中检股权多元化改革。这意味着中国中检进一步巩固了国内第一的位置,成为全球排名第九的综合质量服务机构。这一整 合 ( )

    ①通过企业联合形成聚集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激发了企业的生机活力,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③提高了国有经济抗风险能力,降低了国企投资风险

    ④促进不同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实现市场地位平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农业展望是研判未来一段时期农产品市场供需形势变化,并通过释放市场信号引导农业生产、消费和贸易活动的重要手段。先进的农业展望制度具有科学的农业统计调查制度、 专业的农业信息分析制度、统一的农业信息发布制度,以及社会化的农业信息服务制度。下列关于打造中国特色农业展望制度助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科学的农业统计调查→权威数据支撑市场决策→避免市场的自发性

    ②专业的农业信息分析→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③统一的农业信息发布→优化政府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的盲目性

    ④社会化的农业信息服务→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集约化→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的调节主要通过( )
    A .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 B . 市场经济秩序 C . 科技和经营管理的进步 D . 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
  • 14. (2023高一下·鹤岗开学考) 2022年9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新型举国体制再一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从经济角度看,新型举国体制对科技创新发展的优势在于(   )

    ①可以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②可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科学宏观调控目标

    ③可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管理,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保障

    ④可以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主体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随着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的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 2022 年 10 月 1 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0.15 个百分点。此次利率下调表明我国政府( )
    A . 实施计划经济,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B . 通过财政政策降低购房者财务成本 C . 通过货币政策更好地支持刚性需求 D . 在房地产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 16.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与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回答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完成相容。

    代表人物

    聚焦的时代课题

    形成的重要理论

    邓小平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①

    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胡锦涛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

    深刻回答了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中国梦的提出,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在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主旋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到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构建覆盖 14 多亿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伟大的中国梦,为个人梦想提供了广阔空间。逐梦征程上,从“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国之重器跃然于世、到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从防沙治沙、脱贫攻坚,到巡边护边、为国戍海,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心中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沉大爱,生命里盛装着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这些“最闪亮的坐标”,己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代表性符号和重要象征,必将激发和汇聚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众志成城共襄伟业的俠命和力量!

    1. (1) 中国梦的提出为什么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
    2. (2)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结合材料谈谈青年学生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 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3. (3)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我国授予 8 人“共和国勋章”的最高荣誉,请列举他们的名字并简要介绍其事迹(至少 2 人)。
  • 18.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一碗螺蛳粉,撬动大产业。从堂食到袋装速食,从“小作坊”到工业园,从广西柳州走向世界,“柳州螺蛳粉”实现了产值超百亿元,创造就业岗位 30 多产品远销海外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制定袋装螺蛳粉标准和发展规划,到申请“柳州蛳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再到打造螺蛳粉产业学院,当地政府一路扶持帮助、保驾护航。小小的螺蛳粉,既是广大民营企业创造力与活力的生动展现,也是党和国家持续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材料二:一直以来,民营经济都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经济创新的排头兵,也是解决社会就业的主要阵地。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允许存在”到“有益补充”,进一步迈向“共同 发展”“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必须长期坚持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在民营企业发展道路上还存在不少障碍,有人将其比喻为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2021 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中,有 394 家企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来源于自主开发与研制, 409 家企业通过自筹资金完成科技成果转化,九成左右的民营企业已实施或计划实施数字化转型。

    2021 年 7 月 21 日,国产运动品牌鸿星尔克宣布,通过郑州慈善总会、壹基金紧急捐赠 5000 万元物资驰援河南灾区。“鸿星尔克现象”让我们看到了大灾大难面前民营企业的担当与责任。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知识,说明党和国家持续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 康发展?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议 强调“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 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并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 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 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作为“十四五”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规模市场,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市场体系 逐步健全。“十四五”时期,应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加快国内外 标准规则对接,全面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国内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使国内市场规模优势转化为“双循环”的引擎,高质量参与全球分工和高水平推进国际合作,有效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如何建设现代市场体系,更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