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第四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开学...

更新时间:2023-11-29 浏览次数:14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1·全国乙卷) 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 B . 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 C . 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 . 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
  • 2. 下列有关细胞增殖、分化和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 B . 在不同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都是不同的 C . 神经干细胞与其分化产生的神经胶质细胞的mRNA存在差异 D . 细胞的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表现,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3. 有学者用秀丽隐杆线虫进行研究发现,基因可以影响衰老及寿命,该虫的age-1单基因突变,可提高平均寿命65%,提高最大寿命110%,研究发现age-1突变型有较强的抗氧化酶活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衰老细胞会出现细胞核体积变小,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B . age-1突变型可能对紫外线的耐受性高于野生型 C . 衰老细胞的所有酶的活性降低,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D . 衰老机体内与正常机体相比,没有细胞分化,却有较多细胞凋亡
  • 4. (2019·江苏) 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B . 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C . 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 . 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 5. 下列有关核DNA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DNA单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连接 B .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C . DNA分子彻底水解后最多可以得到6种物质 D . DNA分子中C和G所占比例越大,结构越稳定
  • 6. 某兴趣小组对某单基因遗传病展开调查,绘制出相关遗传系谐图如图所示。已知Y染色体上不含该遗传病的相关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 . 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则Ⅱ-3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 B . 若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则Ⅲ-6的致病基因来自I-2 C . 若I-1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 . 若I-1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 7. (2023高一下·成都期末) 枯草芽孢杆菌有能合成组氨酸(His+)和不能合成组氨酸(His-)两种类型。将His+菌株的细胞提取液去除掉绝大部分蛋白质、糖类后用酶处理,再将处理后的提取液加入His-菌株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获得了His+菌株。上述酶不可能是( )
    A . RNA酶 B . DNA酶 C . 蛋白酶 D . 组氨酸合成酶
  • 8. (2023·重庆模拟) 持家基因是所有细胞中均要稳定表达的一类基因。奢侈基因是指不同类型的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DNA的甲基化有关,甲基化能关闭某些基因的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持家基因的表达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必需的 B . ATP合成酶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都属于持家基因,几乎在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 C . 有些奢侈基因的表达产物赋予各种类型细胞特异的形态结构 D . DNA的甲基化过程改变了碱基种类与数量使细胞呈现多样性
  • 9. 下图是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三倍体植株比二倍体植株瘦弱矮小 B . 四倍体植株不能正常开花结实 C . 秋水仙素能抑制染色体着丝粒分裂 D . 二倍体西瓜体细胞一个染色体组含11条染色体
  • 10. 如图为某哺乳动物(有22对同源染色体)的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在正常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有( )

    ①如图所示结构中含四条染色体,称为四分体

    ②在该动物的肝脏细胞分裂时可以形成22个四分体

    ③1与3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④若发生交叉互换,则可能发生在1与2之间

    ⑤若基因1、5来自父方,则2、6来自母方

    ⑥减数分裂中,1与7或8组合可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A . ①②③⑥ B . ①②④⑤ C . ②③④⑤ D . ②④⑤⑥
  • 11.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减数分裂I中期、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 B . 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aY=1:1:1:1,则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C . 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1:1:2,则可能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 . 若细胞中无染色单体,基因组成为AAYY,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 12. 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半乳糖血症基因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 )
    A . 1/4 B . 1/6 C . 1/8 D . 1/12
  • 13.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携带致病基因的也不一定是遗传病患者 B . 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C . 进行人类遗传病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D . 唐氏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患者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所引起的遗传病
  • 14. 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抗生素滥用可能会导致耐药菌大量繁殖、菌群失调、二次感染等诸多危害,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也加重了社会和患者的负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抗生素的使用让普通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 B . 抗生素会使细菌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 对于细菌而言,产生抗药性的突变是有利变异 D . 抗药性突变是细菌适应性特征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 15. (2021·湖北) 某地区的小溪和池塘中生活着一种丽鱼,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和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 . 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 C . 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 D . 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 16. 鸡的芦花性状由位于Z染色体上基因B决定。现偶得一只非芦花变性公鸡(原先是只下过蛋的母鸡),让其与芦花母鸡交配,得到的F1中,芦花公鸡∶芦花母鸡∶非芦花母鸡=1∶1∶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 . F1中的芦花公鸡是杂合子 B . 雏鸡至少需要一条Z染色体才能存活 C . 性反转母鸡表型改变,性染色体随之改变 D . F1中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杂交,F2中公鸡全是芦花鸡
  • 17.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两大学说组成。达尔文列举了大量的证据来论证自己提出的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又发现了许多支持生物进化论的新证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解剖学、胚胎学的证据都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 . 人和鱼的胚胎都经历了有尾阶段是支持生物进化论的胚胎学证据 C .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支持了共同由来学说 D . 人和类人猿的DNA的碱基序列相似度极高是支持生物进化论的分子水平的证据
  • 18. 血浆中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poB-100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LDL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将胆固醇运输到细胞内,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PCSK9基因可以发生多种类型的突变,当突变使PCSK9蛋白活性增强时,会增加LDL受体在溶酶体中的降解,导致细胞表面LDL受体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引起LDL受体缺失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 B . PCSK9基因的有些突变可能不影响血浆中LDL的正常水平 C . 引起PCSK9蛋白活性降低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降低 D . 若PCSK9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则突变前后嘌呤碱基所占比例不同
  • 19. 某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由A、a和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9:3:3:1 B . 红色植株纯合子自交,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 . 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D . 粉色植株自交后代可能出现四种花色的植株
  • 20. 如图表示某地松鼠被一条溪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后所发生的进化,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 . 物种1和物种2的基因库是完全相同的 C . b表示自然选择,d表示生殖隔离 D . 若在溪流上建造桥梁,将会延缓物种1和物种2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 21. 图1表示某动物体(2N=4)体内减数分裂过程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曲线;图2表示该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BC段变化对应图2细胞①(用序号加箭头表示)所示过程,C点细胞最初含有染色单体②条。
    2. (2) 图2细胞④处于(填分裂方式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和核DNA数目之比为
    3. (3) 据图2可以判断该动物体性别为(填“雌性”或“雄性”),理由是
  • 22. 下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a过程需要的原料是,b过程所需的酶是
    2. (2) DNA片段①第三次复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个。
    3. (3) 核糖体在②上的移动方向是,一个②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形成的结构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是
    4. (4) 若在AUG后插入三个碱基,合成的多肽链中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由此证明
    5. (5)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控制某种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这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
  • 23. 果蝇的长翅、残翅由一对等位基因(用B、b表示)控制;体色灰色(A)对黄色(a)为显性。某研究小组做了以下两组果蝇的杂交实验,结果见下图:

    1. (1) 根据实验一回答问题:

      果蝇的这对相对性状中,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残翅的现象叫做;F2的长翅果蝇中,杂合子占

    2. (2) 根据实验二回答问题:

      ①实验二中,亲本灰色果蝇为(选填“纯合子”或“杂合子”)。

      ②依据上述结果,某同学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有同学认为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请利用实验二中的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型

  • 24. 一万多年前,北美洲某地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接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下图为该地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

    1. (1) 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 (2) 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说明a、b鳉鱼之间存在,它们属于两个(填“物种”或“种群”);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
    3. (3) 在5000年前,A湖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二倍体),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甲、乙两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甲水草含有18对同源染色体,乙水草的染色体组数是甲水草的2倍。则乙水草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4. (4) 如果C湖泊中鳍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则浅灰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aa个体约占。环境变化后,鳞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填“是”或“否”)发生了进化。
  • 25.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说明中国栽培西瓜历史悠久。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工培育的西瓜品种越来越多。下图表示两种西瓜的培育过程,A~L分别代表不同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2. (2) 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四倍体植株的特点一般是。二倍体西瓜植株和四倍体西瓜植株(填“是”或“不是”)同一个物种。
    3. (3) 过程K常采用的方法得到单倍体植株,过程L需要用(填化学试剂)处理单倍体植株的幼苗,从而获得纯合的二倍体植株。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过程K、L的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