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七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地理期中联...

更新时间:2023-11-08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如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关于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
      A . a是太阳所属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 B . d是人类目前观测到的最大宇宙范围 C . c中心天体地表的限石多来自恒星 D . b中的天体类型都能够自己发光
    2. (2) b所反映出的地球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是( )
      A . 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B . 存在液态水 C . 存在可供呼吸的大气 D . 有稳定的光照
  • 2. 集中式光伏电站是集中建立的大型光伏电站,所获的电力直接并入国家电网:分布式光伏电站是指装机规模较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下表示意我国三省区光伏发电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装机总量(万千瓦时)

    集中式(万千瓦时)

    分布式(万千瓦时)

    新疆

    1295

    1278

    17

    西藏

    138

    136

    2

    甘肃

    1228

    114

    385

    1. (1) 新疆、甘肃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较高的主要优势因素是( )
      A . 地形地势 B . 纬度位置 C . 大气高度 D . 海陆位置
    2. (2) 西藏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 光照较弱 B . 气温较低 C . 人口较稀疏 D . 日照时长短据
  • 3. 《新华日报》报道:太阳活动日益频繁,到2025年更将迎来活动最高峰,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可能会频繁发生。地球可以提前进行预警,采取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目前,我国研制发射的第一颗太阳观测卫星“夸父一号”已开启主动监测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推测上一次太阳活动峰值大约出现在( )
      A . 1999年 B . 2004年 C . 2011年 D . 2014年
    2. (2) 人类应对太阳活动预警采取的防范措施最不可能包括( )
      A . 暂停航天器的发射活动 B . 太空中宇航员避免出舱作业 C . 临时关闭景区旅游接待 D . 减少飞往两极地区的航班
  • 4.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9日18时58分,澳大利亚东部瓦努阿图群岛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500千米。下图为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 )
      A . H圈层底部 B . G圈层 C . F圈层上部 D . E圈层
    2. (2) 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D表示的是莫霍面 B .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G圈层上 C . F圈层物质状态为固态 D .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H圈层
    3. (3) 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向上经过莫霍面时传播速度发生的变化是( )
      A . A波波速加快,B波波速下降 B . A波完全消失,B波波速突然下降 C . A波,B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 . B波完全消失,A波波速突然下降
  • 5.  2021年12月22日20时左右,四川北川青片乡大林滑坡地灾点突发大规模山体崩塌,塌方3万多立方米,大林滑坡地灾点为2020年洪灾后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大林滑坡地灾点新增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山区地形陡峭②地区经济发达③地表多松散碎屑物④区域降水较少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2. (2) 滑坡通常会( )

      ①摧毁农田房舍②淤塞江河③形成新的通行道路④带来大量淡水,缓解旱情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6. 2020年12月8日,我国测量登山队对珠穆朗玛峰的“身高”进行了新的测量,并公布了最新高度为8848.86米,如图为珠穆朗玛峰登峰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地区地貌主要为( )
      A . 冰川地貌 B . 河流地貌 C . 风蚀地貌 D . 喀斯特地貌
    2. (2) 图示甲地貌是( )
      A . 溶沟 B . 刃脊 C . 海蚀柱 D . 峡谷
  • 7. 暑假期间,某校高一年级教师跟随旅游团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甲、乙两图为旅游期间拍摄的部分景观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结合甲、乙景观照,推测教师们的旅游地最可能分别是( )
      A . 云南山东 B . 内蒙古青海 C . 北京江苏 D . 贵州新疆
    2. (2) 游览甲地景观时,下列最可能是地理老师对其进行讲解的内容是( )

      ①组成该地貌的岩石具有可溶性②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

      ③构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是石钟乳、石柱④该地貌多分布在降水稀少的地区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3. (3) 前往乙地旅游时( )
      A . 可以看到沙子移动方向较为一致 B . 随处可见携带大量泥沙奔腾的河流 C . 需要携带好雨伞、雨靴等用品 D . 高大植被下是躲避烈日的最佳选择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亚长牛尊青钢器(下图),是河南省安阳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的原型是圣水牛,现已灭绝,在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圣水牛是一种曾生活在黄河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水牛,同时期该地还生活着像亚洲象、犀牛等这些在今天只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动物。

    1. (1) 说出圣水牛生存的地质年代及该时期繁盛的植被类型。
    2. (2) 推测圣水牛生存时期黄河流域气候特点,并说出依据。
    3. (3) 推测圣水牛灭绝的原因。
  • 9. 读我国长江流域及甲地景观、乙地放大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说出甲地河流地貌的剖面特点,并简述成因。
    2. (2) 指出长江乙河段流水作用的主要形式,并说明判断依据。
    3. (3) 分析长江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 10. 一位骑行爱好者利用假期打卡祖国具有特色的景点,在骑行途中拍摄了大量风景照,并发布在网络社交平台进行分享,下面甲、乙景观为拍摄的部分景点。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1) 指出形成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并说出该骑行者打卡甲地景观时观测到的当地环境特征。
    2. (2) 说出形成乙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及①、②两处地貌名称。
    3. (3) 景观照一经分享,便吸引各地网友的评论,下列评论中符合实际的是

      ①广西网友:甲景观地下常发育有暗河,我们这都被开发成了景区

      ②海南岛网友:在我家乡乙地景观很常见,人们常常在岸边进行捕捞

      ③湖南长沙网友:乙景观和我家乡的橘子洲形成的作用力一致

      ④甘肃兰州网友:甲景观附近常常能见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