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册理综生物开...

更新时间:2023-11-27 浏览次数:13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年4月16日,中国宇宙飞船“神舟十三号”成功返回地球。太空的失重环境会使宇航员骨骼中的钙流失到血液中,从而引起骨质疏松,这也是宇航员一出舱就被抬着的原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钙、铁和镁等金属元素都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 B . 钙参与形成的化合物在细胞中都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C . 血液中钙含量的多少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没有影响 D . 宇航员休养期可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来缓解骨质疏松
  • 2. 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 B . 核仁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组分,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 线粒体内膜含有丰富的酶,能够催化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 D . 内质网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的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 3. 研究发现物质出入细胞有多种方式,有些物质的出入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且载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可能消耗能量,也可能不消耗能量,而通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不消耗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无转运蛋白参与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只有胞吞、胞吐 B . Na+能通过通道蛋白的协助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 C . 在主动运输中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蛋白质是载体蛋白 D . 物质依靠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 4. (2023高一下·炎陵月考) 对老鼠(2N=40)睾丸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将细胞分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A组

    B组

    C组

    染色体数目/条

    80

    40

    20

    细胞数目/%

    15

    55

    30

    A . 只有A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B . B组细胞内都存在同源染色体 C . 三组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一条X和一条Y D . 等位基因的分离可能发生在A组和B组细胞中
  • 5. 当壁虎感到有天敌威胁时,它会强烈收缩自己的尾部肌肉,横隔两端断开,实现断尾。研究发现,壁虎尾部横隔处的细胞依然保留着干细胞功能,可以继续发育成尾巴。下列关于横隔处细胞发育成尾巴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与横隔处细胞相比,新形成的尾部细胞中遗传物质未变 B . 与横隔处细胞相比,新形成的尾部细胞中RNA种类会发生改变 C . 该过程体现了尾部横隔处细胞具有全能性 D . 尾部横隔处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
  • 6. 生物科学史蕴含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下列科学史实验与结论不相符的叙述是( ) 

    选项

    科学史实验

    结论

    A

    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伞藻进行嫁接和核移植实验

    伞藻的帽形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B

    不同颜色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的细胞膜蛋白进行细胞融合实验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

    绿叶暗处理后,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碘蒸气处理后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D

    将非洲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 7. (2023·安庆模拟) 在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研究中发现,线粒体内膜和外膜存在一些接触点结构,它们是某些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的通道(图1)﹔光照条件下,类囊体膜上存在电子(e-)传递和H+运输过程(图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能获得离体的线粒体或叶绿体,常采用的方法是
    2. (2) 线粒体前体蛋白以肽链形式经接触点结构进入线粒体基质后需要形成,才具有特定功能。
    3. (3) 在光照适宜等条件下,阻断图2所示的e-传递和H+运输过程,分析暗反应阶段不能进行的原因:
    4. (4) 希尔在离体的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铁盐等氧化剂,在光照下发现叶绿体可释放O2 , 能否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水?,理由是
  • 8. (2023·柳州模拟) 光合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探究氮素供应形态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以粳稻为实验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利用无土栽培技术进行了相关实验,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措施

    检测结果

    硝态氮正常浓度CO2

    硝态氮高浓度CO2

    X

    氨态氮高浓度CO2

    叶绿素SPAD值

    50

    51

    42

    44

    净光合速率

    17.5

    21.5

    35

    42.8

    注: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净光合速率单位为[μmol/(m2·s)]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配制无土栽培培养液时除了考虑各种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外,为保证植物正常生长,还需要考虑等理化指标(答出两点即可)。
    2. (2) 表中X处理措施应为据表中数据分析,能够显著提高该水稻净光合速率的氮素形态是,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该种形态的氮素使净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
    3. (3) 在水稻结实前,农民会适当多施钾肥,促进光合作用产物从叶片运至果实。请以灌浆期(即将结出籽粒)的水稻作为实验材料,用同位素标记法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思路即可),验证钾离子具有上述作用。
  • 9. 苹果汁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在苹果汁加工过程中,褐变现象严重影响了果汁的色泽、口感。研究表明,苹果汁褐变是由苹果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PPO)催化无色多酚物质氧化为醌类物质,醌类物质聚合产生属色素导致的。寻找抗褐变剂以防止果汁加工过程中发生褐变,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PPO能催化多酚物质氧化为醌类物质,其催化机理是
    2. (2) 研究人员将新鲜苹果洗净、切块,并在冰浴条件下快速研磨、过滤、离心后得到PPO提取液。上述操作要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原因是
    3. (3) 已知L—半胱氨酸和柠檬酸是两种抗褐变剂。科研人员将不同浓度的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加入到PPO提取液中,30℃恒温水浴后,测定并得到PPO相对酶活性,结果如图。

      上述实验的自变量是。由图中结果可知,在苹果汁加工过程中,选用作为抗褐变剂效果可能更好。除抗褐变效果外,在果汁加工中选择抗褐变剂时还应该考虑的因素有(答出2种)。

  • 10. 某自花传粉、雌雄同株植物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内的染色体如图所示。抗倒伏基因D位于突变型的4号染色体上,易染条锈病基因T位于突变型的8号染色体上,野生型相应染色体上分布着隐性基因d、t。将野生型和纯合突变型杂交得到F1 , F1自交获得F2 , 统计并检测F2的基因型及相应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

    DD

    Dd

    dd

    TT

    Tt

    tt

    相应基因型数目

    507

    1028

    498

    340

    1362

    1021

    1. (1) 为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数据库,科学家需完成条染色体的DNA测序。突变体4号和8号染色体上D、T基因的出现是的结果。
    2. (2) 研究人员发现易染条锈病基因的遗传结果与理论有差异,又重复做了该实验,发现基因型TT,Tt、tt的个体数量之比总是与表中数据接近,即TT:Tt:tt≈。研究人员从雌雄配子活性的角度提出一种假说:雌配子活性均正常,含(填“T”或“t”)基因的雄配子成活率为,含另一等位基因的雄配子活性均正常。

      请设计杂交实验验证以上假说,并预测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实验设计:

      预测结果:

  • 11. (2023·柳州模拟) 氯虫苯甲酰胺(CAP)是目前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杀虫剂品种之一,研究人员从被CAP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降解CAP效果较好的分离株CGW13,初步鉴定GW13为假单胞菌属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GW13的最适培养条件为:

      ①以0.1%葡萄糖、200mg/L氯虫苯甲酰胺原药、0.15%硝酸铵为原料配置培养基,其中硝酸铵作为GW13生长所需的

      ②培养细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调节pH需要在灭菌(选填“前”或“后”)进行。

    2. (2) 为了检测所用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3. (3) 某研究小组做了探究CW13繁殖的最适温度和分解CAP的最适温度的实验,实验中具体的观察指标分别是,24小时后
    4. (4) 土壤微生物与农作物生长密切相关,其作用主要体现为。虽然CAP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但使用过程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仍值得关注,因此,研究人员设置了不同施药水平,分析了CAP降解过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活性的影响。除了研究CAP本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活性的影响,我们还需要研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活性的影响。
    5. (5) 在获得降解效果较好的GW13后,若要将其进行长期保存,可采用的方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