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地...

更新时间:2023-10-30 浏览次数: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 浙江庆元林—菇共育文化系统遗产地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和重要栽培区域。该地北部为浙西南中山区洞宫山脉, 有20余座山峰海拔高于1500 m。 区内溪流密布,年平均气温17.4℃,年 降水量1760 mm, 无霜期293天,积温4139.4 ℃。遗产地森林覆盖率在 86%以上,已鉴定的大型真菌有398种。下图示意庆元香菇文化系统景观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 (1) 庆元县栽培香菇的独特自然条件是
      A . 山地面积广阔 B . 无霜期长 C . 降水充足 D . 自然菌种丰富
    2. (2) 与代料法和椴木法相比,剁花法香菇栽培
      A . 栽培点分布更分散 B . 菇木用量较少 C . 栽培用地呈集约化分布 D . 香菇产量更高
    3. (3) 庆元香菇文化系统景观反映出
      A . 香菇栽培对森林造成严重破坏 B . 香菇栽培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C . 农业文化产业替代了香菇种植业 D . 传统香菇种植技术传承保护落后
  • 2. 读甘肃省敦煌附近2006年10月、2012年10月卫星遥感照片,完成下列各题。

    1. (1) 对比两图,导致敦煌地区地表环境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 城镇化 B . 工业化 C . 生态化 D . 市场化
    2. (2) 2006年到2012年改变其地表环境依靠的区位条件是
      A . 发达的旅游资源 B . 充足的水力资源 C . 丰富的剩余劳动力 D . 充裕的光照资源
  • 3. 濒临印度洋的黑德兰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沉浮,小小的黑德兰港 一度跻身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每年处理货物的吨位比洛杉矶、香港还要大。读黑德兰港腹地矿场铁路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该地矿产距离该国相关工业区路途遥远,高效利用资源的形式是
      A . 运往该国相关工业区集聚开发 B . 在海外加工向全球输送制成品 C . 在本地加工向海外输送制成品 D . 在海外加工向本国输送制成品
    2. (2) 2016年该区域矿业公司裁掉了数以万计的雇员,房租和房价已经下降 了四分之三,市镇上五分之一的房子处于空置状态。但当地的失业率并 没有明显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A . 矿业深加工 B . 高科技企业 C . 旅游业 D . 人口迁移
  • 4. 黑河沿岸多线状分布的胡杨。每年夏季出现胡杨母株上大量散落种子的现象,被称为“种子雨”。胡杨种子有白色绒毛,可借助风力、流水传播。由于上游过度用水,20 世纪末黑河下游断流,严重威胁胡杨生存。近年来,每年秋季黑河集中向下游生态输水,但未能明显遏制胡杨种群退化。部分来水量较大的年份成为胡杨种子向下游扩散的关键时期。右图示意黑河流域位置。据此完成各题。

    1. (1) 胡杨呈线状分布在黑河沿岸主要取决于
      A . 降水量 B . 蒸发量 C . 地下水位 D . 下渗率
    2. (2) 生态输水未能明显遏制黑河流域内胡杨种群退化,可能是因为 
      A . “种子雨”与生态输水时间不一致 B . 胡杨种子被风沙大量掩埋 C . 上、中、下游水资源分配不均 D . 流域内气候变湿,风速减小
    3. (3) 评估胡杨种子向下游扩散条件的最合适指标是
      A . 莺落峡水量 B . 正义峡水量 C . 东居延海水位 D . 西居延海水位
  • 5. 气温和土壤含水量对多年冻土形成过程的影响较大。卓乃湖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腹地,2011年湖水外泄后部分湖底出露水面,湖底融区正快速发育冻土。为研究冻土发育过程,科学家在出露湖底进行钻孔取样,发现在地下已经形成冻土层。右图为10%、20%、30%、40%四种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多年冻土形成速率曲线图。据此完成各题。

    1. (1) 土壤含水量从小到大分别对应的四条曲线是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④②③① D . ④③②①
    2. (2) 对卓乃湖湖底融区冻土形成过程的研究有利于

      ①探究冻土的形成与地下矿产的关联性 ②探究青藏高原初期多年冻 土形成的规律 

      ③为当地农业冻害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④探究土壤性质对冻土形成过程的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热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具有方向性。高低纬度间的热交换可通过经向热通量来表示,右图为“全球经向热通量分布曲线图”(注:本图中,显热通量是指经向大气温差产生的热交换,潜热通量主要是水汽的蒸发和凝结产生的热交换,洋流热通量是通过寒、暖流产生的热交换,净通量为三者之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据图可知
      A . 北半球热量均向北输送 B . 北半球向南的潜热通量主要由东北信风完成 C . 潜热通量最高处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 . 北半球向北的显热通量夏季大于冬季
    2. (2) 图中经向热通量分布曲线整体北偏,其主要原因是
      A . 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 B . 北极附近是海洋,比热容大 C . 北半球洋流模式比南半球复杂 D . 北半球吸收的太阳辐射比南半球多
  • 7. 杭州湾是世界上著名的强潮型河口湾,其南北岸均为淤泥质海岸,在 强劲的潮流动力作用下,湾内冲淤强烈,地貌演变复杂。下图示意杭州湾 海岸的变迁。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引起杭州湾海岸线变迁的地质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A . 6000—7000 年前至4—5世纪,河流侵蚀作用强于海浪沉积作用 B . 6000—7000 年前至4—5世纪,海浪侵蚀作用强于河流沉积作用 C . 4—5 世纪至现代,杭州湾北岸河流沉积作用弱于海浪侵蚀作用 D . 4—5 世纪至现代,杭州湾南岸河流侵蚀作用弱于海浪沉积作用
    2. (2) 推测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杭州湾南北两岸海岸线的变化
      A . 北岸地势平坦,海岸线向北退缩幅度较大 B . 南岸地势平坦,海岸线向北推进幅度较大 C . 北岸人工围垦,海岸线向南推进幅度较大 D . 南岸人工围垦,海岸线向南退缩幅度较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8. 读长株潭城市群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位于湖南东部的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沙、株洲、湘潭的合称,历 史上,三城分分合合,如今,三城同城化速度加快,已经变成了长株潭都 市圈(都市圈是以一个城市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实现多城同城化发 展,统一规划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

    材料二 不同年份DMSP/OLS 影像提取长株潭城市建设用地结果。

    材料三 位于长株潭三城之间总面积约为528平方千米的绿心,是长株潭都市圈的重要生态屏障,目前仍保持着较好的生态系统。

    1. (1) 根据图文信息,简述长株潭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特点。(4分)
    2. (2) 简述长株潭地区城镇化对该区域的意义。(4分)
    3. (3) 从城市化问题的防治角度,判断长株潭规划“绿心”地带的作用。(4分)
  • 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2002年起,通过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对黄河流域进行调水调沙(人工 制造洪峰,在短时间内将大量水沙集中输送入海),显著影响了黄河尾闾 河段(利津以下)的冲淤变化。冲淤量是河水带走河床所淤积的泥沙数 量(冲淤量=淤积量一冲刷量)。观测显示,2015—2017年尾闾河段年径 流量约为2002—2014年的56%。下图分别为“黄河三角洲利津水文 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图1)”和“2002—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年冲淤强度变化(冲淤强度:单位时间单位河长冲淤量)图(图2和图3)”。

    1. (1) 推测2015—2017年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5分)
    2. (2) 说明调水调沙选择在6月份进行的原因。(4分)
    3. (3) 描述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以来尾闾河段的冲淤状态的变化。(6分)
  •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 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锋。我国冷锋南下到达华南沿海 地区,冷气团逐渐变性,锋面稳定少动,当第二条冷锋南下,两者相遇形 成华南锢囚锋。华南锢囚锋主要形成在4~6月。下图为某年5月16 日8时华南地区锢囚锋示意图,锋线把图中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盛行气流 I、Ⅱ、Ⅲ。 该时段前后,北部湾北岸出现连续暴雨天气。

    1. (1) 每年4~6月冷锋南下到华南沿海地区时稳定少动,试对此作出合理理解释。(6分)
    2. (2) 分析此次北部湾北岸连续暴雨的成因。(6分)
    3. (3) 从冷暖气团的强度方面分析,说明华南锢囚锋主要形成在4~6月 的原因。(3分)
  • 1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 蒙古高原,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黄河河套平原。全新世不同 时期,南坡发育了众多“叠瓦状”洪积扇(新的扇体叠覆在老的扇体之上)。研究发现,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是该地区的主要断裂带,在地壳运 动中,大青山山体不断抬升。强烈的地壳运动为洪积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地形和物质基础。下图示意不同时期大青山洪积扇分布,下表示意不同时期大青山洪积扇特征与气候和地壳运动的关系。

    注:断距是指断层两侧岩石相对移开的距离。

    1. (1) 说明大青山南坡比北坡发育更多洪积扇的原因。(6分)
    2. (2) 与Ⅲ期洪积扇相比,分析I 期洪积扇规模较大的原因。(4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